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泥石流沟危险度的模糊评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泥石流危害对象特征,提出了六大评价指标;同时考虑到模糊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危险度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泥石流的危险度模糊评价模型,最后用成功的泥石流研究实例对模型进行了运算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进行评价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它对实际泥石流的灾害特征认识、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沟危险度的模糊评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泥石流危害对象特征,提出了六大评价指标;同时考虑到模糊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危险度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泥石流的危险度模糊评价模型,最后用成功的泥石流研究实例对模型进行了运算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进行评价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它对实际泥石流的灾害特征认识、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亦如火如荼的展开,山区开发建设已成为常态。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孕灾条件,而泥石流是最主要的灾害类型之一,该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构建较为精确的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极为迫切。本文基于舟曲县泥石流形成条件及特征并参照问卷调查结果,选取10个指标作为泥石流风险评价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构建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并获得了各沟泥石流危险度;运用受威胁财产和人口构建评价模型,进而得到了各沟易损度值;通过危险度与易损度乘积建立风险度模型,得出各泥石流风险度结果,其中极高风险区占比27.27%、高风险区占比36.36%、中风险区占比18.18%、极低风险区占比18.18%。将计算结果和实际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可靠实用,能够准确反映山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风险,为该类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州森林火灾频发,促进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的发生。本研究选择中坝村山火泥石流为对象,结合无人机技术、实地调查、室内分析试验等方法,分析了中坝村拉达沟泥石流的灾害特征、运动学参数及形成机制等。结果表明:①拉达沟泥石流容重为1.74 t/m3,属于稀性泥石流;②拉达沟泥石流中较大石块的冲击力为284.596 KN,泥石流的流量为89.3 ~ 107.16 m3/s,平均流速为8.93 m/s;③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求得其危险度为0.218。据此预测了拉达沟在未来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并提出了几点减灾建议,以期为山区森林火灾及次生灾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聂晶  张德栋 《甘肃科技》2013,29(1):29-30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强降雨诱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在甘肃省乃至全国时有发生。泥石流灾害通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遇难失踪约1700余人。因此,探讨分析泥石流灾害危险度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泥石流危险因子一次泥石流(可能)最大冲出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最大相对高差、主沟平均比降、形成区山坡平均坡度、沟长弯曲系数、松散固体物质储量、24小时最大雨量、流域内人口密度等出发,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探讨分析了泥石流危险度判定。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兴宁乌石坑沟是一条典型的矿渣型泥石流沟,物源规模巨大,泥石流频繁且危害性大,因此对其科学预测和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场详细调查和大量测量的基础上,对该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及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再通过对矿渣型泥石流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选取堆渣规模、流域面积、渣堆稳定性等9个评价因子,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数学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研究表明,该沟泥石流危险度为0.626,属高度危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为乌石坑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降雨频率单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危险度与易损度进行耦合分析,结合GIS技术,得出单沟泥石流不同降雨频率下灾害风险度,最终获得了段河坝泥石流沟不同降雨频率下风险分区.结果表明:段河坝泥石流沟总体属于中偏高风险等级,50年一遇最大泥石流冲出量为36.5×104m3,极高风险区面积为0.01 km2;100年一遇最大泥石流冲出量为196×104m3,极高风险区面积达到0.13 km2.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质分析思路在泥石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对于工程中灾害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工程地质分析角度入手,以鹧鸪山隧道西口阎王曲沟泥石流为例,采用现场勘察的方法,研究了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在对泥石流形成演化过程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泥石流易发程度和单沟泥石流危险度两种方法对该泥石流进行了评价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阎王曲主沟仍有暴发泥石流的可...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导致震区泥石流沟的活动性增强,使得泥石流的危险性发生了变化.泥石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系统,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判因子,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龙池的8条泥石流沟进行危险度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科学的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各因素对泥石流系统的贡献程度,选取对泥石流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的8项指标——一次最大可能冲出量、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泥沙补给长度比、24h最大降雨量——作为危险度评价因子,并在物元可拓理论、关联函数运算的基础上,建立多指标评价的物元可拓模型.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运用熵权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并参照泥石流危险度等级划分标准,以云南东川地区的7条泥石流沟为具体实例,予以危险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具有客观准确、简洁易行的优势,该模型的使用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GIS分析辽宁省岫岩地区泥石流沟谷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泥石流的危害、形成和发生的条件.应用地理系统、趋势分析模型及熵变理论,分析了辽宁省岫岩地 区泥石流沟谷活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工布江达县公路沿线泥石流频发,对公路交通安全和县内各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研究高海拔地区暴雨型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特征和潜在危险性,同时探索基于FLO-2D模型模拟泥石流的方法在高寒、高海拔、强地质构造地区的适用性,本文运用FLO-2D软件,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典型公路泥石流——结底岗村泥石流为例,模拟泥石流泥深、流速等方面的冲淤特征,确定泥石流强度并划定危险性分区评价泥石流危险性。以公路沿线典型泥石流沟危险性的“点评价”为基础,通过分析公路泥石流危险分区以及与受威胁路段之间的拓扑关系,定量评估泥石流危险性,可以合理的预测公路泥石流的影响区域和危害程度,为工布江达县公路泥石流灾害分析、预警以及建设设计和公众疏散计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灾害多元信息耦合预警系统建设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将Logistic回归模型和前期有效降雨量引入到地质灾害预警领域,结合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泥石流灾害多元信息耦合预警体系,并基于MAPGIS平台经二次开发建立了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在综合分析雨量和地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危险等级自动划分方法,从而实现了对泥石流等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定量化时空自动预报。基于该系统,在辽宁省鞍山市开展了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布及分形结构特征,通过对泥石流堆积区现场调查和颗粒分析试验,采用统计图解法和粒度分维法分析泥石流堆积区堆积特征、粒度分形结构特征及与颗粒级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泥石流堆积区具有集中性的特点;泥石流堆积区颗粒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堆积区中右侧分维值均值与堆积区分维值均值接近;泥石流堆积形成由晚至早分维值逐渐减小;堆积物土粒大小级配连续性较好,分维值与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均呈正相关。可见泥石流堆积区粒度的相关研究对研究泥石流形成机理及指导泥石流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Using Fuzzy Relations and GIS Method to Evaluate Debris Flow Hazard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study area,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ibet along the Sichuan-Tibet highway, is a part of Palongzangbu River basin where mountain hazards take place frequently. On the ground of field surveying, historical data and previous research, a total of 31 debris flow gullies are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 and 5 factors are chosen as main parameters for evaluating the hazard of debris flows in this study. Spatial analyst function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re utilized to produce debris flow inventory and parameter maps. All data are built into a spatial database for evaluating debris flow hazard. Integrated with GIS techniques,the fuzzy re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trength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debris flow inventory and parameters of the database. With this methodology,a hazard map of debris flows is produced. According to this map,6.6% of the study area is classified as very high hazard, 7.3% as high hazard,8.4% as moderate hazard,32. 1% as low hazard and 45.6% as very low hazard or non-hazard areas. After validating the results, this methodology is ultimately confirmed to b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6.
大桥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桥沟泥石流为例,针对没有泥石流运动特征实测资料的情况,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泥石流、洪水、暴雨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采用推理公式、雨洪修正与泥痕调查相结合,将已知的不同设计频率下的暴雨特征值转化为不同设计频率下的洪水峰值流量,最终求出不同设计频率下的泥石流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总量及输沙量等特征值;最后结合泥石流发生频率分析,对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作出评价.此方法可为西南地区在没有泥石流运动特征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分析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粤西高州马贵镇为研究靶区,通过地貌信息熵法分析流域地貌发育演化阶段和泥石流沟谷危险性;提出流域单元物质响应率的概念,并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松散物源分布,探讨泥石流沟谷的物源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将地貌信息熵值和流域单元物质响应率进行耦合,开展地形和物源复合作用下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子流域地貌信息熵值的变化范围为0.1398~0.8787,沟谷地貌演化从幼年期至老年期均有分布,60.57%的研究区面积处于幼年期—壮年期,泥石流沟谷比较活跃、危险性大;研究区子流域单元物质响应率变化范围为0~0.1716,53.46%的沟谷流域对物源较敏感,面积约为85.667 km2;基于地貌信息熵值和流域单元物质响应率耦合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43.87%的泥石流沟谷处于中等及以上危险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较大。对比分析发现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评价结果合理,优于上述两种方法单独评价的结果。该成果可以为马贵河流域泥石流危险区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危险范围预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西沟尾矿泥石流的孕灾环境地质背景,基于泥石流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评价,得出基于泥石流模型实验建立的预测模型适合于尾矿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构建了灰色系统灾变预测模型,并对近期泥石流灾害的灾变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为尾矿泥石流灾害评价及防治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谢奎林  陈兴长  陈慧  唐勤  冯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9):12406-12415
单沟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对泥石流滩地合理开发利用和灾害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大多从孕灾环境入手,无法对泥石流危害范围进行危险性分区。在泥石流危害方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力过程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表明,泥石流的危害能力主要与泥深(H)和流速(V)密切相关,进而提出了以泥深(H)和动量(HV)为分区指标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根据分区指标,将单沟泥石流的危险区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高危险区泥深H≥1.5 m或动量HV≥6 m2/s,低危险区泥深H<0.5 m且动量HV<1 m2/s,其他危险区均为中等危险区。最后,基于提出的评价方法对甘肃舟曲“8·7”特大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面向辽宁南部地区农村住宅,对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冬季室内热环境等方面展开实地调研,提出基于自然室温的农村住宅优化设计方法,并基于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围护结构各参数、平面布局、住宅体型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向窗墙比是影响室内温度的主要因素,南向窗户尺寸是农村住宅优化设计的重点.依据获得的各参数最佳组合,提出一套适用于辽宁南部地区的优化住宅,为该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