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采用二维线圈结构模型,计算纬平添纱针织物的针编弧、圈柱和沉降弧在双向拉伸下的长度变化,进而分析线圈形态变化和纱线转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横向拉伸、纵向高度不变的双向拉伸下,圈弧长度增加,圈柱长度减少,纱线由圈柱向圈弧转移;在纵向拉伸、横向宽度不变的双向拉伸下,圈弧长度减少,圈柱长度增加,纱线由圈弧向圈柱转移.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此二维线圈结构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纬平针织物在双向拉伸下线圈形态变化和纱线转移.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色纺段彩纱针织物颜色复杂多变和模拟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eirce线圈结构模型的色纺段彩纱纬平针织物仿真方法。通过采集并处理纱线图像,提取纱线条干部分的图像信息,对纱线图像进行拼接。根据实际线圈结构图像,对Peirce线圈模型进行改进,确立模型中心线和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将纱线图像映射到线圈模型上,调整线圈之间的覆盖关系,实现织物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改进的线圈结构模型与实际纬平针织物的线圈结构一致,模拟算法可以准确地实现对色纺段彩纱纬平针织物的模拟,并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织物密度和段彩颜色纬平针织物的模拟。  相似文献   

3.
基于纬编针织物线圈的几何形态,构建一种提花导电针织物的电阻模型,并推导织物面电阻的理论计算式,同时开发不同导电纱成圈数占比的纬编提花导电针织物,通过试验对所建立电阻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电阻模型的电阻值与试验电阻值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104Ω,最大相对误差为6.42%,两者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该电阻模型预测纬编提花结构设计对导电针织物电学性能的影响。对纬编提花导电针织物进行热性能测试,织物平衡温度可达48.8~62.9℃,且热稳定性好,满足电加热服电热元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机织平纹布与纬平织物的渗透性能,探讨了影响纬编针织物渗透性能的因素.通过实验测定液体在不同织物表面的斑点面积,从而计算出织物渗透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纬编平针织物的渗透性能优于机织平纹布,且织物渗透性能随着贯穿纱线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织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小口径圆筒形纬平针织物作为人工气管、血管外支架等医用支架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应用,而支架的表面几何形态及其孔隙率是临床使用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小口径圆筒形纬平针织物的一个线圈分为8个部分,对其线圈形态进行分析,给出了线圈横向和纵向变形达到极限时的几何特征,推导了表面孔隙率的计算公式.并针对一个给定的小口径圆筒形纬平针织物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各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平针织物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平针织物的组织结构特征、性能特点等内容。实验以腈纶纱线为原料,根据横机不同的松紧密度盘值编织线圈长度不同的纬平针试样,经条件平衡处理,以尺寸收缩率作为衡量其尺寸稳定性的指标,分析线圈长度对平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蜂窝微孔涤纶/竹浆纤维混纺横编新产品,探求纱线毛羽及横编织物扭斜的解决方法,选用18.4tex蜂窝微孔涤纶/竹浆纤维Z向单纱(70/30),采用5种捻系数比,以3根合股反向加捻成股线,并测试了股线的毛羽指数及股线定捻前后编织成的纬平针织物纵行线圈扭斜角.采用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股线的毛羽指数随捻系数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纵行线圈扭斜角与捻系数比成一定线性关系;蒸纱定捻后,纵行线圈扭斜角明显减小,有效降低了纵行线圈的扭斜程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自然状态下针织物易产生卷边的问题,以纯棉纬平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建立纬平针织物线圈空间几何模型,分析针织物卷边产生机理,利用卡式定理建立自然状态下织物边部线圈卷曲高度以及卷曲角度的计算公式,分析圈距和圈高变化对线圈单元卷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圈的圈距和圈高越小,线圈单元卷曲角度越大,纬平针织物越容易卷边。  相似文献   

9.
以涤纶基导电长丝为芯纱、锦纶低弹丝为固结纱、羊绒粗纱经牵伸后为饰纱,开发了4种抗静电羊绒花式纱线(花式平线、波形线各2种),并分别制成纬平织物.对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进行测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抗静电羊绒花式纱线织物的电荷面密度仅为同线密度纯羊绒织物的1/8.同时分析了花式纱线的结构和包缠捻度的大小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花式平线的导电效果优于波形线;随着捻度增加,由抗静电羊绒花式纱线制成的织物电荷面密度有减小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几何模型的纬编提花织物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构成纬编提花针织物的基本线圈单元进行几何结构分析,建立几何模型,开发了一套纬编提花针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利用该系统,通过输入花型信息及圈高、圈宽、纱线直径等参数,不仅能以图形方式直观地显示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形态,还能计算线圈长度等织物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如何在电脑横机上编织三维成形产业用针织物,探讨了三种成形编织技术,介绍了多种三维成形产业用针织物的编织原理.  相似文献   

12.
雷同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1):3137-3140
针织物的密度、线圈长度、面积孔隙率、未充满系数等组织结构参数的检测是针织物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目前针织物的密度参数通常是以人工手拉目测为主,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针对实际需求,研究开发了针织物密度算法。首先对针织物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和直方图均衡化,再根据提出的密度算法进行计算。实际研究表明,该算法运算量小、实时性高,非常适合于在针织物的图像检测领域大量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及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14.
In this paper, dyeing processes of silk-like fabric of ultra-fine polyester fiber are studied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dyeing properties (K/S value, L^* value, and C^* value) of the fabric are tested under different dyeing conditions (pH value, time, and bath ratlo), and optimum dyeing conditions are arrived at through analysis.  相似文献   

15.
从人体穿着舒适的要求出发,对热环境中针织面料的穿着舒适性进行了研究,找出影响针织面料舒适性的某些织物结构参数,为功能性织物设计、生产及服装选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1,2+1,2+2和2+3四种罗纹针织物的结构和变形特征。报导了四种纯毛罗纹织物环状、横向定伸长重复拉伸试验结果。在分析试验结果基础上得出2+2和2+3罗纹比1+1和2+1罗纹具有更好的延伸性和弹性,而且随循环数增加,2+1、1+1罗纹的拉伸功、拉伸力和弹性比2+2、2+3罗纹下降得更快,使服装更早出现尺寸和形态的不稳定。本文还讨论了线圈长度对罗纹针织物延伸性和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织物沿织层方向拉伸时的不屈曲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织物在受到拉伸时通常会屈曲,但当受到沿织层向拉伸时不发生屈曲,基于针织物的细观本构模型,给出了该不屈曲性的严格证明,证明中考虑了针织物在临界状态的大变形,使用了严格的三维不稳定性理论以避免薄板理论近似可能引起的偏差.针织物片被看作三维物体,其所有的边界条件皆被满足.研究证明,两种可能的屈曲模态(弯曲模态和桶形模态,即针织物受非织层方向拉仲时的可能屈曲模态)对受织层方向拉伸的针织物都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8.
实验以纬平针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24tex纯棉纱线为原料,科学地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纱线捻度值进行加捻实验,通过KH-868/KR-838型针织横机编织形成相应织物。对由不同纱线捻度值形成的针织物进行服用性能测试,包括透气性、悬垂性、起毛起球性、拉伸断裂性能,以分析不同的纱线捻度对针织面料服用舒适性能产生的重要影响。实验得出,对于S捻的24tex纯棉并捻纱线,纱线捻度值在4r/10cm时,织物的力学性能、透气性、柔软性和悬垂性等均达到较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选用还原体系整理剂、N-羟甲基酰胺、聚氨酯预聚体对羊毛针织物进行耐久压烫整理,通过观测整理品的弹性回复角、断裂强度和断裂延伸度及外观等,得出聚氨酯整理剂不仅能使织物获得耐久的整理效果,而且很好地保持了羊毛织物原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Wet permeability of fibrous assembly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properties of liquid and the configurations of the fiber which consist of diameter of fiber, twist angle and fiber alignment in a yarn. It can be seen from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the knitted fabric made of soybean (SB) fiber has good properties both in wet permeability and vapor transmission so that the knitting technology and fabric characteristics can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