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合成了新 β双酮试剂 ,1 -对硝基苯基 - 3-甲基 - 4- (α -呋喃甲酰基 )吡唑啉酮 - 5 (HL)及其铜和铬的配合物 .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数据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 :[CuL2 (C2 H5OH) 2 ]·C2 H5OH、[CrL2 (C2 H5OH) 2 ]OH·C2 H5OH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 -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Bi(NO3)3·5H2O和吡嗪-2,3-二羧酸(2,3-H2pzdc)为原料,在100℃的水溶液中回流反应合成了铋(Ⅲ)配合物Bi(2,3-Hpzdc)2(μ-OH),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计算证实该配合物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7143 nm,b=1.383 0 nm,c=1.832 1 nm,β=95.63°.与DNA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存在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3, 5-庚二酮(β-二酮酸)(L)为配体与氯化镝及辅助配体在室温下反应,得到两个新的配合物[Dy(L)_3(H_2O)_(2 )](1)和[Dy(L)_3(dppz)](2)(L=3, 5-庚二酮, dppz=二吡啶并吩嗪)。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显示出单核结构,其中Dy(III)离子呈接近反四棱柱的八配位几何结构。同时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进一步的表征。磁学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2在零场下具有典型的单分子磁体特性,辅助配体在调节单分子磁体特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5,6,11,12-四苯基-1,4,7,10-四氮环12-1,4,7,10-四烯(简称L)为第一配体,分别以2-甲基吡啶(2-MePy)、喹啉(Quillin)和硝酸根离子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三种未见文献报道的Cu(Ⅱ)的混配配合物: [Cu·L·(2-Mepy)_2]·(NO_3)_2·1.5H_2O [Cu·L·(Quilin)_2]·(NO_3)_2·3H_2O [Cu·L·(NO_3)_2]·1.5H_3O 对配合物的组成、溶解性、摩尔电导、电子光谱(可见、紫外和近红外)、红外光谱、热谱(TG-DTA)和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合成了六种Sn(Ⅳ)、Ti(Ⅳ)与HPMαFP及含氮配体A形成的混配配合物,其中HPMαFP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简称HL;A为1.10一二氮杂菲(phen),2.2′-联吡喧(bipy)和8-羟基喹啉(HOX)。通过无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等分析测试方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MLAcl_3(M=Sn,Ti,A=phen,bipy)及MLAcl_3(A=OX),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首次合成了八种CeL_4A型混配配合物,其中HL为1-苯基式-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HL′)和1-苯基-3-甲基-4-(p-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L″),A为1,10-二氮杂菲(phen)、2,2′-联吡啶(Dpy)、二苯亚砜(DPSD)和三辛基氧化膦(TOP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摩尔电导测定等分析测试手段,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相似文献   

7.
以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啉酮-5(HPMTFP)和乙醇,二甲基亚矾(Me_2SO)、喹啉(Quilin)和2,2′-联吡啶(bipy)为配体合成下列四种Co(Ⅱ)的混配配合物:Co(PMTFP)_2·(EtOH)_2、C_0(PMTFP)_2·(Me_2SO)_2Co(PMTFP)_2(Quilin)_2和CD(PMTFP)_2 bipy。其中除中间产物Co(PMTFP)_2·(EtOH)_2外,其余三种配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可见紫外光谱、差热热重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表证或性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新的多吡啶钴配合物[Co(bpy)2dpapz](ClO4)3·H2O(bpy=2,2'-联吡啶,dpapz=联吡啶并[3,2-a-2',3'-c]6-氮杂-吩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与DNA的键合常数为1.49 × 105L·mol-1(50 mmol·L-1NaCl).  相似文献   

9.
槲皮素-锗配合物的合成及清除氧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及元素分析方法对合成的槲皮素-锗(Ⅳ)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试验了配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的能力.结果表明,槲皮素-锗(Ⅳ)配合物分子式为[(C15H9O7)Ge·2H2O]·2H2O,配合物比槲皮素本身具有更强的清除·OH,O·2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2-巯基吡啶与铜(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氯吡啶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硫脲为巯基化剂,通过巯基化反应合成2-巯基吡啶,并以此为配体,首次合成了2-巯基吡啶铜(Ⅱ)、镍(Ⅱ)2种配合物.经元素分析、EDTA络合滴定分析、热质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乙腈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两个新的镧系(Ⅲ)配合物,[Nd2L3(NO3)6]n(1)和[CeL(Phen)(NO3)3]n(2)(L=1,2-亚乙基二磷酸四异丙酯,Phen=邻菲罗啉).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磷谱和热重分析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由Nd(NO3)3?6H2O和L以2:3的比例混合得到的配合物.由亚乙基二磷酸四异丙酯及硝酸根离子提供的O原子与Nd3+离子配位形成9配位构型.配合物1通过桥联的双磷酸酯配体形成二维网状结构.与配合物1不同,配合物2由Ce(NO3)3?6H2O、L和Phen以1:1:1的比例混合得到.配合物2通过L连接成为一维无限链,再借助大量弱作用力形成三维立体堆积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九种稀土 ( 3 )与苯甲酰基吡唑啉酮 ( PMBP)及槲皮素( H5Q)形成的混配配合物 ,经测定轻稀土组成为 RE( PMBP) ( H2 Q) ( H4 Q) Cl·1 0 H2 O,重稀土组成 RE( PMBP) ( H2 Q) CL2 · 1 0 H2 O配合物 ,其中 RE为 L a、Ce、Pr、Nd、Sm、Eu、Gd、Tb、Dy.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及摩尔电导分析 ,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2-呋喃甲醛与苯甲酰肼缩合得到酰腙配体2-呋喃甲醛缩苯甲酰腙(L)。将L与NiCl2·6H2O、CrCl3·9H2O分别在乙醇与丙酮的混合溶剂中反应,采用溶剂挥发法获得2个不同构型的新型配合物NiL2和CrL3的单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NiL2和CrL3进行结构表征,配合物NiL2和CrL3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都为C2/c。NiL2属于平面四方构型,CrL3属于四角双锥构型。热重测试表明配合物NiL2和CrL3均有很好的热稳定性。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NiL2对金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首次合成了四种 FeLACl_2型混配合物。其中 HL 为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和1—苯基—3—甲基—4—(P—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A为1,10—二氮杂菲和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X—粉末衍射,摩尔电导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合成了3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双安息香缩乙二胺(H2L1)合Co(Ⅱ)、Fe(Ⅱ)和Ni(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磁矩测定方法对配合物予以表征用常规气体吸收容量测量装置测得配合物在DMF溶剂中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吸氧量,并研究了配合物氧合反应的热力学.  相似文献   

16.
使用半刚性含氮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构筑了两个配合物,[Zn(L1)Cl_2]_n(1)和[Zn_2(L2)_2Cl_4]_n(2)(L1=1,4-二(吡唑亚甲基)苯,L2=4,4'-二(吡唑亚甲基)联苯),并对这两个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Z"字形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则具有螺旋链状结构。结构中的C-H…Cl氢键分别将上述链状结构连接成二维超分子层状结构。最后,对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用自制的5-溴水杨醛与盐酸氨基脲缩合,制备了Schiff碱标题配体(HL),再将其与Tb(Ⅲ)作用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荧光光谱等对此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硼酸酯取代反应的合成方法,首次合成了七种由硼与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HL)和乙酸酐(OA_C_2)、仲丁醇(S-BuOH)、异戊醇(i-PeOH)、乙二醇(C_2H_4—OH—OH)、邻苯二酚(pb—OH—OH)、邻氨基苯酚(ph—NH_2—OH)、邻氨基苯硫酚(pH—NH_2—SH)形成的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H、″B核磁共振谱,差热-热重分析,摩尔电导测定等分析测试手段,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半刚性配体构筑金属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规律,选用两种不同长度的含N半刚性配体与CoⅡ离子,在水热反应的条件下,构筑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L1)(m-BDC)]n(1)和{[Co(L2)(m-BDC)]·H2O}n(2)(L1=1,3-二(咪唑亚甲基)苯;L2=4,4’-二(咪唑亚甲基)联苯),并对这两个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这两个配合物均具有二维的(4,4)-网格结构,但由于配体长度的不同,网格结构展现出了不同的形状与尺寸。此外,热重分析表明,这两种配合物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个全新的羟基和羧基共同取代的磺酸镉配位化合物[Cd2(H2L)2(H2O)9]n(H4L=2,4-二羟基-5-羧基苯磺酸),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荧光、热重、单晶及粉末XRD等表征。标题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0.896 1(2)nm,b=1.225 2(3)nm,c=1.279 5(3)nm,α=87.61(3)°,β=81.97(3)°,γ=68.69(3)°,V=1.295 8(5)nm3,Z=1,R=0.057 7。其中,Cd1(Ⅱ)离子为七配位的扭曲的单帽三棱柱构型,其分别与H2L2-的羧基和磺酸基上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二聚体结构,而Cd2(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且只与六个水分子配位,通过氢键作用与配体相连,形成三维氢键超分子网络结构。另外,该配合物于室温下在390 nm处表现出较强的蓝色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