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概念既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个人"概念的关系性、主体性和感性对象性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规定。基于这些规定,"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克服"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世俗分裂"的关键和超越"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对立"的基点,是理解马克思"关系中的个人本体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慧 《科技信息》2010,(17):I0142-I0142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完整而科学的概括,是唯物史观确立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个人的活动"三个方面的统一体,正确理解"现实的个人"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问题是哲学的中心课题之一。在近代哲学中,无论是费尔巴哈的“自然人”还是施蒂纳的“唯一者”,都没有科学地解答人的问题。马克思开辟新的人学视域,提出“现实的个人”才是构成历史的真正主体。在对旧的人学思想辩证扬弃的基础上,给予“现实的个人”以科学的规定性,具有建构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通过反思、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概念,科学地解释了“现实的个人”,这一科学范畴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前提,为整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理论转向。以“社会”概念为线索来考察唯物史观,正是在对“现实社会”的前提性考察和批判性审视中,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出“社会”之“人的前提”即“现实的个人”与“社会”之“物的前提”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进而阐明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曾专门论述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在后期的<资本论>中却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因此我们应联系这两方面来理解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现实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新世界观的前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因此,全面理解"现实的个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论述,揭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是马克思的个人理论,而这种理论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人",其本质是在"社会中、历史中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9.
"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正确理解与把握马克思、恩格斯"个人与社会"关系思想,对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伦理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批判和解放费尔巴哈“抽象的人”出发,扬弃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劳动异化的人”,立足于社会关系中从事感性活动的“现实的个人”,深入到作为创造历史的“剧作者”“剧中人”,设想、构建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进而使哲学从思辨走向科学,开创了人的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顿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7,(29):156-156
本文讨论了"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的双重内涵,并分析《资本论》中体现出来的的经济行为特征,并进一步抽象出作为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的选择函数和约束条件,为马克思本人关于个人、阶级、社会的若干观点寻找经济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消费和谐的概念,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消费的和谐问题。在其著作中既有对资本主义私有制非人化消费的批判,也有对消费与需要、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问题的探讨。马克思的消费和谐思想对化解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消费领域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是生活世界中现实的个体,并且是人在不断自我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世界,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存在基点和最高目标。把马克思哲学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马克思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唯物历史观的同时,也科学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现实的个人"才是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并论述了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正确理解这些思想,对当前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仍有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定义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指出了人的发展的关系性。同时,马克思理解的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思想意识形态诸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德里达的"幽灵政治学"以苏东剧变后的时代现实为背景,以马克思的异质性遗产为阐述主题,以祛除现实政治的苦难为宗旨,架构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体现着特定的伦理意蕴。马克思"幽灵"内蕴着政治伦理的追求,是复数的亡魂。德里达从马克思"幽灵"的政治伦理精神中提炼出了正义,作为我们应该秉持的价值法则,并认为"追求正义",是我们建构理想生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长期以来受到广泛重视,人们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不少人对马克思所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与实现的现实条件存有疑问。这主要是人们基于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发展水平对马克思所描述的"人的智力与体力的自由与充分发展",特别是"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轮流地从一个生产部门转换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的设想充满疑虑。最为关键的是对"最简单劳动工具"的理解,人们无法想像在旧生产方式之下"最简单劳动工具"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未来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然而,今天的数据化时代,使我们看到了马克思思想的深刻预见性。  相似文献   

18.
法国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利奥塔在他的著述中提出"多元的公平"的思想,指出任何一种价值取向都有它存在的依据。经久不衰的"荤段子"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显然具有存在的价值。本文依据利奥塔的思想理论,着重从个人话语权、性知识传播、幽默搞笑等正功能方面讨论了荤段子在现实社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思想中"仁"和"礼"是两个核心概念。二者相互发明,由人的主体自觉意识"仁"出发,逐渐展开、外化为公共性的"礼",达到个人道德的完成和社会良好秩序的确立与统一。这对于今天公域私域完全分离而导致个人道德与社会责任的脱节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些学者把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理解为重建私有制,并认为这是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根据。本文把这种观点称为所有制改革的私有制思路,认为这种思路是不成立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观点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马克思提出的所有制否定之否定的结论就是建立公有制。正确理解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关键要持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二要素论,而不是生产资料或者说消费资料的一要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