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高效磷光Ir配合物为发光核,通过非共轭脂肪链将发光核与载流子传输基团相连,合成了2种新型铱磷光配合物.通过1 HNMR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分别测定了2种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以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了其HUMO与LOMO能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对硝基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简称PMNBP)缩L-缬氨酸甲酯合Ni(Ⅱ)金属配合物,并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且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两种细菌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运用Gaussian03程序,对该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型钴(Ⅲ)多吡啶类混配配合物[Co(phen)2dpapz](ClO4)3.2H2O(phen=1,10-邻菲咯啉;dpapz=联吡啶并[3,2-a:2′,3′-c]6-氮杂-吩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  相似文献   

4.
为了定性地研究席夫碱类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按文献方法,合成了2种Salen-Mn(Ⅲ)配合物和2种Salen-Co(Ⅲ)配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这4种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结合模式,在DNA存在下,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粘度测试表明,DNA溶液的粘度随着配合物的加入而增加.结果说明,这4种配合物都是以插入模式与DNA结合,其中平面性好的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强;Co的配合物与DNA作用强于相应Mn的配合物与DNA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乙酰芘和4,4′-联苯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1-(芘-1-基)-3-(4′-甲酰基联苯-4-基)丙烯酮(PFPAK)后,通过IR、1H NMR、HR-MS对PFPAK进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它的紫外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6.
以咔唑为原料,经甲酰化、碘代和Suzuki等反应合成了咔唑衍生物3-羟甲基-6-(5-甲酰基-2-噻吩)-N-正己基咔唑(M),其结构经核磁氢谱、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M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对M的紫外吸收性质进行理论计算结论.结果表明:噻吩的引入使M的紫外可见吸收波长发生了红移,且理论计算也证实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2-甲基-4-硝基咪唑为原料按照文献方法合成了1,2-二[1-(2-甲基-4-硝基咪唑)]乙烷配体,进而制备了其铜、银配合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黏度法研究所合成的有机配体及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模式,并以二倍稀释法研究抗厌氧菌的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方式可能为部分插入,并伴随有静电式结合。Cu,Ag配合物对两种厌氧菌菌株的抗菌性相对配体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1个新型的双核钌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热熔链、盐效应、黏度和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其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由于主配体的位阻作用,该配合物通过部分插入模式与DNA键合,键合常数大于106 L/mol;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该配合物能够断裂pBR322 DNA,是有效的DNA断裂试剂.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种单核吡啶-铜配合物[Cu(Py2)Cl2](1)和[Cu(Py2)Br2](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运用黏度、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标题配合物与鲑鱼精DNA的作用方式;采用MTT法研究了配合物对人体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均为插入方式;在物质的量的浓度为50μmol/L下,该配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HeLa,NCI-H460,MCF-7,HL-60和HepG-2都表现出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用电子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分别对[Cu(phen)(gly)(H2O)]Cl·2.5H2O(a)、[Cu(phen)(L-ala)(H2O)]Cl·4H2O(b)(phen=1,10-邻菲哕啉、gly=甘氨酸、L—ala=L-丙氨酸)与鲱鱼精DNA的作用进行研究.电子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加入DNA使两配合物吸收峰产生明显减色效应,表明配合物能与DNA发生部分插入作用;但通过计算得出a、b配合物与DNA结合常数分别为4.61×10^2、1.75×10^3L/mol,表明两配合物与DNA结合力较弱;电化学研究表明,两配合物离子在电极上的反应过程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加入DNA使其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表明发生了插入作用,与紫外实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显示a、b两配合物对DNA作用相似,说明配体氨基酸结构对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合成3,5-二碘水杨醛缩-2-氨基苯并噻唑schiff碱及其过渡金属(Cu,Zn,Ni,Co)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UV和IR吸收光谱、TG-DTA分析和摩尔电导率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基本性质;通过荧光发射光谱、黏度及其与溴化乙锭(EB)的竞争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CT DNA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的组成为M(NO3)L·H2O;配合物与CT DNA的作用方式为插入模式.另外,4种配合物对藤黄微球菌的抑菌作用明显高于配体.  相似文献   

12.
以水杨醛与苯胺为原料合成偶氮苯水杨醛,并进一步与邻氨基苯酚反应生成了相应的Schiff碱,Schiff碱再与锌(Ⅱ)、锰(Ⅱ)、铁(Ⅱ)三种金属离子络合得到三种金属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紫外光谱和红外拉曼光谱对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偶氮苯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配体的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且分别与锌(Ⅱ)、锰(Ⅱ)、铁(Ⅱ)离子配位形成了稳定的金属配合物.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强于Schiff碱配体.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新型咔唑取代的卟啉衍生物5,10,15,20-四(氮-烷基)咔唑卟啉及其稀土乙酰丙酮配合物(Ln=Gd,Tb,Dy), 并通过紫外 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质谱及摩尔电导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研究其荧光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室温下稀土金属卟啉配合物Q带[KG*8]荧光的量子产率为0.007 79~0.158, 是由稀土金属离子性质及无辐射跃迁强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邻羧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席夫碱及其配合物CoLIm,MnLIm,NiLIm,CuLIm(L=邻羧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席夫碱负二价阴离子,Im=咪唑),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可见,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表征。  相似文献   

15.
5-氟尿嘧啶(5-FU)、邻菲罗啉与过渡金属锰(Ⅱ)、铁(Ⅲ)、钴(Ⅱ)、镍(Ⅱ)、铜(Ⅱ)、锌(Ⅱ)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搅拌回流,合成了一系列配位化合物,通过可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用改进的Aider方法合成了四(对-硝基)苯基卟啉Cr(Ⅲ),Mn(Ⅲ),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差谱研究了一氧化氮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17.
以水杨酸(Hsal)和邻菲啰啉(phen)为协同配体,铕钇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不同Eu/Y摩尔比的系列三元双核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和红外光谱确定配合物的组成.研究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以及Eu/Y摩尔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EuxY1-x(sal)3(phen)(x=0.1~1.0).在Eu/Y摩尔比为0.6:0.4时,配合物Eu0.6Y0.4(sal)3(phen)的发光强度最强.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不发光的钇配合物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增强铕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 Fe~(3+)、Co~(2+)、Ni~(2+)、Zn~(2+)四种过渡金属对 DNA 稳定性影响及与 DNA配位方式,结果表明 Fe~(3+)、Co~(3+)有稳定 DNA 的作用,Zn~(2+)、Ni~(2+)使 DNA 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出组成为M(PhenNO)_n(NO_3)_3(M=Sc、Y∶n=1,2)的4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溶解性、TG和DSC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20.
稀土对羟基苯甲酸8-羟基喹啉固体配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4种稀土对羟基苯甲酸8-羟基喹啉固体配合物,其通式为RE(PBA)·(hq)2(RE=La,Nd,Er,Y;PBA=对羟基苯甲酸根;hq=8-羟基喹啉基).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f-f跃迁吸收光谱和TG-DTA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还试验了配合物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