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肠道不同部位的pH值和正常菌群分布数量的规律以及肠道微生态平衡与禽类健康生长的关系.【方法】将肠道内容物样品稀释涂布于选择性培养平板进行目的菌计数;采用精密PH试纸测定肠道pH值和烛缸二氧化碳培养法培养厌氧菌.【结果】肠道中厌氧菌双歧杆菌(1010.1cfu/g~1011.51cfu/g)和乳酸杆菌(109.1cfu/g~109.7cfu/g)为优势菌群,需氧菌(107.2cfu/g~109.5cfu/g)在肠道内容物移动过程中有不同规律的变化,但厌氧菌和需氧菌在消化道中总体呈两头少中间多的分布规律.【结论】肠道pH值与微生物分布数量存在一定的关系;需氧菌、厌氧菌及各兼性菌在一定的环境中相互作用,得以共同生长,体现出不同的数量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从60份临床标本中行厌氧菌的分离和鉴定,40份标本分离到厌氧菌,阳性率为67%,其中,牙周病的临床标本厌氧菌的检出率高达100%,阑尾脓肿和腹膜炎标本为935,胆道标本为585,一般都是与兼菌混合感染。在腹部外科临床标本中,与致病有关的主要厌氧菌弱拟杆菌(285)、消化链球菌属(205)和梭菌属(19%)。与口腔牙周炎致病有关的厌氧菌 具核梭杆菌(23%)、产黑色素拟杆菌(175)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20%)。从60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到219株厌氧菌,其中拟杆菌属占42%,消化链球菌属占165,梭菌属占16%,梭杆菌属占11%。厌氧菌鉴定中使用了敏感且简便的微量生化分析法。对厌摒力的代谢产物使用 子色谱和气液相色谱分析。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离子色谱法()IC)操作`简单基线稳定,能直接注射水培养物,可以推荐到临床检验中去,用以厌氧菌感染症的快速推测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秸秆沼气发酵厌氧菌群是一个复杂的菌系,针对分离纯培养周期长、菌剂制备过程比较复杂等难点,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秸秆沼气发酵厌氧菌群的培养方式——原位混合培养.①小试试验表明:接种50%培养后的厌氧菌泥,厌氧发酵原料总固体(TS)12%,在37℃下,试验B组能快速适应厌氧发酵新环境,厌氧发酵21 d时,累积产气量较试验A组高出28.39%;②中试试验结果显示:第三阶段的发酵原料中接种物的50%替换为培养后的厌氧菌泥,37℃厌氧发酵10 d,沼气池容产气率平均达到1.1 L/(L·d),累积产气量较前两个阶段的平均值高出32.46%.该方法适用于连续性沼气发酵工程,以增加沼气发酵系统中的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强微生物代谢活动,改善沼气发酵系统,使其保持连续稳定的产气.  相似文献   

4.
何顺华  傅锦楠 《江西科学》1994,12(4):227-232
从7例牙周炎患者病料中分离到6株专性厌氧菌和若干株兼性厌氧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微量生化试验以及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等方法,已将6株厌氧菌鉴定到种。随后用江西中医学院研制的数种治疗牙周炎的药物对其中几株主要病原菌做了体外药敏试验,比较了5种药物成分对牙周炎病原菌的作用;测定了5种药物配方对5株厌氧菌的MIC及MLC。此外,还探索了药液的牛津杯法在厌氧菌抑菌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厌氧菌感染是所有细菌感染中最容易被忽略和误诊的,因为厌氧菌作为正常菌群,存在于人体的任何部位,它可以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人的内源性感染。加之厌氧细菌学的检验技术尚未广泛推广,许多临床标本,使用常规的有氧培养技术进行分离培养,结论是“无菌”,临床上诊断为“无菌性”炎症。实际上有不少是由厌氧菌感染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厌氧菌的感染遍及临床各科。其感染率达70-90%,有的部位如口腔高达100%。对厌氧菌发病机理的认识是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是宿主本身,另一是厌氧菌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6.
腐败梭菌是专性厌氧菌,它可引起多种疾病,对畜禽养殖业有较大危害.为了探讨有效控制该菌危害的方法,采用不同培养方法培养了腐败梭菌并进行了某些生化特性的鉴定研究.通过实验得到了一种较实用的培养方法,腐败梭菌生长良好,经生化特性鉴定,该菌株符合腐败梭菌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的胶结尾砂方法,利用兼性厌氧菌在密封养护条件下胶结尾砂,解决利用好氧菌无法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使用的问题.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利用兼性厌氧菌MICP技术胶结尾砂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了菌液浓度、胶结溶液浓度、尾砂粒径和养护温度对胶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菌液的OD600为1、胶结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为0.6mol/L、尾砂为多种不同粒径的尾砂混合体、养护温度为30℃时,胶结效果最佳;兼性厌氧菌的MICP技术具有胶结尾砂的潜力,为替代水泥作为尾砂胶结材料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有助于菌群研究中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分类和鉴定,本文以GLC法分析了486株菌的代谢产物.比较了VPI和上野等提取代谢产物的方法,结果两种提取方法效果相当.两套分析系统[CAPCO(TCD)分析系统和GC-7AG(FID)分析系统]在分析菌的代谢产物方面各有所长,最好能并用.GLC分析菌的代谢产物对厌氧菌的分类和鉴定很有价值,是菌群深入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厌氧菌的色谱图中,主要出现B、IB、V、IV、C、IC等色谱峰.而需氧(兼性)菌仅出现A、P、L或有S,这提示GLC分析方法可能直接用于临床,便于临床厌氧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实用的厌氧菌芽胞形态结构片制作法。方法以改进法分离培养产芽胞梭菌,采用革兰染色液前3种,即结晶紫液,卢戈碘液,95%酒精染色。结果细菌菌体及芽胞壁被染成紫色,芽胞为清晰透明的卯圆形和圆形空泡,大于菌体,位于次末端,片子保质期长。结论该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改良焦性没食子酸法培养厌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厌氧菌分离培养法主要有焦性没食子酸法、厌氧气袋法、厌养缸法和厌养培养箱法[1]。厌养缸和厌养培养箱法需要一定设备或特制设备,因而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焦性没食子酸法或厌氧气袋法进行厌养菌分离培养,由于其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在大专院校微生物教学或基层医疗单位仍广泛使用,但分离效果不易控制。为此,本实验室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改良焦性没食子酸法分离培养厌养菌,分离出的菌落及溶血明显好于普通焦性没食子酸法或厌养气袋法。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普通焦性没食子酸法:将厌氧菌接至血琼脂平皿上,在该平皿…  相似文献   

11.
热塑性高分子薄膜蠕变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热塑性聚物变应力拉伸蠕变过程的基础上,应用BOLTZMANN原理对MAXWELL-VOIGT粘性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新的蠕变模型及数据处理软件。实验证明此模型可以较好地应用于PVC薄膜拉伸蠕变试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初次涉足于有机化学的自学者或初学者说来,有机化学本身的特点必然在学习上给其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探求了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研究树的一种方法──编号法,通过对树的每个结点按规律编号,并将其与等比数列联系起来,使许多关于树的问题变得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14.
MAP环境下地图叠置分析的实现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叠置分析是地理环境综合分析和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美国俄亥俄大学等研制的地图分析软件包(MAP)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地图叠置分析,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化等研究领域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实测矿压观测资料初探灰色预测理论在煤矿矿压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这种预测方法的精度相当高,而且具备需要的统计样本少、计算工作量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研究硅灰活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硅灰混凝土增强机理,指出采用“双掺技术”生产超高强混凝土是现阶段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将二氧化碳用于除酚后液膜乳状液破乳的方法.指出研究的体系苯酚为一破乳剂,并指明了可供二氧化碳破乳的除酚后液膜乳状液的组成及破乳时二氧化碳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地处中国大陆的中部,地理位置特殊。表现在植被分布规律上也与周围的省分有明显不同。本文通过对山西植被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旨在为进一步认识和探讨本省植被的特征、演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灵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产灵芝多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灵芝(Ganodermalucidum)摇瓶发酵培养产灵芝多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pH,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态氮等的变化,初步确定了灵芝多糖摇瓶培养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20.
对于高维非线性周期系统周期解的研究,所见文献不多.一般来说,用传统定性方法是较为困难的.本文用V函数方法研究某些高维非线性周期系统的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和稳定性,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