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汪方红  李保平 《河南科学》1999,17(1):100-104
两年来,通过对5个杂交油菜品种密度,硼肥三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华杂3号表现最好,适宜本地区种植;油种植密度以7.5万穴*2株/公顷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硼肥以7.5-15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安庆市油菜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市优势午季种植作物,近4年来,年均种植面积在10.53万公顷以上,年均总产量17.75万吨,分别占年均油料种植面积11.33万公顷的92.94%和总产量18.25万吨的97.26%。现已成为我市第二大栽培作物。当前油菜产业又受国家优惠政策保护、信贷支持、良种补贴扶持和优质优价利益驱动等有利因素影响,必将促进我市油菜产业大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因此,油菜产业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油菜不同播种期与密度条件对茎象甲危害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德富  马琪 《青海大学学报》1999,17(2):35-37,53
对油菜茎象甲在白菜型油菜不同播期密度下发生危害程度的调查结果:油菜播期晚,害虫平均虫口数大,被害严重。西宁地区4月上旬以后播种的油菜被害率较高,达28.0%以上,随种植密度增大,油菜被害率呈上升趋势,在高密度225万株/hm^2时被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4.
直播油菜品种及密度是实现油菜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4个品种,3个密度水平试验,总结出绵新油28、秦优10号,密度以2.O-2.5万株每666.7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民对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直接表现在大豆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的迅速增加。1980年,我市大豆面积不足10万公顷,种植比例为23%,1987年大豆面积17.8万公顷,比例达44.7%,到1993年大豆面积增到24.5万公顷,比例高达55、6%,由于大豆种植面积过大,打乱了黑河市原有的麦麦豆的轮作制,生产中大豆出现了重迎茬种植,其中重迎茬地块占50%,个别主产大豆的乡镇达70%以上。大豆重迎茬种植加重病虫草害发生的同时也使土壤环境条件变劣,不利于今后的农业发展。一、大豆重迎茬种植不利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适宜的玉米群体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水、肥、气热,使玉米生长发育协调发展,产量因子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高额产量。本项研究探讨了不同密植额度条件下玉米生理指标的表型值及经济产量的表现,经过模型寻优,选出获得最大经济产量的适宜密度范围为5.0-5.5万株/公顷,最大叶面积指数3.0—3.5,最适光合势1100-1200m/月亩,最适生物产量 19500- 20250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7.
张雪梅  严明强  秋旭 《汉中科技》2013,(6):23-23,22
直播油菜播期及留苗密度是实现油菜高产、抗倒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4个播期3个密度水平试验,总结出秦优10号直播时间以9月20日-25日播种,密度以2.5—3.0万株每666.7m^2产量最高,抗倒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青杂3号"油菜新品种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研究青杂3号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确定了青杂3号高产栽培技术优化方案:种植密度50.85~56.85万株,公顷,尿素施用量168.75~199.79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444.38~496.13kg/hm^2。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密度〉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9.
水杉人工林抚育间伐效果比较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杉人工林内设立标准地,定量机械间伐,定期测定生长量,对其抚育间伐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采用较小的强度Pn=25%、33%进行间伐,与对照林分相比,平均每公顷生长量分别提高5.97m3、9.27m3,增加9.57%、14.87%;采用较大强度Pn=50%进行间伐,与对照林分相比,平均每公顷生长量下降9.7m3,减少15.57%。(2)抚育间伐过的林分(间伐强度Pn=25%、33%、50%)与对照林分相比,单位面积保留木平均生长率分别提高1.34%、2.00%、1.97%。(3)抚育间伐的林分与对照林分相比,平均每公顷总产值和利润分别增加6278元、5784元,增长7.7%、9.5%。  相似文献   

10.
79645大豆是高度自我调节的群体。在西安地区生态条件下,其适宜种植密度范围较大,不同种植密度差异为1.81 ̄4.25万株/667m^2,但密度不同,大豆植株经济性状也不同,本试验结果表明,79645大豆每亩种植密度以1.81 ̄2.88万株的群体结构较为适宜,平均产量达112.8kg/667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稀土元素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选用稀土高效多元素增长剂—植乐 ,在皖油 9号油菜上进行了喷施和拌种处理 ,并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 ,油菜应用稀土元素后 ,根粗、根长、须根数、叶绿素含量、Vc含量都较对照明显提高 ,方差分析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 ;油菜鲜重增产 36 %以上。稀土元素对油菜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锌钼微肥对鲜食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栽培条件下不同的锌钼微肥处理对鲜食油菜鲜重、干重、叶绿素、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锌钼微肥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鲜食油菜的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并且以单施钼肥对降低硝酸盐的积累最有利.以锌钼微肥配施对增加鲜食油菜的干重、鲜重、叶绿素、Vc及可溶性固性物含量最有效.同时表明,在试验时期内油菜移栽后25~32天生长和品质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3.
钾肥对油菜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杂交油菜“黄杂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钾肥对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在器官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增加其根、茎等营养器官的物质积累并促进干物质由营养器官向籽粒的转移.增施钾肥主要促进分枝尤其是中、下位分枝的生长.在本试验土壤条件下,分期施钾肥对干物质积累的效应优于一次性基施.  相似文献   

14.
速效磷钾含量中上等的灰潮上研究,施用氮磷复肥能增强油菜植株氮磷的吸收能力,促进营养物质积累,增加角果数和粒数,增产极显著;并明显提高油菜籽粒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降低硫甙含量。在氮磷复肥基础上配合施钾肥则能显著提高产油量,降低芥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磷肥和油枯粉作底肥,加氮、钾营养液作追肥;磷肥作底肥,加氮、钾及微量元素营养液作追肥和不施底肥,加完全营养液作追肥三种施肥处理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堆肥工艺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有机肥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油菜秸秆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同辅料混合(三组实验R1、R2和R3中的油菜秸秆比例(湿重)分别为45%、65%和85%),研究了油菜秸秆比例对高温好氧堆肥过程及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2d的堆肥过程中,R1、R2和R3的有机物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过程前期,堆肥结束时分别达到34.06%、35.57%和39.78%.通过比较三组实验过程中样品的理化性质,可知R3最终样品满足了堆肥腐熟的各项指标,且堆肥过程中氮损失最少;其最终堆肥产品中未检测出NH_4~+,总N含量、NO_3~-浓度和GI值分别达到2.17%、1,844.93mg·kg~(-1)干重和102.66%.  相似文献   

17.
油菜(黄芥)是山西省高寒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约20万hm2,一般单产约为600kg/hm2。近年来,由于虫害严重,造成减产,如阳高县后营乡1996年333.3hm2油菜,平均单产只有187.5kg/hm2,有的甚至绝收,严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油菜“秦油2号“主序及各分枝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主序产量占单株产量的比例逐渐降低,施氮量过大则又略有回升.主序籽粒约占产量1/4时,单株产量最高;在不同氮肥用量下,上部分枝生产力的变化趋势类似于主序,而中部分枝则与全株一致;在分枝产量构成因素中,氮肥用量对分枝角果数的影响最大;主序及上位分枝中氮素累积量受氮肥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而中下位分枝则较大.  相似文献   

19.
SOD模型化合物对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不同浓度的SOD模型化合物以喷洒和浸民喷洒相结合两种方式处理油菜,研究SODMC对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SODMC处理浓度的增加,两咱处理的幼苗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均随之增高,而电导率随之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略有下降,且浸种与喷洒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比喷洒的效果好,由此可认为:用SODMC处理幼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菜幼苗的抗寒性,减轻低温胁迫对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以碱土金属硼酸盐为基质,以Tb~3+为激活剂,Ce~3+为敏化剂的硼酸盐荧光材料。在高温和还原气氛中合成。通过正交设计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和各种原料的最佳配比。该荧光体在254nm紫外线激发下发射黄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