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年来,通过对5个杂交油菜品种密度,硼肥三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华杂3号表现最好,适宜本地区种植;油菜种植密度以7.5万穴×2株/公顷(15万株)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硼肥以7.5—15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张雪梅  严明强  秋旭 《汉中科技》2013,(6):23-23,22
直播油菜播期及留苗密度是实现油菜高产、抗倒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4个播期3个密度水平试验,总结出秦优10号直播时间以9月20日-25日播种,密度以2.5—3.0万株每666.7m^2产量最高,抗倒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汪方红  李保平 《河南科学》1999,17(1):100-104
两年来,通过对5个杂交油菜品种密度,硼肥三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华杂3号表现最好,适宜本地区种植;油种植密度以7.5万穴*2株/公顷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硼肥以7.5-15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我县海拔600--800m地区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杂选l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667m^2栽6000—7000株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92.0—181.2kg/667m^2。  相似文献   

5.
铝胁迫对油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铝对油菜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菜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湘油杂3号等3个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铝处理浓度,研究了铝对油菜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铝胁迫导致油菜叶片叶绿素a含量下降了2.8%~17%、叶绿素b含量下降了4-2%~17%,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活性下降了7%~28%,光合速率下降了6%~22%,根冠比下降了8%~35%。结论铝胁迫对油菜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定的抑制,且3个油菜品种对铝毒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6.
范辉  袁雨晴 《遵义科技》2002,30(2):24-25
遵油一号属中熟高产的双低杂多优质油菜品种,为探索其丰产群体结构,充分发挥出高产潜力,完善油菜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试验结果分析,遵油一号在中海拔(850m)左右肥力中等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为6000-7000株/667m^2,并且适宜于宽行窄株栽培,有利于通风透光,建议在我市海拔600-1000m地区较适宜种植密度5000-7000株/667m^2,上等肥力田块采用下限密度,下等肥力田块密度采用上限。  相似文献   

7.
两个油菜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改进的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核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各品种在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对称性方面都是稳定不变的,甘蓝型油菜“中双4号”的核型公式为2n=4x=38=2M 22m 14sm,芥菜型油菜“望江凉亭”的核型公式为2n=4x=36=24m 8sm(2SAT) 4st,它们的核型均为2B型,讨论了两个油菜种各栽培品种之间的核型差异,指出同一类型染色体在不同品种核型组成中的数量不同,随体存在与否及数目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李开琼 《遵义科技》2004,32(3):25-25,27
“渝黄一号”杂交油菜属甘蓝型黄籽油菜,种子种皮薄,产油率高,油清澈透明,饼粕蛋白质含量高,商品性好,具有交好的市场前景,利于推广优化油菜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为此,为了探索该品种在我镇种植获取高产,2002年秋实施了“渝黄一号”油菜不同移载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实验,以确定其在我镇的适宜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汉中油菜育种科研经历的五个阶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60年代初,为常规育种阶段,选育出了常规品种早丰系列,为汉中的油菜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90年代末,从常规育种转入杂交育种阶段,引进试验油菜杂交品种秦油2号,替换了早丰系列,成为全市主推品种。本世纪初.推广双低油菜品种,制定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规程,使汉中油菜生产上了新的台阶。20064年开展了品质育种。通过细胞质不育系选育,选育出312A,通过省品种审定;保持系、恢复系改良和选育取得较好进展。运用杂交和系统选育方法,改良保持系、恢复系1200余份,利用36份。杂交育种取得成果,2008年推荐汉油杂07-1、汉油杂06-8两个杂交组合,参加全省区试,表现优良。在创造种质资源和培育油菜新品种途径上,正在开展染色体杂交技术应用和小孢子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油菜不同播种期与密度条件对茎象甲危害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德富  马琪 《青海大学学报》1999,17(2):35-37,53
对油菜茎象甲在白菜型油菜不同播期密度下发生危害程度的调查结果:油菜播期晚,害虫平均虫口数大,被害严重。西宁地区4月上旬以后播种的油菜被害率较高,达28.0%以上,随种植密度增大,油菜被害率呈上升趋势,在高密度225万株/hm^2时被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种试验、示范,杂交油菜希望98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5.15%,成熟期提早2—3天,硫甙、芥酸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44.84%-46.68%,抗耐病性强,是一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油菜品种,被列为2008年汉中市主推品种。栽培要点是:主攻“三早”,培育壮苗,力除“三害”,控氮增磷补钾配微,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2.
将2000-2003年设置于巍山县4个点的7个参试油菜品种试验数据,应用高稳系数法与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油菜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准确、简便的有效方法。7个参试油菜品种分析结论与近年来巍山县及大理州部分县(市)油菜生产中品种生态适应性实践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1999年-2002年田间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相结合,并采用多点和多因子(播期、密度)控制研究,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杂交油菜采取早播超低密度高效栽培法比对照超高密度迟播法纯利润多328 715元/hm~2,增值率为708.1%。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超产1号水稻品种不同水平的肥料和密度田间小区试验。探索本品种亩产900公斤的栽培模型。通过2011—2012二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施氮量〉插秧密度〉施磷量。得出超产1号13500kg/hm^2以上的栽培密度:19.34—24.2穴/m^2,施氮量是172.7—180.0kg/hm^2,施磷量是178.3—200.5kg/hm^2,施钾量是58kg/hm^2。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06,(11):58-58
用一种聚合育种、诱变技术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新方法,我国科技人员在世界上首次选育出一种“特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系。检测显示,其种子含油量高达54.72%,比国际上报道的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最高记录提高了近两个百分点。此外,这种油菜种子的含油量比目前长江中游大面积推广的普通油菜品种高出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铝对油菜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油菜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湘油杂3号等3个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铝处理浓度,研究了铝对油菜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 铝胁迫导致油菜叶片叶绿素a含量下降了2.8%~17%、叶绿素b含量下降了4.2%~17%,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活性下降了7%~28%,光合速率下降了6%~22%,根冠比下降了8%~35%.结论 铝胁迫对油菜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且3个油菜品种对铝毒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黄条跳甲类害虫在油菜不同播期与密度条件下的发生为害情况,从四个播种日期与五个播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黄条跳甲随播期推迟发生为害加重,播种量大,为害较严重,并且,在西宁地区为害小油菜的主要种类是黄宽条跳甲,其次为黄曲条跳甲,二者比例为3.3:1,适时早播,严格控制播种量是减轻黄条跳甲发生为害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和静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寻找适合我县高产优质正播油菜品种,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从新疆种业公司引进PR51-0002、PR51—0012两个正播良种油菜,在和静县良种场进行了引种对比试验,面积为1亩.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梅 《遵义科技》2006,34(2):24-25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稻田免耕栽培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贵杂4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余庆县海拔600m地区,免耕移栽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栽60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为169.3kg/667m^2。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南方双季稻区冬油菜生产的发展,选育出油菜早熟品种和实行机械栽培是生产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课题组经过近5年的系统研究,现已成功选育出5个早熟、双低、抗病、高含油量的油菜新组合(品系)。成功研制了适合油菜免耕(浅耕)直播要求的2BYF(D)—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并配套研究了适合直播油菜要求的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同时配合农艺上的催熟剂的开发与使用,研制了与高密度早熟油菜品种相配套的4YC-200油菜联合收割机。形成了在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种植油菜农艺操作规程。通过以上集成技术的实施,实现了油菜种植成本降低,种植面积扩大,油菜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的提高,试验测定,通过机械化种植油菜,每公顷纯收入可增至4 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