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印第安人作为北美最早的居民,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学传统。当代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奇的《爱之药》探讨了回归印第安文化传统、追寻族裔文化身份的主题,这也是贯穿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作品的主题。《爱之药》分析了深受主流社会影响的当代印第安人困顿混乱的生活状态,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印第安种族指出生存的必由之路,即维护族裔文化,回归部落传统,正视社会现实,融入多元文化。从印第安文学的复兴及其发展现状来看,美国印第安文学必将成为多元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张锐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417-1420
路易丝·厄德里克的文学创作从印第安人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文化中汲取了丰沛的养分。她的长篇小说《爱药》是一个个萨满教文化意象连缀起来的印第安史诗。通过运用萨满巫术、念珠、神圣烟斗、蒲公英等萨满文化意象,厄德里克构建起印第安萨满文化在印第安社会中的失落、回归与传承的过程,并阐述了传统萨满文化在颠覆白人文化霸权、重构印第安民族身份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乔伊·哈约尔是美国当代犹太裔女诗人,她的诗歌创作致力于表现由现代工业文明造成的美国当代异化社会中印第安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本篇论文主要从生态主义的的审美角度出发,探讨乔伊·哈约尔如何在诗歌中运用空间策略来帮助印第安人摆脱由无位置感所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从而通过印第安的集体记忆来实现整合分裂破碎的印第安民族身份并引导印第安人回归清新淳朴的印第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小说《典仪》通过融入大量印第安口头传说与民间故事对主人公塔尤的身份进行神话归域。具体功能体现为三方面:首先是对塔尤的身份进行集体化归域,意在表明他的疾病只是处于困境中的印第安文化的表征;其次是对他的身份进行生态归域,彰显印第安人主张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最后是对他的身份进行女性精神气质归域,弘扬一种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5.
面对白人社会及其文化的侵蚀,坚守传统文化,心怀万物平等观念,视自我为人类共同体、大地共同体一份子的印第安人,达到了人性与自然世界之本性的相融相合,实现的是深层生态学提倡的"生态自我",而切断了与自然、部落文化的关联,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印第安人实现的是非生态的"小我",从而导致身份危机;印、白两种文化对土地和自然解读的巨大差异是导致印第安社会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6.
《摇篮曲》是印第安著名作家西尔科的重要作品。文章借助于后殖民视角分析了白人殖民者带给主人公阿亚一家人土地沦丧,生活窘困,语言驯服等一系列民族创伤。在其夫弥留之际,阿亚重温民族记忆,回归民族自然传统,重获生活自信,走上民族觉醒之路。因此在后殖民语境下,印第安本民族唯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才能实现印第安民族意识的苏醒。  相似文献   

7.
韩娜 《科技信息》2011,(36):182-182
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最有名望的印第安作家之一,《爱药》是其处女作小说,本文尝试浅析《爱药》中的男性角色,揭示印第安人回归传统是其挑战白人世界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学是源起于欧陆文学还是源于被殖民化的北美印第安传统文学,一直是困扰文学史家们的问题。美国文学的殖民史印证了美国文学作为北美“主流文学”对印第安传统文学——“弱势文学”的归化及其与欧陆文学的异化,最终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学的过程,昭示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间文学相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吟颂和沙画是印第安传统文化的代表,是部落特殊语言符号的表征,在典仪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借助认知语言学跨空间理论的靶域构形和源靶域构形,发现小说《典仪》中的吟颂和沙画在印第安叙事语篇中具有切换时空、转移人物聚焦的语篇构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批评视角下的加拿大《印第安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是加拿大最早的居民和主人的印第安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组织结构,自主地管理着本族事务。欧洲移民的到来,使得印第安人失去了大量的土地和自治的权力,沦为附属和被监护的地位。以后殖民视角从1876年颁布的《印第安人法》入手,探讨印第安人与欧洲殖民者的关系,揭示加拿大印第安人从中心走向边缘的过程,旨在为研究印第安民族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露易丝·厄德里奇是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位。《弗勒》是她早期的一个短篇小说,本文将从印第安神话传说与象征两个方面分析这个故事。通过对小说中印第安神话传说与象征手法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印第安文化,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美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印第安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文学发展的各历史时期,众多作家们用不同的文学样式吟唱着相同的一个主题,向往自由与和平、追求民主与幸福的传统精神。而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恰是一部热情歌颂和平劳动生活和印第安民族兄弟友谊的诗歌,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它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卓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现在拉丁美洲有多少印第安人,众说不一。设在墨西哥的美洲印第安人研究所所长何塞·马托斯·马尔估计为2740万~3740万;新闻媒介的通常报道为4000万。英国《拉美特别报道》称,拉美印第安人为2560万,约占本地区总人口的6%。分布在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智利、阿根廷五国的克丘亚族印第安人为拉美最大的印第安  相似文献   

14.
印第安人本来是美洲大陆上的主人,但在欧洲殖民主义者闯入之后,他们却遭到了空前未有的浩劫.1800年,美国印第安人有50万,但到1900年,美国印第安人仅剩下20余万.直到六十年代,印第安人的人口才恢复到1800年的水平.六十年代以后,印第安人的人口增长较快,现在已达140多万人.  相似文献   

15.
危地马拉有多少印第安人危地馬拉是美洲人口最密的国家之一,印第安人在这个国家里占了很大比重,在1778年,印第安人占危地馬拉总人口的78.4%,而据1950年4月份的調查,印第安人在总人口中占53.6%。現在由于“拉丁化”的过程,純印第安居民的人口正在不断减少,上述比例有些变化。所謂“拉丁化”过程就是印第安人逐漸抛棄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过渡到拉丁式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地方感是印第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琳达·霍根作为美国印第安族的作家,在其作品《太阳风暴》中生动展现了印第安文化中的地方感,强调了地方感对印第安人自我认同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实现地方感重建,对人们重新思考当下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杆飞人     
在墨西哥普韦布拉州和墨西哥湾地区,至今还可看到一种惊险的、类似杂技表演的印第安人传统宗教活动——“高杆飞人”。高潮时,只见4个勇敢的小伙子从高达40多米的树杆顶上同时俯身飞下,如空中飞人,似雄鹰展翅。据传,高杆飞人这一活动起源于东部地区的托尔特卡或托托纳卡部族,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种群众性宗教活动。举行这一活动是为了  相似文献   

18.
印第安民族文化是美洲大陆的土著文化.作为印第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第安语的不断变化、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美洲大陆的文化融合与进步.本文拟对北美印第安语言的种类、特点及发展变迁进行粗略的探讨,以期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一位巴西印第安人来到中国驻巴西大使馆,他满怀友情地对中国工作人员说:“中国人是我们的祖先”。中国人果真是巴西印第安人的祖先吗? 据巴西一些学者称,从巴西印第安人的相貌和文化来看,巴西印第安人很象中国的蒙古人。科学工作者已在北美附近的太平洋东岸洋底发现了中国古代航海用的石锚。因此,有人推算,中国人先于哥伦布几百年到达美洲大陆。当然,论证巴西印第安人的祖先到底是谁,那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的一项艰巨的工作,但是上述的说法也不能不说是一件趣闻。即使在巴西人当中,也有人认为巴西印第安人的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路易丝.厄德里齐的小说<痕迹>中主要人物的解读,剖析了印第安人在"内部殖民"统治下的生存境况,揭示了白人殖民统治对印第安人命运的迫害.作者试图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生活的讲述,改变印第安人处于社会边缘的"他者"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