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紧邻多栋7层建筑和高架地铁车站的深基坑工程,提出了地铁车站基坑半逆作施工方法并分析了环境变形控制效果.根据地铁车站的特点和周围环境控制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结合临时支撑和逆作中板的半逆作施工方法,综合顺作法和逆作法的优点.对紧邻浅基础7层建筑和高架地铁车站沉降监测的结果表明:高架车站和多层建筑的沉降与差异沉降均在控制要求以内,距离基坑仅0.4 m的建筑物最大沉降小于10 mm.在逆作中板制作完成后,各测点的沉降曲线趋于平缓,即半逆作法可有效控制基坑施工后期深部开挖引起的环境变形.该方法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基础上,将基坑周围变形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因地铁车站周围环境复杂,而盖挖逆作法具有围护结构变形小、地面沉降小、缩短中断交通时间、低噪音、少粉尘、不扰民等优势,故被广泛应用于地铁车站的施工中。从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的围护结构、各层楼板、中间桩柱三方面介绍了各结构部位的内力及变形,分析了中桩柱之间、中桩柱与相邻地下连续墙之间的差异沉降特征,提出已有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结构体系内力及变形分析的建议和接下来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内容,为相关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动态,也可为工程建设人员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对地层及邻近桩基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地铁国贸站工程为背景,分析大跨度分离式地铁车站采用洞桩法施工,对周围地层及邻近桩基的影响.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分析洞桩法施工地层沉降的规律,认为纵向沉降明显分为前期沉降区、急剧沉降区和沉降收敛区,而急剧沉降区又分为导洞、扣拱及下部开挖3个阶段;横向沉降符合Peck曲线,影响范围为3~4倍洞径.采用三维数值分析方法模拟施工过程,选取典型的邻近桩基所在断面,研究车站施工对邻近桩基变形以及地表沉降的影响,对国贸站邻近桩基变形现场量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邻近桩基沉降变形与其施工过程相对应,也分为导洞、扣拱及下部土体开挖3个阶段.影响沉降的主要因素是其空间位置,特别是桩基与车站结构的最小距离,其次桩端所处的地层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施工对邻近桩基水平方向的扰动影响非常显著,扣拱施工对邻近桩基的侧向变形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车站上侧桩、中侧桩、下侧桩等邻近桩基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4.
阜阳建设综合大厦是阜阳建行投资兴建的综合类建筑,建筑面积16800m2,地上21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79.8m,框剪结构,钻孔桩基,桩长45m,桩径800,砼强度等级C30,桩顶设计标高-7.13m.该桩基工程通过公开招标,由国家一级施工企业、化工部马鞍山岩土工程公司施工,并于1998年12月竣工.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地铁轨道交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据地铁线路规划和线路间换乘的需要,新的地铁线路在施工中将不可避免地会穿越既有运营线路.通过南京地铁2号线车站下穿1号线既有运营车站施工实例,对车站下穿设计、施工工艺及其关键工作等的详细论述,为在复杂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下进行新建地铁车站下穿既有运营车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定长春地铁解放大路换乘车站主体结构分步施工沉降控制标准,以保证施工及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依据变位分配原理,将理论方法与实践相结合,采用FLAC3D模拟分析换乘车站施工全过程,并将实际施工中出现的总沉降细化到各个施工阶段中.结果在十字换乘车站施工中关键的三个步骤分别为主体导洞开挖阶段、顶拱扣拱完成阶段、开挖单层结构导洞阶段,以上三步的地表沉降分别占到地表总沉降的22.41%、17.89%和41.01%;在采用主体结构分步施工沉降控制标准的情况下,累计控制的以上三阶段的沉降量分别为25.52 mm、51.61 mm和103.05 mm,总地表沉降监测值严格控制在118 mm之内.结论变位分配原理在十字交叉换乘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有利于施工安全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黄木岗站的施工过程,建立了立交桥主桥下采用盖挖逆筑法、匝道下盖挖顺筑而其余部分明挖顺筑的车站施工方法。在分析围护桩施工与立交桥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立交桥影响下围护桩施工技术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措施包括:桥下地面标高降低2.6m,桥下净空施工高度达到5.6m;桩基机身高度改为5m,满足桥下成桩空间要求;钢筋笼分段现场安装,段长3m、重1.1t;加强冲孔泥浆质量,调整冲孔间隔时间;采用800mm回旋钻孔灌注桩+桩间旋喷桩进行隔离。  相似文献   

8.
大中城市地铁已由点线状发展成网状,常会出现既有地铁车站密贴增建形成换乘车站的情况.为了保证既有地铁车站的正常使用,开展新建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变形控制研究.依托北京地铁6号线苹果园站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工程,结合具体施工方案,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两层三跨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结构变形控制技术,探究注浆抬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研究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途径,探讨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方法 结合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施工方案,定性分析工程在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利用VisualMODFLOW软件定量分析工程在营运期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结果 工程在施工期只有张家堡车站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预测降水量为10454.15 m36/d;89%的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和浅埋暗挖法施工,不需工程降水,11%的区间隧道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桩间止水的控水方式;工程在营运期对地下水的影响无论在抬升区还是下降区.潜水位的变幅基本在0.04~1.75 m之间.结论 根据工程在不同阶段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采取必要的减缓措施,使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10.
宗建 《科技资讯》2023,(20):134-137
洞桩施工法(Pile-Beam-Arch method,PBA)是适用于城市路面施工空间受限、跨度大等地铁车站修建中,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市地铁车站暗挖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埋在地下的管线,地下管线会给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管线沉降控制是经常面临的难题之一。该文以沈阳地铁3号线三好街站为工程实例,介绍了PBA法施工,并阐述了初支导洞、拱部超前小导管注浆、格栅架立、信息化施工等沉降控制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盖挖逆作地下结构中间桩柱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高灵敏度、低渗透性、饱和、软流塑的软弱地层中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的地铁车站中间桩柱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起。逆作法施工技术适用于市区建筑密度大,邻近建筑物及周围环境对沉降变形敏感,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工期紧张,地基软土层厚等工程情况,本文针对与广州地铁黄沙车站盖商住。为了保护地铁的盾构结构,塔楼4和塔楼3部分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3.
刘鹏  王献  甘森 《科技资讯》2012,(21):135-136
地铁深基坑在地铁施工中越来越常见,以北京地铁某车站换乘厅深基坑为例,对深基坑的围护桩和冠梁及钢支撑施工、土方开挖作了详细介绍,同时对地铁深基坑的施工管理作了一定的归纳总结,对于类似深基坑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工程概述呼家楼站是北京地铁十号线的中间站,车站位于东三环与朝阳北路的交叉路口,呈南北走向,为分离岛式暗挖车站。呼家楼站与规划的东西走向的M6线在本站形成“十”字换乘关系。车站受交叉路口朝阳路立交桥的影响,左右线结构分别位于桥梁两侧的辅路下,左右线两结构之间设联络通道、迂回风道,车站结构西北角和东南角设两座风井,西北风井同时作为施工竖井,立交桥下另设一座临时竖井以满足施工要求;车站共设四个出入口,并预留与M6线换乘通道接口及M6线站厅预留接口。车站为全埋地下车站,采用暗挖法施工。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北京市位于永定河山前冲洪积扇脊部,地铁经过的地层多为冲洪积层,城区地层主要分为(自上而下)人工填土层、粘砂土或砂粘土层、细中粗砂层、砂砾石层和卵石层,层厚不等,特别在亚粘土地层中,常出现透镜体砂层。砂层无胶结,自稳能力很差,干燥时其垂直自稳高度小于0.5m;砂卵层及卵石层粒径自西向东有减小的趋势,城西卵石最大粒径约1.5-2.0cm,城中约10-15cm,城东约5-10cm。北京市地下水一般分为上层滞水、地层孔隙水和承压水。地下水埋置深度呈西深东浅,地下水流向自西向东,最低水位在每年4月份,每年8-9月份为...  相似文献   

15.
吕娇娇 《科技资讯》2015,13(4):51-52
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伸线洪泥河桥站为地下两层框架结构,主体结构基坑宽20.7m,基坑深约16m。该场地站址及周边为农田和鱼塘,上部地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存在淤泥质土等软弱地层。车站基坑施工可采取两种支护结构形式,第一种为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形式,第二种为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的支护结构形式。该文对这两种基坑支护形式从技术、经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地条件下地下连续墙的支护形式从技术、经济两方面均优于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的支护结构形式,因此该车站基坑最终采用地下连续墙的支护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桩基是盖挖逆做车站中最主要的竖向支撑构件,差异沉降控制严格,质量要求高.武汉地铁二号线中南路站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将原长直桩方案优化为AM桩.结果表明,在满足桩基设计要求同时,缩短桩长、减少造价、简便施工,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可行的设计思路及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7.
铁路上海西站地下南北通道和相关工程地铁15号线A区位于铁路站场下,地下共3层,鉴于铁路上海西站沪宁城际铁路已开通运营,地下二层、三层采用盖挖逆作法进行施工.为确保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期间的结构本身以及铁路运营安全,针对施工工况,分析了列车运营性能和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评判了施工过程地下结构的动力性能和沪宁城际铁路列车的运营状态,提出了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列车合理运行速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长沙市地铁5号线三一大道车站深基坑工程为对象,利用MIDAS/GTS/NX软件模拟基坑开挖对近接构筑物影响,重点研究高架桥桥墩沉降和桩基变形随深基坑地下水位改变,不同施工过程及支护形式等多因素的变化规律。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在富水复杂地质和周边环境下,长沙地铁深基坑施工所采用的围护结构安全合理;旋喷桩,地下连续墙和支撑组合能有效控制基坑施工过程中引起的近距离高架桥变形。同时验证了MIDAS/GTS/NX能很好地模拟基坑开挖,指导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柱—桩定位偏差对地下结构位移的影响,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方案、柱桩位布置及其他相关资料,基于Midas/GTS软件建立了天津市文化广场某地铁车站盖挖逆作法三维施工过程模型,模拟并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柱3种不同定位偏差对柱、桩、地下连续墙和楼板位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定位偏差会引起地下结构在垂直线路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增大,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减小,且偏差越大,对垂直线路方向上的水平位移影响也越大.另外,不同的定位偏差类型对水平位移的影响较大,但对竖直方向的位移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的定位偏差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富水软弱地层、城市交通要道下方采用洞桩全逆作法修建浅埋暗挖大跨地铁车站,通过降水、导洞开挖、桩柱体系形成,二次衬砌全逆作,有效控制沉降确保周边环境及施工过程安全,采用全包防水精细施工达到不渗不漏效果。本文以北京地铁劲松站为例,结合富水软弱地层特点,从方案优化到施工过程关键技术控制进行阐述,可为特殊环境下洞桩逆作法施工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