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前对冰湖溃决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冰崩、冰滑坡导致等几个方面,但在某些冰湖溃决过程中,渗透变形作用是主导因素。文章初步分析了渗透变形作用导致冰湖溃决的机制,并且以印达普错为例,通过对终碛垄颗粒分析以及利用基于GEO—SLOPE的SEEP/W分析模块对终碛垄堤坝进行分析,提出并且验证了渗透变形作用在某些冰湖溃决机制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FG桩在粉土地基施工中出现钻孔真空后,由于水头差引起土体渗透变形的机理,分析了引起土体渗透变形的原因,提出了避免或减小此类因素的影响方法,给出了解决CFG桩在粉土地基施工中出现渗透变形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光纤应变传感器监测塑性混凝土防渗心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性混凝土与砂石地基结合性好,弹性模量低,用作防渗墙具有较好的变形性能,为了监测防渗心墙塑性变形的安全性,在广西小江水库首次运用光纤应变计进行塑性混凝土心墙的应力应变测试,初步取得了在埋设工艺和分析研究变形性能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堤坝是水工建筑施工中防洪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水汛的关键防线。堤坝的施工处理方法是直接影响堤坝质量的关键,由其是在软土地基上筑坝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更为关键,本文就此进行了如何选择堤防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分析,并提出了堤坝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5.
路堤高度和加筋对软土地基累积塑性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有限单元法对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进行隐式动力分析,基于累积塑性变形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路堤高度对交通荷载引起的软土地基累积塑性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地基中动偏应力分布的角度,揭示了土工格栅加筋对于减小交通荷载引起的软土地基累积塑性变形的意义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当路堤高度1 m左右时,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地基中会产生显著的累积塑性变形;随着路堤高度的增加,地基中由交通荷载引起的累积塑性变形迅速减小.对于受交通荷载影响显著的软土地基,土工格栅加筋改善地基表面的压应力分布,减小传递到地基表面的剪应力,加筋后地基土累积塑性变形明显减小,主要是由于加筋减小了地基土的上部由交通荷载引起的动偏应力.  相似文献   

6.
深基坑渗透变形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软土地基中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易于出现的流土,管涌和突涌等渗透变形问题,以及渗透变形的判别标准,并从土体的结构特征、力学性质,水地质条件和由于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深基坑渗透变形发生机理及其可能出现的渗透变形类型,提出了防渗与解决基坑渗透变形问题的对策,以求将由此引起的危害避免或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后对某工程事件的渗透变形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堤坝砂土地基液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足立-岗循环弹塑性模型和固液两相介质耦合的有效应力反应分析方法,数值模拟分析了模型试验中的堤坝及其砂土地基,揭示了幅值为0.1g和0.2g正弦波动荷载下提坝的动力反应过程,并与振动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反应分析方法能够合理求得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加速度变化过程以及堤坝的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8.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段塌陷区悬空管道的受力特点,建立考虑管道轴向载荷和地基塑性变形的悬空管道受力的弹塑性地基模型,推导悬空管道受力和变形计算公式,并利用Visual Basic计算机语言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某湿陷区悬空管道进行模拟计算;将悬空管道的力学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和Winkler地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轴向载荷和地基刚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弹塑性地基模型比Winkler地基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更符合工程应用;轴向载荷对悬空管道受力和变形影响显著,在悬空管道设计校核中不能忽略;地基刚度对弹塑性地基模型计算结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磨球成形新工艺——水平连铸白口铸铁棒材斜轧成球的工艺。采用高温压缩、高温扭转试验方法,研究了中锰白口铸铁的高温塑性变形能力,测定了温度与极限变形率,温度与变形抗力的关系曲线。对塑性变形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锰白口铸铁在850~1000℃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热塑性变形后碳化物成断网状和孤立块状,从而可使中锰白口铸铁的韧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钢/聚丙烯/钢复合板拉深中钢板变形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法模拟钢/聚丙烯/钢复合层板的拉深成形过程,揭示了两层钢板的塑性应变发展过程,分析了不同变形区域的塑性变形特征。对内层钢板,从板料中心沿径向依次处于非塑性变形状态、径向伸长类变形、周向压缩类变形状态。而对外层钢板,从板料中心沿径向则依次处于非塑性变形状态、周向压缩类变形状态、径向伸长类变形状态、周向压缩类变形状态。  相似文献   

11.
洪华平 《科技信息》2010,(13):315-316,336
0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和改造的迅猛发展,软基加固技术也不断的进步。软基承载力低,地基沉降变形大,而且沉降稳定历时比较长。在比较深厚的软粘土(淤泥土)层上,结构物基础的沉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淤泥土地基是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需要处理的软弱地基,它们广泛地分布在我国沿海以及内地河流两岸和湖泊地区。特别是填海的一些地区。路基填筑之前如果地基不够坚固,建成后路面严重沉降,为防止填筑后地基下沉拉裂造成基床不稳定等事故,需要对软地基进行处理,使其沉降变得更小,提高软地基的固结度和稳定性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堤坝从建造完成后就一直面临着渗透的威胁,怎样处理好堤坝的防渗一直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下文将就对堤坝的防渗加固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地铁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地基的动力响应和长期累积变形,本文通过进行室内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得到了地基累计变形计算参数,并建立了车辆-轨道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对列车反复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动力响应和累积塑性变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中的累积塑性应变随深度逐渐减小,同样的深度位置,累积塑性应变随荷载作用次数增加而增加;在车辆荷载作用的早期,累积变形的增长速率最大,随着荷载次数的增加,累积变形的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且累积变形曲线有明显的拐点。  相似文献   

14.
从湖南省龙(山)—永(顺)高速公路大坝隧道弃碴填筑体取样,开展土石混填体压实模拟及压实评价指标室内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填体压缩曲线呈上凸型;回弹曲线平缓圆滑,呈微下凹型;第i+1次压缩回弹曲线均位于第i次曲线下方,线形相似;土石混填体变形具有记忆效应;湿化对土石(灰岩)混填体压实变形特征影响不明显;分级加载比1次加载产生的变形大;随着循环荷载和加载次数增加,累积总变形、累积塑性变形和累积塑性变形率增大,压缩5次基本不再增大;分级总变形、分级塑性变形和分级塑性变形率随加载次数增加而减小,减小率也不断减小;当循环荷载超过400 kPa时,分级总变形、分级塑性变形和分级塑性变形率基本接近;在工地碾压过程中,采用高吨位压路机或者轻重机具组合碾压5次,能有效提高土石混填体的压实度;压实评价指标K30(地基系数)、Ev1(静态变形模量)与e(孔隙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Ev2(静态变形模量)、Evd(动态变形模量)与e(孔隙比)的相关性较差;K30和Ev1可作为土石混填体压实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一般情况下,地基土是由固相、液相、气相三相组成,而饱和粘性土地基则只由固相和液相两相组成,研究其固结,也就是要研究其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情况,以及它怎样随着时间与空间坐标而变化的关系.现结合土体变形的基本概念、土的渗透定律和土的压密定律,勾勒数学模型,深入分析其间变形微观关系,建立偏微分方程,运用数学物理方法,通过严密数学分析,求解得出用富里哀级数表达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地铁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地基的动力响应和长期累积变形,通过进行室内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得到了地基累计变形计算参数,并建立了车辆-轨道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对列车反复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动力响应和累积塑性变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中的累积塑性应变随深度逐渐减小,同样的深度位置,累积塑性应变随荷载作用次数增加而增加;在车辆荷载作用的早期,累积变形的增长速率最大,随着荷载次数的增加,累积变形的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且累积变形曲线有明显的拐点。  相似文献   

17.
固态焊接中的等效压缩变形及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对固态压接升温、保温过程中存在的等效压缩变形现象及其产生进行了阐述,并在试验基础上对伴随等效压缩变形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塑性压缩变形是焊件在升温、保温过程中受约束压力作用不能胀大而产生的塑性变形的累积,它提供了形成固态焊接接头所必需的塑性变形。等效压缩变形使焊件在被约束方向上的尺寸保持恒定,而约束压力则在焊件由表及里温升的差异、屈服极限随温度变化的不均匀性以及应力松弛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增大、持平、快速减小直至缓慢减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用结构总变形对弹性变形的隶属函数和变形对塑性变形的隶属函数,来分别表征结构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采用隶属度来度量材料的弹性和塑性变形,引入模糊数来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并给出了力学性能的模糊概率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高温压缩,高温扭转试验方法,研究了亚共晶白口铸铁的高温塑性变形能力:测定了温度与极限变形率以及温度与变形抗力的关系曲线,对热塑性变形后的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亚共晶白口铸铁在850~1000℃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热塑性变形后碳化物由网状变成断网状,孤立块状,从而可使亚共晶白口铸铁的韧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简介了几种常用钢种电塑性拔丝的主要实验结果,综合分析钢丝电塑性变形不同层次结构的演变过程,对电塑性变形的机制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微观结构层次上,电塑性效应基本上产生于强脉冲电流的电子对运动位错的激活作用,推动滑移变形的发展。在介观层次上,高密度的脉冲电流造成大量超弥散结构的伸长区,十分有利于向错的大量发射,实现变形的转动机制,导致大的变形甚至超塑性变形。这是电塑性变形最本质阶段。宏观层次上,强电流的脉冲刺激,主要在于减弱织构的发展,改善组织的形态,造成有利的应力应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