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2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意图绕开国会,动用军费、军队修建美墨边境墙。国会拒绝为总统特定项目提供联邦资金而招致总统动用"国家紧急状态",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头一遭!特朗普此举有违宪嫌疑。美国宪法第一条规定,美国国会具有征税权、举债权和拨款权,公共资金使用的监督权,掌握了国家的"钱袋子权力"(Power ofPurse)。很多众议员(包括一些共和党众议员)认为特朗普此举剥夺了国会的拨款权,使得三权分立的格局被打破,只剩下民主、共和两党的对立。  相似文献   

2.
18世纪80年代是美国政党初创时期相继产生了两个全国性的政党-联邦党与共和党。由于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和建国方略的不同,两党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尽管两党刚诞生不久,斗争却异常激烈,这时期的两党斗争呈现出如下特点:1)一党大权独揽,联邦党完全把政府权力和政策的制定。2)国会中形成两军对垒,两党就内外政策的立法展开激烈的斗争。3)两党斗争从内阁到社会全面铺开,将广大民众卷入国家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3.
两党力量对比目前基本平衡,但其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两党争夺的焦点是对参议院的多数控制。共和党在参院的改选席位是民主党的一倍,这对共和党不利,对民主党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是,共和党是执政党,且经费充裕,其势力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民初试行西方式的政党政治,形成激进的革命党与相对稳健的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两党均以参议院为阵地围绕陆征祥内阁展开了激烈的党争。由于袁世凯为首的旧官僚对国会议员的分化拉拢,加之两党人士自身的不健全,使得陆阁风潮最终以袁世凯的胜利而告终。作为当时新闻界的巨擎黄远生,对此写了大量的通讯,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论断,这些都收集在《远生遗著》里。从中选取相关内容,加以检视、梳理,以期勾勒出黄远生对民初政党政治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5.
观察美国的选举要看三个方面,三方面民主党都不甚得力,导致政治权力在两党间的大幅度位移。共和党:挟势而来大获全胜备受世人关注的1994年美国中期选举在11月8日揭晓。共和党人全面出击,在国会参、众两院和州长三项选举中大获全胜,反观克林顿的民主党却连连丢城失地,只能咽下失利的苦果。在参议院,共和党由选举前的44席增至53席,民主党由56席降至47席,共和党夺回了1986年失去的参院领导权。事实上,在过去40年中,共和党只在1981至1986年掌握参院。在众议院,这次共和党战绩尤其辉煌,净得52席,由178席增至230席,而民主党则由256席跌到204席。自1954年以来,共和党领导人第一次坐到了众院驾驶台  相似文献   

6.
张业亮 《世界知识》2014,(23):47-49
<正>11月4日,美国2014年中期选举在民主、共和两党的激烈角逐中落下帷幕。正如美国多数民调机构在选举前所预测的一样,共和党大获全胜。在参议院选举中,共和党净增7席,达到53席,民主党仅占46席,共和党八年后重新夺回了对参议院的控制权。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席由于两党候选人都没有过半数,要在12月6日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才能决出胜负。在众议院改选的全部435名议员中,初步计票结  相似文献   

7.
激烈争斗之后两党都想创造实绩取悦选民,两党之间、府会之间将在斗争中寻求更多的合作。新年一过,华盛顿又迎来了每两年一次的国会换届时刻。1月6日,美国第106届国会开幕。过去一年,克林顿绯闻案一直占据着美国政坛的主导地位,民主、共和两党以国会为中心舞台,围绕克案进行了激烈争斗,结果两败俱伤:在11月3日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在有利的形势下失利,克林  相似文献   

8.
<正>4月13日,佛罗里达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正式宣布竞选美国总统,成为共和党内第三个问鼎2016年白宫的挑战者。卢比奥是在希拉里参选后仅一天宣布竞选的,随着两党老将、新秀纷纷加入总统角逐,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进入争夺两党候选人提名的阶段。古巴移民后裔卢比奥的个人奋斗之路在许多方  相似文献   

9.
互『谅』互『让』,协议达成皆大欢喜;具体落实尚有一争,倒霉的还是穷人。"预算战"回顾 5月2日克林顿总统和国会共和党领导人分别宣布,两党就到2002年实现预算平衡达成协议。至此,两年多来美国两党政争的最大焦点间题告一段落。美国各界和新闻媒体对两党  相似文献   

10.
正拜登政府上台后,为加快国内政策的立法进程,把废除参议院"冗长发言"规则作为其最优先的议题之一,但此举遭到共和党的反对。目前,围绕是否废除参议院"冗长发言"规则,关系拜登一系列国内政策议程能否实现。目前该议题正在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构成干部法治精神的要素至少包含有四个方面:确立干部法治的善法、恶法的价值标准;认同干部法治中的法律至上地位;树立干部法治中法的统治;建立干部法治的权利、文化和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50多年的执政历史中,已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具体历史阶段的执政方式。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执政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原来的执政方式已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势在必行。而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首先应明确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使党的执政方式民主化、公正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执政与执政的文化——党的文化执政能力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文化问题对于政党执政的特殊重要性,提出文化执政能力的概念,认为文化执政能力包括文化执政的能力与用文化执政的能力两个方面,并从文化的执政和执政的文化两个层面对党的文化执政能力建设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执政方式的科学化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执政的共产党始终在进行探索的重大问题.列宁对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科学化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斯大林在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探索上有严重的教训.毛泽东在执政方式科学化的探索中既有突出贡献也有一些失误.新时期党中央在对共产党执政方式科学化的探索中,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使党在复杂的新形势下能够不断克服困难,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立于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获得执政权力、运用执政权力实现执政党的特定目标的方法和形式的总称。执政党执政方式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演进过程,同一个国家特定的生产力状况相吻合,并依据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时代的需要是任何政党保持执政地位的前提条件。一个执政党要谋求长期执政,必须依据时代变化主动调整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当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党内形势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执政的新环境、新考验,中国共产党只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执政理念,才能防范执政风险和战胜各种执政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论政党执政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政治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也走过了几十年的执政历程。政党执政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既有理论。总结政党执政规律,用科学的执政理论指导新的执政实践,需要建立政党执政学。在政党执政学建立之初,必须明确政党执政学的学科定位、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社会得到了逐步的发展.在它对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产生"内化"效应的同时,也促使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角色的转换,党的民主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危机意识和法治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树立科学的执政意识,而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意识的树立又会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执政理念的发展与政府服务精神培育关系紧密,当前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政府重视培育政府服务精神。研究政府服务精神培育的路径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促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作为一个革命实践辉煌的革命党,要努力转变成为一个执政实践同样辉煌并能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其难度空前艰巨.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终极解决.就类型而言,可从政治学、法学、道德、实践诸方面认识执政合法性的取得;从历史合法性看,中共革命成功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和"马上得天下";从文化意义上看,"执政为民"是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价值判断;就历史经验看,忧虑执政地位与执政合法性的与生俱来说和一劳永逸成为必然;发展和培育党内民主、借鉴和牢记历史经验都是值得深切思考的,这是从根本解决长期执政合法性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