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奖牌榜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重大体育赛事特别是奥运会和全运会奖牌分布对各代表团排名的影响,分析了各类奖牌尤其是金牌的价值权重规律。从分析雅典奥运会奖牌带入十运会对十运会奖牌榜的影响入手,预测了2005年十运会各省市代表团的排名次序,给备战全运会的各省市运动队和运动员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谢志勇 《科技信息》2012,(10):286-287
我国女子篮球运动的赛制、体制改革起步较晚,无论是篮球管理水平,还是篮球竞技水平与世界女篮强队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八一女篮是我国一支具有代表性的国内优秀球队,在全运会上曾多次获得冠军,深入研究八一女篮在全运会上的技、战术风格、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对提高我国女篮整体水平,缩小我国与世界优秀女篮队伍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从近几届全运会、北京奥运会各省市获奖情况,找出竞技体育强省,分析具有代表性省市的特征.通过对这些省市的经济、科技文化、传统、人口差异、制度等的分析,对各省市乃至全国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体育中考“篮球考核”对中学篮球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分析"篮球考核"对篮球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课时、教学器材,学生等方面的影响,为今后中考"篮球考核"和篮球教学更好的结合,也为了使中考"篮球考核"顺利地开展下去,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清末,随着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和区域性运动会的召开,旧中国第一届全运会于1910年在南京举行。这届运动会共有田径、足球、网球和篮球四个项目,涌现出了马约翰、郭兆仁等体育明星。本届运动会使中国传统的体育观念、体育内容、体育竞赛规则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它有力的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也初步唤起了中国人的奥运意识。  相似文献   

6.
以全国十二届全运会为契机,系统分析安徽省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对安徽省竞技篮球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认为,现阶段安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缓慢,而困扰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职业领域驱动作用的缺失及人才培养层面上的衔接等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对安徽竞技篮球发展提出其发展策略,以期实现振兴安徽竞技篮球运动.  相似文献   

7.
梁波 《科技资讯》2007,(36):217-217
本文通过对近五届全运会东道主所获难美项群项目奖牌进行统计,对全运会难美项群进行东道主效应分析,结论如下1)随举办届次的推移全运会难美项群喷目东道主效应愈发明显;2)体操具有"东道主正效应的延继"现象;跳水具有"东道主负效应的延续"现象;技巧/蹦床、花样游泳和武术(套路)具有典型东道主正效应;艺术体操东道主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滟 《科技资讯》2015,13(3):222
篮球学习是学生必修课,那么基本功训练则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篮球基本功训练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篮球基本能力。该文重点对篮球日常训练进行探讨,同时还讲解了几种基本功训练方式,使学生更科学地训练篮球,感受到篮球的乐趣和魅力,使篮球课程更具实用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和谐篮球”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和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篮球"文化这一理念.通过对"和谐篮球"文化的探讨表明:"和谐篮球"文化有五个基本特性,即民族性、时代性、交融性、整体性、规范性;"和谐篮球"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是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并与我国现阶段篮球事业发展相协调的篮球文化.  相似文献   

10.
时晓梅 《科技信息》2013,(7):177-178
篮球竞赛场地是人们进行篮球竞赛活动的特殊空间场。本文从竞技体育学视角审视篮球竞赛场地相关问题,研究认为:篮球竞赛场地要素包括形状、尺度、质地、色彩、方位、图案要素,在竞赛规则和相关场地设施规则对于这些要素的相关限定和说明构成了篮球"场地规则";形状、尺度和质地要素的改变直接影响篮球技战术发展;质地、色彩、图案要素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赛前应有"场地适应"训练;国际篮联正着力推动篮球"场地标准化"建设;色彩和图案要素是篮球竞赛场地设计重点考虑的内容;篮球竞赛场地(运动地板)表面色彩和图案、场馆照明、场地距离等因素影响观众对篮球的竞技欣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补充VE对女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自由基的影响,将安庆师范学院女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人,E组每天服用VE 200 mg,在安徽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前对运动员进行为期6周的篮球集训,测定其训练前后的MDA、SOD和GSH_px。训练前,两组间三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MDA指标都显著下降(P(0.01),E组GSH、SOD都有明显增加(P(0.05),而C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E组三指标实验后变化率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补充VE能显著减少女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安静状态下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河南省六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男子篮球运动员在运动选材、运动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男子篮球运动员选材年龄偏大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我国女子聋人篮球运动员人力资源进行了解析和研究。针对女子聋人篮球运动员在年龄、身高、体重、学历、训练年限、训练动机、训练时间、训练场地以及技术、战术、心理、身体训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自己特色、提高自身认识、落实财务经费、从基础做起和提高社会关注度等相关建议,旨在推动和促进我国女子聋人篮球运动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4年泰州联通杯江苏省青少年男子篮球比赛”共计25场比赛临场技术统的分析和对比,了解了江苏省少年乙组男子篮球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球队中锋位置意识不明确,难以处理好集体配合与个人能力这对主要矛盾,以及球员中距离投篮能力欠缺,对此笔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为保证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竞技整体水平所设的训练基地,运行一个奥运周期之后,与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还存在那些差距和不足值得思考.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河南省6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男子篮球运动教练员为研究对象,找出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男子篮球教练员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场测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青年男子篮球队15名运动员体能和基本技术共11项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制定评分标准,旨在为优秀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评价提供科学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全国篮球U13男子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技术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U13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及手部控制球能力发展不均衡;教练员在其身体素质训练中应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侧重柔韧素质训练,酌情进行力量素质练习,在专项技术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脚步动作灵活性和手部控制支配球能力的培养;家长、教练员及学校教师应保证进行及时、充分的沟通,重视其优良品德的培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对七运会篮球决赛用统计法和观察法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当前我国篮球运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了我国篮球运动的训练指导思想,并为我国篮球运动如何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216名(有效人数)篮球运动员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以探测除自信心之外,与心境状态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只有特质自信心和训练年限两个变量可以有效预测消极心境,只有特质自信心能有效预测积极心境;状态自信心、年龄、参加大赛的次数对积极心境和消极心境均无预测作用.②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模型、对消极心境的回归方程模型以及对积极心境的回归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20.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篮球运动的集体性是现代篮球比赛的取胜之道。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查篮球运动的集体性与球员个性之间的关系。认为,篮球比赛需要球员张扬个性,需要球员适当地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球员的个性发展与球队整体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可以通过战术把整体性篮球理念与发挥球员个人能力联系起来,利用战术的"漩涡效应",使每个球员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