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地震的主要灾情指标,运用SPSS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汶川地震时,四川省各受灾地区按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地区灾情综合分类.所得结果与原文给出结果基本一致,进而验证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聚类分析方法在灾情综合分类中应用的合理性.并且,提供了一种正确进行灾情评价和物资分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GB/T1335.1-1997男装号型标准中,体型分类指标单一,体型分类不够细致的现状,利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采集了成年男性长度、围度、宽度、厚度等方面的人体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从中提取了不同体型聚类指标,进行了相应的体型聚类分析.所得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成年男性体型聚类可改进当前国标体型分类指标单一的不足,达到细化体型分类的目的,完全符合大规模量身定制时代对体型分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高炉生产焦炭的消耗,对高炉操作参数和燃料比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组合聚类分析与神经网络进行高炉焦比指标预测的方法.聚类分析将数据集聚划分为几类,数据的相似度比较高,分类训练相应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高炉焦比指标的预测.结合聚类分析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用某高炉生产数据进行仿真学习,并跟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入聚类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平均绝对误差降低3.13 kg/t,平均相对误差降低5.19%.  相似文献   

4.
储层分类评价是油藏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储层分类更准确、合理,本文采用Q型聚类分析和贝叶斯判别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储层分类评价研究.综合优选砂岩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碳酸盐含量及泥质含量等各种储层参数.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将这些参数集合起来,采用Q型聚类分析的算法对储层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贝叶斯判别算法,建立这些储层参数与储层分类评价的定量判别关系,即建立进行储层分类评价的判别函数,依据此判别函数对非取心井的目的层进行了定量分类评价.实例证明,应用Q型聚类分析和贝叶斯判别算法相结合进行储层分类评价是有效的,其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师范生教育实习成绩进行评价.通过聚类分析对实习生的成绩进行分类处理.利用因子分析将原来的多个评价指标降维为少数公因子,得到综合评价函数.该方法克服了人为主观因素及指标间相关性的影响,因而更为客观准确,为教育实习成绩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期货公司客户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对期货公司发展与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聚类分析可以作为客户分类方法之一为期货公司所用,而模糊聚类是聚类分析的新方法之一.本文基于期货公司客户的实际交易数据,首先提取若干特征指标作为聚类分析的基本变量,然后分别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和改进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期货公司的客户进行分类,最后将两...  相似文献   

7.
对同行业、同系统的几个企业按经济指标进行分类需要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聚类分析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字聚类方法。根据四川省南充市丝绸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数据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南充市五大丝绸企业进行了经济效益分类。  相似文献   

8.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思想和方法,综合考虑酿酒葡萄的各项理化指标,建立了葡萄酒分类的数学模型。一方面,通过对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进行属性约简,刻画了理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在属性约简的基础上对每个属性进行加权,经实验验证两方面均可以优化模糊聚类分析模型对葡萄酒质量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网络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模糊聚类分析主要用于研究样本的分类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给出了样本指标的权重,进一步引入了加权相似系数和加权距离系数的计算公式.在该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既能考虑到样本之间的值贴近程度,又能考虑到样本之间的形贴近程度的改进统计量--相似度,用相似度矩阵替代传统的相似矩阵,得到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改进.将其应用到网络安全综合评价实际样本数据的聚类分析中,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聚类分析功能在大连港水域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大连港海域近年来现有监测材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当中的聚类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首先对该海域的监测点和监测指标进行有效地分类和聚合,确定主要污染区域和典型污染指标,同时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典型污染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和评价,从而确定该海域污染程度.同时在聚类分析过程中,采用SPSS统计软件,避免了大量人工计算当中的繁琐和差错,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并得出相当理想的树形分类图。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以国内外建立的教育指标体系为指导,结合我国年度统计用指标,选取13个指标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因子分析法将评价指标综合为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子,算得全国区域综合得分;最后,通过客观聚类分析对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Matlab和Spss软件对我国2011年各地区有关幸福指数的指标进行分析。将相关性指标用同一个主成分表示,然后求取各个地区的综合值,最后利用聚类的方法对这些地区进行聚类,得出结果可以为各地区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以往构建的生存力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缺乏考证的问题,提出了评价指标之间潜在相关性的处理方法。以文献中的生存力数据为例,首先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在不同置信水平下把原有的10个评价指标重新分类,依据定义的有效性指标选择出有效性最高的分类结果为4类;对新的4个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验证了模糊聚类的结果,并得到了新指标与原指标的数值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原指标体系,新指标体系简单有效,聚类方法合理,聚类效果良好。该方法可以用于生存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地区电信业务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重庆市1997-2003年的电信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表示电信业务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再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指标聚类分析,找出了影响重庆市电信业务量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提高重庆市电信业务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中信成长指数作为成长性企业样本,根据文献提取财务指标17个,通过因子分析,将其归纳为6个成长因子,以因子得分为新变量,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成长性企业进行按财务特征分类。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类特征指标值和指标权重均为语言评价信息的聚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分析方法.首先对基于多指标语言评价信息的聚类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依据传统的基于数值信息的编网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在将语言短语转换成三角模糊数的基础上,给出了解决多指标语言评价信息聚类问题的计算步骤.最后,通过给出一个算例说明了所提出的聚类分析方法.该聚类方法拓宽了编网聚类分析方法在解决基于多指标语言评价信息聚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综合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理解城市化多层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人口、生活和科技文化四个方面选取了评价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求出各具体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出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借助SPSS11.0软件对综合指数进行聚类分析,求出聚类分析树状图,并据此将山东省各地市分为四个层次;对于已有的层次,通过各指标贡献和综合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山东省城市化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陕西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方法,由于存在赋权的主观性等问题,缺乏评价的客观性.选取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地域景观为代表的4大类,共18项具体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从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中提炼出4个主成分对陕西省10个地级城市及杨凌示范区的城市化发展给予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化发展状况分为4种类型.据此分析了各类城市的优劣势与问题,提出加速陕西省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在于各城市找准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制定相应对策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控机床热补偿中温度变量的选择与建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叙述了一种在机床热补偿过程中,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温度变量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利用逐步回归方法获得最优模型的方法.对一台车削加工中心温度测量的变量进行了选择,并且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补偿模型.结果表明,这种建模方法,不但很好地避免了温度测点的相互影响,保证了模型精度,而且节省了工作量和成本.  相似文献   

20.
 采矿方法优选涉及到多指标体系的分类及综合评价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简化了指标结构,将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提出了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并基于该方法对来自某矿山的15个试样的采矿方法进行了优选。在此过程中,针对传统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缺点和应用中可能出现的误区,通过均值化改进了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提取,通过以主成分得分为新的数据基础做聚类分析改善了综合评价效果;对主成分含义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解释;对主成分聚类、第一主成分得分、主成分综合得分的排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则既可以对多变量数据进行合理地分类,又能对各类优劣程度做出综合评价,能充分反映矿山的实际情况,终选出的采矿方法在工业试验后成效显著,验证了该决策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