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井冈山共有药用蕨类植物13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7科63属,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68.7%,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功能研究表明药用蕨类植物功能多样,并对该地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井冈山共有药用蕨类植物13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7科63属,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68.7%,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功能研究表明药用蕨类植物功能多样,并对该地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西中条山林区药用蕨类植物丰富.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和查阅相关资料,初步发现药用蕨类植物46种,隶属于14科23属.该林区药用蕨类植物具有热带、亚热带性质,并明显受到温带区系成分的影响.介绍了该林区主要药用蕨类植物的药用功效,并对该林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恩施州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恩施州分布的药用蕨类植物有152种,分属33科66属;对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基原、药用成分、功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秦皇岛市野生蕨类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查明该市药用蕨类植物44 种(含种以下单位),其中贮量大,分布广的有9 种,对这些药用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马鬃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鬃岭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别山北坡,在安徽省金寨县境内。该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55属、89种。本文对该区蕨类植物的科?属、种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该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可将其划分为13个类型。该区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西南、华中、华北、华南、日本、西北、台湾和东北。将该区与我国12个山地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区与天目山、黄山、庐山、北山、九华山、齐云山等六个山地区  相似文献   

7.
安徽岭南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岭南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岭南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有149种(含种以下的单位)隶属于66属、36科,占安徽省蕨类植物总种数的58.9%.区系分析含12个分布区类型,显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具明显的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生活型以地生为主,生态型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宋大祥教授任主编的《西南武陵山地区动物资源和评价》和《西南武陵山地区无脊椎动物》两部书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科学院西南武陵山地区动物资源考察队在1988~1990年期间对西南武陵山地区资源考察结果的全面总结.西南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黔、川、鄂四省交界处,地域广阔、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本书就是考察队经过3a多对该地区的艰辛考察后编写的,基本上反映了武陵地区动物的种类、分布和生态环境.《西南武陵山地区动物资源和评价》全书432页,内容分三篇,第一、二篇按水陆两大环境探讨水生和陆生动物…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武陵山地区地处湘鄂川黔交界,面积约10万km2,从科,属,种水平对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产种子植物201,1005属,4119种,地理成分以亚热带(至温带)分布为主(占总属数的56.8%和总种数的90.49%),中国特有属64属,中国特有种达2682种(其中武陵山地区特有126种,武际人山区以外的华中区特有675种)。(2)该区保存有长苞铁极,水杉,粗榧,厚朴,鹅掌楸,水青属,八角莲属,马蹄芹属等起源或重要化化地;(3)该区与邻近区系具有广泛交流和渗透,经初步确定分别有109种,96种,67种和109种以武 陵山地区为分布区东界,西界,南界和北界,另外所含东亚成分由西向东方向分布式样的359种中,有303种正处于该方向迁移和扩散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上,因此,武陵山地区在中国植物区系甚至个东亚植物区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过实地调查和整理资料,初步发现历山自然保护区有药用蕨类植物31种,隶属于12科17属.对该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的地理分布、药用部位、药用价值进行了报道,以期为该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华中武陵山脉中段,110°06′50″E-110°21′35″和28°42′15″-28°53′15″N之间,面积3 520 hm2,是我国常绿阔叶林保存比较完好的区域.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包括钩栗林、湘西青冈林、巴东木莲林、利川润楠林、甜槠林、栲-银木荷林、湘西石栎林等,具备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湿热特性和热带亲缘,可视为我国低海拔常绿阔叶林的典型代表,有利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维持.小溪常绿阔叶林不仅物种极为丰富,而且还拥有大量珍稀、孑遗和特有植物类群以及保存和孕育这些珍稀或特有种的河谷特殊生境,对研究我国乃至全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揭示常绿阔叶林形成、分化,特别是河谷特殊生境物种多样性形成及其维持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南高原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南高原药用蕨类植物共有5科5属8种,分别占我国药用蕨类植物总科数、总属数和总种数的10.4%、4.6%和2.0%.对甘南高原药用蕨类植物的分布、形态、生活环境和药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湘西野生蕨菜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湘西有野生蕨菜资源植物13 科、16属和21种,绝大多数为中低海拔的种类,在区系上以热带亚热带性质占优势.它们分布广泛、蕴藏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鉴于湘西野生蕨菜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实际问题,建议应在查清资源的基础上一方面组织力量尽快开发,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次深入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考察,现已初步确定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药用植物资源185科687种,其中菌类植物6科17种,地衣植物5科7种,苔藓植物5科5种,蕨类植物38科119种,裸子植物5科9种,被子植物126科530种。对该地区药用植物的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贵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鉴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偶合关系→资源利用与种苗扩繁技术及途径→GAP基地示范和中药材及其产品分级开发体系论证→综合评价与结论”的技术路线和实验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鉴于贵州 6 1.9%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因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致使一些生态脆弱的珍稀和特有药用植物种类趋于濒危 ,广布种也逐渐稀少等问题。提出了在对贵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实行有效保护和确保植物体药用质量的前提下 ,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和大面积规范化种植栽培 ,走资源节约型、产品高科技的中药现代化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湘西地区药食两用野生植物资源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对该区药食两用野生植物的科属组成、生活习性、生境与分布格局、药食功能与利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显示:湘西地区共有药食两用野生植物57种,隶属30科52属,其中百合科、菊科、禾本科、蔷薇科、唇形科为优势数量科,黄精属、百合属、桃属、枣属为优势数...  相似文献   

17.
湘西低等植物野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湘西低等植物野菜资源丰富 ,共有 35科 6 6属 12 9种 ,其基本特点是 :(1)种类众多 ,优势科明显 ;(2 )分布零散、林地生种类及夏秋季种类突出 ;(3)营养丰富 ,开发潜力大。鉴于过去湘西低等植物野菜开发利用的种类很少 ,方式简单 ,存在的问题突出等 ,指出当前应在查清资源的基础上一方面组织力量尽快开发 ,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桑植县退化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县退化生态系统的面积大, 退化程度严重, 各类型系统都有进一步退化的危险. 导致桑植县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有森林资源的破坏、不合理的农业耕作、 工矿企业的发展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退化将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加快、自然灾害程度的加剧, 会直接危及到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了防止生态系统的进一步退化,扭转现有的严重局面,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 1)提高全县生态保护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2) 建立环境、生态、资源、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 3) 严格执法,加大生态保护的监督力度; ( 4) 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增加生态保护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洞穴高原鳅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记采于贵州省盘县保田镇一地下洞穴高原鳅属一新种,命名保田高原鳅Triplophysa baotianensis sp. nov..新种是贵州省南盘江水系的首个高原鳅发现.与贵州已记载的5种高原鳅比较,新种与北盘江水系的贞丰高原鳅性状相近,但有明显特征可区别.(1)新种胸腹鳍平展与躯体呈“十”字形,贞丰高原鳅胸腹鳍走向正常;(2)新种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贞丰高原鳅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3)新种体表裸露无鳞,贞丰高原鳅体被明显细鳞;(4)新种鼻瓣发育成短须状,贞丰高原鳅鼻瓣不呈须状;(5)新种属于南盘江水系,贞丰高原鳅属于北盘江水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