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贺卫  李坡  朱文孝 《贵州科学》2006,24(1):37-41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普定县坪上乡哪叭岩地区河谷岸坡及峰丛洼地的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的赋存、分布及补给特征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该地区具有供水条件的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方式及保护措施,并通过开发利用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贵州其它类似喀斯特地区的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地区的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结合前人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时段水资源差异和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的特殊性,给出了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并针对喀斯特地区枯水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枯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生产活动及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提高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问题,运用熵权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的主要影响因子,并通过综合得分结果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的主要影响因子有人类活动影响因子、水量因子和水资源脆弱性因子;从年际变化来看,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整体状态在波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中2001、2003和2006年水资源系统状态较低,2014和2015年得分较高,水资源系统状态明显好转;可见,人类活动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生态的保护、基础水利设施的完善是保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前提,而且能够有利于积极应对异常气候变化下对水资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蒙海花  王腊春 《河南科学》2009,27(4):469-474
探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资源承载力方面的应用,在对贵州后寨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后寨河流域绝大多数地区综合评分值不超过0.6,因此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潜力不大.这主要与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有关,因而提出提高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枯水资源是关系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环境因素.创建了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水资源系统自身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其他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的BP网络模型用于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中,并以贵阳市为实例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BP网络模型是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的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6.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之一,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与重建以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深入分析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喀斯特森林生物量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河流水体溶解离子及其运移规律独特,作为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其河流水化学研究对区域河流环境乃至水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从河流水体中主要离子组成角度出发,综述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河流水化学研究现状和进展,归纳了喀斯特地区河流水化学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喀斯特地区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规律,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热点、难点及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自H. E. Legrad于1979年首次提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来,喀斯特和沙漠边缘地区被正式等同列为脆弱环境,喀斯特环境问题成为当代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面积达50多万km2,是世界喀斯特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一个片区。脆弱的喀斯特生境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如何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加快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步伐,对改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研究和保护喀斯特洞穴动物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对云南省石林地区的环境及喀斯特洞穴动物的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我们对石林地区的喀斯特洞穴动物提出了保护建议,根据洞穴动物的丰富度和丰度及稀有种的分布状况,提出了必须进行保护的喀斯特洞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贵州3个喀斯特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贵州省清镇红枫区、毕节鸭池区以及关岭-贞丰花江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喀斯特人居环境研究现状以及人居环境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地区的实际环境条件构建宜居指数,对喀斯特农村的村落人居环境进行评价.构建并训练得到合理的神经网络,评价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最好和较好的村落以红枫区最多,鸭池和花江区的村落大部分处于中下水平,且花江区的部分村落评价结果最差.说明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与区域综合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仍然是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西南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比例最大的地区,这里水资源丰富,但对其开发利用难度大.贵州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典型代表,建国以来,贵州省取得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辉煌成绩,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对今天的水利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喀斯特地区人地矛盾提供理论借鉴,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探讨了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及特点.研究表明:独特的喀斯特环境既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自然条件又制约了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也对喀斯特环境产生了正向改良和逆向破坏.结论: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助于喀斯特地区的人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清镇红枫区、毕节鸭池区以及关岭贞丰花江区3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喀斯特人居环境研究现状以及人居环境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地区的实际环境条件构建宜居指数,对喀斯特农村的村落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特点以及3个研究区29个行政村社会经济调查统计数据特点,构建并训练得到合理的神经网络,最后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最好和较好的村落以红枫区最多,鸭池和花江区的村落大部分处于中下水平,且花江区的部分村落评价结果最差.可见喀斯特人居环境与区域综合地理环境特别是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仍然是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地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计算机、GIS和RS的发展 ,分布式水文模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在喀斯特地区还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作者在分析喀斯特地区的水文模拟现状和国内外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进展及其一般结构的基础上指出 ,在喀斯特地区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地表模拟工作将能更好的揭示变化环境中水文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中国生态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其生态现状却令人担忧,大力保护西部地区水资源和治理水污染已经刻不容缓.在西部地区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于该地区的水资源保护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利用归纳总结法和数据论证法论证了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西部地区水资源的积极作用,然后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西部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总体框架和一般制度.  相似文献   

16.
植被指数是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反映植被覆盖率。利用植被指数监测喀斯特水资源不仅是为了了解喀斯特地区的流域赋水状态,也是研究地区脆弱性的重要内容。选取贵州省15个典型喀斯特流域,并应用软件ENVI计算出RVI、EVI、NDVI、DVI、RDVI、TVI、NDVItheta 7种植被指数。再利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模块和回归分析模块,构建主成分Z与径流深之间的喀斯特流域赋水预测模型。通过样区检验,预测效果较好,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维词 《贵州科学》2006,24(1):14-19
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的概念、内涵及生态需水的原因,按照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类型及其计算方法;进而提出了下一步在喀斯特山区开展生态需水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建议;为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及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常是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典型喀斯特小流域作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分析了流域水资源的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对策.为位于高原分水岭处的喀斯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脱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亚热带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石漠化作为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终极状态,正逐渐演变成继北方沙漠化和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土地退化问题,石漠化相关问题研究当前已被提到国家目标的高度.文中根据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的几个研究中心及研究焦点问题,将其归纳为三大学派:环境地质学派、地表过程学派和人地关系学派.对从事各学派研究的主要代表学者及科研群体、关注热点、学术论点和已有的工作成果做了介绍,并对各学派最新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最后,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提出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京都协定书>中提出的清洁发展机制及其目的,阐述目前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程度及其生态治理的现状,并探讨清洁发展机制在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