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中叶冯家昇将火药起源治为专门史后,李约瑟全面接受其观点并传之于世界,火药发明的殊荣方始回归中国,火药由唐代炼丹家偶然发现之说也逐渐成为学界“共识”。随着近年来新史料的发现,笔者对火药史学先驱进行了系统的发掘研究,对火药发明的范式转换正本清源。本文在对更多史料包括首次应用的新史料进行深入厘清之后,对火药的诞生究竟是发现还是发明、是偶然还是刻意、是经验的“发现”还是有着理论指导的“发明”等问题予以新的审视,力图还原火药这项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的本来面目及其与中华文明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现代科技创新提供历史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一些论文和专著由于对宋代宋慈《洗冤集录》疏于考据发生的错误和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阐释中国古代科技史料发生的错误以及《甘石星经》被误认为是战国时期甘德、石申之书的错误,论证了考据史料对科技史研究的重要性,并对避免此类错误继续发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自然哲学概念,在古代科学认识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该文根据大量文献史料,系统分析考察了气的一系列基本属性,由此展示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风力翻车构造原理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翻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提水机械之一,风车是古代主要动力机械之一,该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及现今所用传统翻车与风车的实地调查,探讨了中国翻车与风车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讨论了中国风车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本就《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卷》的第十九章“中国造纸和印刷技术在欧美的传播”中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印刷技术,提出了几点个人理解,对中国印刷术早期传播历史中的史料献中英版本作了细致的校订。作试图从中确定中国印刷术西传历史的真实一面。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研究和宣传中国古代科技史闻名于世的李约瑟博士,曾在1944年两次访问处于抗战艰难困苦条件下的浙江大学,本对这一访问的历史背景、详细经过进行了史料发掘,并就其历史意义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努力推进科技史研究。除《科学》杂志开设"历史传记"、"二十年来之科学"、"三十年来之中国科学"等专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名人传》、《中国科学二十年》外,中国科学社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科学史料丛书"、"科学史料译丛"等图书,促成了一批科技史家的成长。这些研究成果大多由各学科专家所撰,具有"内史"属性,当然也不乏"外史"探讨,不同时代的成果还反映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现实,是研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资料宝库,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整理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水轮及其驱动机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轮是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该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及对现存传统机械的实地调查,探讨了多种中国传统水轮构造原理的演变及其驱动的碓、磨、碾、筒车、天文仪器和水排等机械;最后分析了中国水轮的起源,以及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影响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李俨、严敦杰往来书信(1940—1941年)(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研究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这段历史也日渐成为迫切的研究课题,为此目的,本刊特开辟史家通信专栏,希冀通过对史料的发掘和整理,推动对中国科学史学科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证明了皇祜浑仪在北宋灭亡时被金国掠取,后被蒙古汗国所获,并一直得到元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保护.蒙古汗国时期和元朝政府动用国库黄金对浑仪进行修饰,在中国科技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相似文献   

11.
We argue that abduction does not work in isolation from other inference mechanisms and illustrate this through an inference scheme designed to evaluate multiple hypotheses. We use game theory to relate the abductive system to actions that produce new information. To enable evaluat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approach we have implemented the procedure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mpact of new information in a computer model. Experiments with this model display a number of features of collective belief-revision leading to consensus-formation, such as the influence of bias and prejudice. The scheme of inferential calculations invokes a Peircian concept of ‘belief’ as the propensity to choose a particular course of action.
T. R. AddisEmail:
  相似文献   

12.
“细胞”一词最早见于日本宇田川榕菴的《植学啟原》(1834),但据沈国威研究,《植学啟原》中的“细胞”是指小胞,非cell。真正用来指cell的“细胞”始见于韦廉臣和李善兰合译的《植物学》(1858),后来该词通过《植物学》传到日本,并在那里流行、定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该词又传回中国,并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The reductionist/holist debate is highly polarised. I propose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of pragmatic holism. It derives from two claims: firstly, that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all natural systems are theoretically reducible, for many systems it is utterly impractical to attempt such a reduction, and secondly, that regardless of whether irreducible 'wholes exist, it is vain to try and prove this. This position illuminates the debate along new pragmatic lines by refocussing attention on the underlying heuristics of learning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相似文献   

14.
列举分析了一些纺织类书稿中常用且易混淆的名词,包括几组《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录的,但在行业中常用的专业名词,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以达到利于交流、正确认识纺织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列举分析了一些纺织类书稿中常用且易混淆的名词,包括几组《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录的,但在行业中常用的专业名词,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以达到利于交流、正确认识纺织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动机或者广泛意义上的科学的动机促使蒯因追求特殊的/相对的相似性概念以及普遍的/绝对的相似性概念。蒯因根据不同的标准提出了繁杂的相似性概念的类别,在他看来,相似性概念对于语言和思想来说是最根本的,而他的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其实是一种语言哲学和思想哲学。因此,准确理解蒯因的相似性概念便成为准确的理解蒯因哲学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学院”与“大学”定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和学院都是高等教育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综合性的;(2)基建(房屋)规模大;(3)基础设施(教学、科学研究设备)齐全;(4)教授和学生数量多。“学院”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专科性质的,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或某几个相近的专业领域;(2)基建规模较小;(3)基础设施较少。目前,我国某些高等院校的更名陷入误区,混淆了“大学”与“学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气象术语中出现循环定义、定义不协调、定义与术语不匹配、定义重复术语名称或使用代词等问题,运用术语学原理分析,提出研制术语时要注意“语料收集、定义研制、术语分类、辨析关系”的对策建议,这对提高术语研制质量,增强表达交流效果,完善气象标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哲学家对于技术的经典分析越来越彰显出对于技术理解的一种权力的视域。这肇始于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哈贝马斯、芬伯格和约瑟夫.劳斯继之。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作为座架拥有摆置的权力;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技术作为一种不自觉的意识形态而宰制着人;芬伯格主张技术体现出一种知识与权力的双面特征,在技术的定形中体现的是一种类似于游戏的权力的运作;约瑟夫.劳斯则在科学技术的实践形相的背景下细致阐述实验室内外知识、技术与权力的互渗关系。对于技术权力化趋势可能产生的更复杂的后果,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距离来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20.
理论构成隐喻的指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科学模型的隐喻性结构,从而引出隐喻词项的指称问题.接着以博义德对理论构成隐喻的指称功能的探讨为主线,分析出隐喻或模型要能隐喻地表达思想所预设的条件是:隐喻词项的隐喻性指称就是第一主概念表达式的所指,指称的固定则是靠第二主概念和第一主概念表达式涵义之间的类比进行的.最后表明理论构成隐喻作为一种以语言适应实在的策略,它的指称功能就在于为科学探究和理论构建提供认识论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