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通过5-硝基水杨醛与二溴荧光素酰肼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用于检测铝离子的荧光探针5-硝基水杨醛二溴荧光素腙(NDH),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和质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在THF:H_2O(9∶1,V/V)中,NDH与铝离子形成1∶1络合物,可以裸眼识别出颜色由黄色到无色的转变。荧光法检测Al~(3+)的线性范围为0.2~5.0μmol/L,检测限为0.01μmol/L。另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Al~(3+)荧光探针可用于细胞成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2-羟基-1-萘甲醛和2,6-吡啶二甲酰肼反应生成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荧光探针L,通过~(1 )HNMR表征了其结构.在DMF和水(体积比为1∶1)的体系下,L能够高选择性识别铝离子,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通过对10μmol/L的受体进行滴定实验,测得探针L对Al ~(3+)具有较低的检测限(10.64μmol/L),表明探针L检测铝离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当荧光发射强度出现了转折点时探针L的摩尔数为0.66,证明探针L与Al ~(3+)的结合比为1∶2,结合常数为2.951×10~(9 )L/mol.  相似文献   

3.
以7-二乙胺基香豆素-3-羧酸为荧光母体,通过酰胺化反应键联强淬灭基团二硝基苯肼,得到荧光探针分子1(化合物1),用于水相中次氯酸的检测及活细胞内次氯酸的荧光成像可视化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探针分子1由于二硝基苯肼的强淬灭荧光作用和酰肼中N—N单键的旋转作用共同导致了其荧光背景非常弱;当加入次氯酸时荧光显著增强,同时溶液从无荧光变为蓝色强荧光.当加入100μmol·L~(-1)的次氯酸时,在463 nm处荧光强度增强了134倍.荧光探针分子1对次氯酸响应线性范围为0.1~40.0μmol·L~(-1),检测下限为0.052μmol·L~(-1).荧光探针分子1对次氯酸表现出特异性识别且响应速度快.最后,荧光探针分子1被成功用于活细胞内HOCl的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4.
采用溴化反应和乌尔曼偶联反应合成了无定形N-乙基咔唑树状分子.运用密度泛函理论(TD-DFT),在B3LYP/6-31G(d,p)水平上,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分子的HOMO能级为-5.16eV、LUMO能级为-1.59eV,与实验值非常接近.对N-乙基咔唑树状分子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化合物在292nm处产生最大吸收峰,其最大发射峰在394nm处.利用循环伏安法对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N-乙基咔唑树状分子产生了可逆的双氧化峰,起始氧化势为0.74V.N-乙基咔唑树状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为13.86×10-50cm4.s.(photon)-1.  相似文献   

5.
利用1-萘甲醛和2-氨基苯硫酚合成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荧光探针N,通过~1HNMR和HRMS表征了其结构.在纯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Fe~(3+)会使探针出现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而加入其他阳离子没有明显变化,证明化合物N对Fe~(3+)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通过对10μmol/L的受体进行滴定实验,测得探针N对Fe~(3+)具有较低的检测限(1.4μmol/L).加入金属离子后的化合物N依然对Fe~(3+)有较强的选择性,可知其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当荧光发射强度出现了转折点时探针N的摩尔比为0.5,证明探针N与Fe~(3+)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8.14×10~3 L/mol.  相似文献   

6.
基于四苯乙烯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设计合成了一种可用于硝基爆炸物检测的荧光探针分子S1.采用核磁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后,以4-硝基苯酚为模型化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S1进行爆炸物检测,结果发现此荧光探针分子S1的检测极限可低达4.59μmol/L.  相似文献   

7.
以4-羟基咔唑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硅氧基团的咔唑衍生物(HCTC),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探针的F-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CTC能够利用F-对硅氧键的高亲核性的特异性进攻,表现出对F-的化学反应型荧光探针特性;当加入F-以后,该探针溶液在波长433 nm处出现新的荧光发射峰,并伴随轻微的红移现象,而加入其他常见的阴离子都不能引起类似的现象,HCTC对F-的检测限相对较低(0.21 μmol/L);将HCTC探针制备成荧光试纸,它能够对含少量乙腈的水溶液中的F-具有荧光检测性能。HCTC是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F-荧光增强型探针。  相似文献   

8.
以4-溴-1,8-萘二甲酸酐、吗啡啉和三氨乙基胺为原料,通过分步反应,在三氨乙基胺的三个氨基处各引入4-吗啡啉基-1,8-萘二甲酸酐,制备得到一种三角架型荧光探针。在DMF/H2O中性缓冲介质Tris-HCl中,利用探针的荧光猝灭或吸收增强可分别检测微量Al3+、Cr3+离子,共存离子干扰小,线性范围均达2个数量级,荧光法检测限低至10-8mol·L-1,可应用于合成水样中微量Al3+、Cr3+离子检测的荧光和比色探针。  相似文献   

9.
合成一类以萘酰亚胺为荧光团的反应型氟离子荧光探针,并利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作为识别基团来实现对氟离子的检测.首先对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然后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荧光性能进行研究,检测限能够达到6.167×10~(-8)mol/L,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子是一类红移型荧光探针,并对氟离子的检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新型功能性的咔唑二羧酸配体--9-乙基-3,6-咔唑二甲酸(L1)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和单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好的紫外吸收和单光子吸收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咔唑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N-乙基-3,6-二苯并噁唑基咔唑化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和IR确定了它的结构,并对其紫外吸收及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是一种良好的蓝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罗丹明6G为探针分子,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优化了两种还原剂:抗坏血酸和盐酸羟胺的加入体积,确定了金纳米花的最佳合成条件.以制备的金纳米花为增强试剂,结合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建立了可用于三聚氰胺检测的分析方法.以679 cm-1处特征峰为定量依据,确定该方法线性检测范围为5~100μmol/L,标准偏差R2=0.9875,检测限达到1μmol/L,远低于国家标准(19.8μmol/L).  相似文献   

13.
该文使用钆(Ⅲ)离子为顺磁离子探针,通过观测溶剂水质子弛豫时间变化的方法,研究了钆(Ⅲ)与伴刀豆球蛋白A的键合作用。结果给出,Con-A与钆(Ⅲ)键合作用的离解常数Kd=1.48×10~(-4)mol/L(PH=5.4,t=27℃)钆(Ⅲ)在Con-A分子中的键合位置数n=1。分别观察了钙(Ⅱ)、镉(Ⅱ)和镧(Ⅲ)对于Con-A中钆(Ⅲ)成键位置的竞争,结果给出稀土钆(Ⅱ)离子进入Con-A中钙(Ⅱ)离子的键合位置。  相似文献   

14.
无定形N-乙基七咔唑树状分子通过溴化反应和乌尔曼偶联反应合成。运用密度泛函理论(TD-DFT),在B3LYP/6-31G(d,p)水平上,理论计算出分子的HOMO、LUMO能级。对七咔唑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化合物在292nm产生最大吸收峰,最大发射峰在393nm。利用循环伏安法对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七咔唑产生可逆的双氧化峰,起始氧化势为0.74V.七咔唑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为13.86GM.  相似文献   

15.
以白屈氨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得到4-羟基-2,6-二乙酯基吡啶(化合物1),然后酰胺化得到4-羟基-2,6-双(N,N-二乙基甲酰胺)吡啶(化合物2),再与1,2-二溴乙烷进行反应得到4-(2-溴乙氧基-2,6-二(N,N-二乙基甲酰胺)吡啶(化合物3),最后用NaBH4和I2混合物对酰胺进行还原反应,得到目标产物4-(2-溴乙氧基)-2,6-二(N,N-二乙胺基甲基)吡啶(化合物4)。产物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确认结构。当NaBH4与I2的摩尔比为3时,目标产物的产率可以达到32.3%。  相似文献   

16.
meso-四(N-甲基吡啶基)卟啉(TMPyP)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水溶液中具有强的荧光发射,文章考察了铜离子加入TMPyP-SDS组装体后,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表明:TMPyP-SDS组装体系中加入铜离子后,体系的荧光强度发生显著的猝灭,从而建立了选择性识别铜离子(Cu~(2+))的荧光传感体系。该检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10μmol/L),线性范围5.2×10~(-6)~3.3×10~(-4) mol/L,检出限为7.63×10~(-7) mol/L。该组装体系有望实现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一种含吡啶官能团的共轭聚合物在钯离子的诱导下发生聚合,使分子体积增大导致体系的荧光各向异性值升高.氰根离子与钯离子配位,使缔合的聚合物又发生解聚,降低了测量的荧光各向异性值.据此,提出了一种荧光各向异性用于氰根阴离子测定的新方法.该方法用于氰根离子检测操作简单、响应快速、灵敏度高.氰根离子测量范围为1×10-6~4×10-4mol/L,检出限为1×10-6mol/L.  相似文献   

18.
以氟硼二吡咯作为荧光基团、以肼基作为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可用于物质的量高灵敏地检测水溶液中汞离子的荧光探针(MS).该探针在水溶液中5 min内基本可以完成对汞离子的检测,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溶液紫外吸收明显红移,荧光强度大大增强.即使体系中汞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在0.1μmol/L时,溶液荧光强度也有明显变化,说明该探针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另外选择性实验表明该探针在相同条件下对其他常见金属离子没有明显响应,说明该探针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一种D-π-D-π-A结构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一种新型的D-π-D-π-A结构的化合物:3-(4-溴苯乙烯基)-6-[(4-乙烯基吡啶)苯乙烯基]-N-乙基咔唑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紫外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单光子荧光寿命以及双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好的单光子荧光性质和强的双光子吸收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以4-溴-1,8-萘二甲酸酐为原料,经过Suzuki偶联反应、氨解反应,合成了一种水溶性的荧光探针,其结构经过1H NMR、MS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探讨了该探针对双氧水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探针在纯水中对双氧水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双氧水浓度在3.3×10-8~1×10-4 mol/L范围内探针对双氧水具有较好的线性,检测下限为0.1μg/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