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对中学语文教材《过秦论》中“叩关而攻秦”的“叩”字,《桃花源记》中“问所从来”的“所”字,《诗经·硕鼠》中的“硕鼠”,《捕蛇者说》中的“苛政猛于虎”的“苛政”及“恂恂而起”的“恂恂”,《鸿门宴》中的“与”加以训释。  相似文献   

2.
文天祥有一首《海上》诗,原诗如下。天边青鸟逝,海上白鸥驯。王济非痴叔,陶潜岂醉人。得官须报国,可隐即逃秦.身世何时定,挑灯看剑频。诗载《指南后录》卷一。“得官”一作“得当”,“身世何时定”一作“身事盖棺定”.《后录》卷二自序。“予后录诗以广州至金陵为第一(卷).”但《海上》诗与同卷其他诗相较,在内容、感情、格调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如《过零丁洋》(编次在其前)、《赣州》(编次在其后)等诗都透出一种面对国七家破时的悲痛欲绝的心情,而在《海上》中则着不到这种感情,有的只是报国无门的苦闷.我们经过反复推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诗经》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关睢》),“女执懿筐”(《七月》)“穹室熏鼠”(《七月》)“涉渭为乱”(《公刘》)和屈原《九章·悲回风》“物有微而陨性兮”中的一些字词的旧注进行质疑,并运用古籍文献资料,进行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先牛在《谈艺录》中有《说圆》篇,对“圆”的哲理意蕴和审美内涵,作了广博的征引和深刻的阐发。从哲理意蕴来看,如“《易》曰:‘青立德,圆而神’”。对此,他在(管锥编》中曾作过如下的注释:“以圆转形容天运、遂心之周流灵活。””又如来了(太极图说解》曰:“O者,无职而大极世。”钱先牛认为:“我国先哲言道体道妙,亦以圆为象。”“O”这种循环往复,正体现了运转涵盖的功能,具有素朴的辩证法思想,正如(管锥篇》引黑格尔的话所说:“辩证法可象以圆形,端未衔接,其往亦即其还,日道真见诸反覆而返复。日思维运行如…  相似文献   

5.
“娭(母也)”主要流行于湘方言地区,“(女哀)姐”主要流行于客家话地区。“娭”比较准确地记录了湘方言nai的词音;“(女哀)”是客家人或者说是其他文人专门为客家地区所造的俗字。“(母也)”字较早出现在《方言》中,“姐”字较早出现在《说文》中。“(母也)”和“姐”在早期(汉代或者汉代以前)都是指称母亲。“娭(母也)”和“(女哀)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母也)”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方言称谓词的认识,补充现有字典词典之不足。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鼠,又名耗子,人们认识它的历史已经很长了,早在三千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的记述。鼠类家族成员大多不会游泳,在我国各地每年都有暴雨或洪水淹死耗子的现象,如华北农村就有“大暑小暑、灌死黄鼠”,“洪水一年地,三年没耗子”的农谚。然而分布在斯里兰卡、印度、缅甸、越南及我  相似文献   

7.
高艺唐 《科技信息》2009,(20):I0108-I0108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虽然距今已是年代久远,但其中的许多诗歌至今仍广为流传。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无不以其简洁传神的文字,纯真质朴的感情打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中中古诗歌部分(即两汉乐府民歌及汉魏六朝诗)的注释进行重新考证,归纳出注释中有“解释有误”、“解释欠深入”、“对特色词未予解释”等三方面的缺憾。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古诗歌的语言特色,并加深对中古汉语语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笔者读《郭沫若作品辞典》(主编王锦厚,顾问阳翰笙,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版),发现“历史人物”条下有两处重大注释错误。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北京版)中,叙及家乡风物时,有这样一段文字:“两河合流后的一段江水大约就名叫青衣江吧?明朝时候有一位乡贤(他与王阳明同时,是为谏刘瑾受廷杖处死的,在高标山上有他的祠堂,好象姓彭,名字我不记忆了),他有两首即景诗是…….引文中的这位彭姓乡贤,便是《明史》上称作“嘉定四谏”之一的彭汝实。不过彭的死与阉宦刘瑾无关,这一点郭老无疑是弄错了。刘…  相似文献   

10.
薮内清(1906-2000年)与中山茂(1928-)合著的《(授时历)译注与研究》,包含了《授时历》经文的日译与注释,以及《授时历议》的日译与研究。这部著作是1960年代启动的《授时历》日译与英译计划的一项成果。导致这个计划拖延40年之久才得以完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很长的时期内,对《授时历》行星理论中的“限度”概念始终无法给出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于 《世界博览》2012,(18):82-83
也许你还惦记着卖“腐”的英剧《神探夏洛克》,但在美国,福尔摩斯终于找到了一位“亲爱的华生”。美国cBs电视台9月27日推出美版福尔摩斯连续剧《基本演绎法(Elementary)》,剧中由华裔著名女星刘玉玲出任华生一角,这将是影视屏幕上首次出现女版华生。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确定其训释对象、训释目的、训释内容和训释方式。“训释方式”不同于“训诂方法”,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通过对郑玄注释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古人研究复音词的经验和注释复音词的特点,为汉语词汇学和注释学提供了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一、“妇抚儿乳”的“抚”林嗣环《口技》中“妇抚儿乳”的“抚”字,初中第二册《语文》课本的注释是“抚摸,安慰”。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义不限于“批评文体”本身,而是可以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找到一种新的入思方式或新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梨枣与牙签     
翻阅《中国电视报》,在“史海钩沉”栏目下有一篇《纪晓岚与(四库全书)》的文字,注明是根据《百家讲坛》提供的素材整理而成。如何评价《四库全书》和纪晓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当由专家们去研究。这里想说的是:作为学术性的栏目,且以《百家讲坛》之名介绍“国学“知识,却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实属不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现行高一语文教材的两处文言注释提出疑问,并阐明如下观点:一、《勾践灭吴》中“疾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疹”通“疢”,音Chen。二、从先秦礼仪的角度入手,援引相关史料分析了先秦诸侯已嫁之女“归宁”、“来归”的两种情形,挖掘出《触龙说赵太后》中“必勿使反”之“反”的文化蕴含,指出“反”具有“古代已嫁之女被夫家遣返回娘家”的特指义。行文的目的是试图为传统说解提供些许文化性补注。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参的两处置疑康耀景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深钻教材中,感到教参上的某些分析和编者的一些注释。未必确当,现择其两处加以分析,乞请同行及专家指教。“不息寡而患不均”古本有误吗?教参在《季氏将代颠臾)的课文说明中,认为“‘不急寡而患不均,不患贫...  相似文献   

18.
中东一向是国际政治的焦点,美国与中东的关系也令人瞩目,而与此同时,中东题材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成为美国好莱坞影片的偏爱:《猎杀本·拉登》(ZeroDarkThirty)、《逃离德黑兰》(Argo)这两部“取材于真实历史”,以美国往中东的重大行动为蓝本的电影,不仅仅在2012年底成了很多人的谈资,同时也杀入了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名单。  相似文献   

19.
李白的绝句《独坐敬亭山》,描述了他一段流动的情感。两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众鸟”与“孤云”,现而继逝,将诗人的情感逐步推向孤独,最终与敬亭山的默然对视,使其孤独情绪明朗化,并达到了最高潮。梳理诗人的情感流程,将有利于对诗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更正说明     
因本刊工作不慎,在2008年10月出版的第5期中,将《“依然与仍然”的比较分析》一文作者李树的性别误认为“男”,现将作者简介信息更正为:李树(1979一),女,重庆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