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滇南诗略》由清代保山袁文典、袁文揆兄弟二人搜集云南重要的诗人诗歌辑录成刊,其中收录了一百一十六首大理白族诗人杨士云的诗歌,这些诗歌典型的表达了杨士云的政治观点、思想性格、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通过思想内容进行分类,大致把握其思想;通过意象进行分类,挖掘其诗歌的象征意义;还可以通过主题分类,进行更深入的价值意义的分析。总之,杨士云的诗歌,代表了那个时代白族诗人很高的思想成就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渭是晚明文学解放思潮的先驱,其一生的际遇悲苦凄惨,但他以奇绝怪异之笔,在诗里抒写其对矛盾蹉跎命运的不平和奋力抗争,也流露出感伤自悼的意识和情结,为明代诗苑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3.
明代诗学对"真诗在民间"这一命题都表示了热情的肯定,但各家的理论前提显然不同.李梦阳提出"真诗乃在民间",包含了多方面的意蕴.首先,"真诗乃在民间"的理论前提是诗、乐一体说.其二,这一命题含有扬<风>诗而抑<雅>、<颂>的意味.而李开先、冯梦龙则从为民歌俗曲争地位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袁宏道从倡导"性灵之真"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亦各具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明清之际文坛盟主,适当时艰局危,诗派中衰之际,钱谦益负救弊之责,对于明代文学复古观念的总结,以评议宋无诗论、弇州晚年定论、陈艾之争为典型事例,体现了钱氏在易代诗坛上结明诗之局,下开清诗之先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入峡》诗被多种三峡诗文集妄诬为明代文学家宋濂所作。宋濂被贬茂州途径三峡时已染病在身,一代文宗死于奉节,当时的心境和行程与《入峡》诗内容完全不符。作者考证认为,该诗的真正作者乃明代诗人宋濂门下弟子王绅。  相似文献   

6.
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评价南朝诗人江淹"诗骚之意居多"壮盛于齐"。"诗骚之意居多"是因为其诗歌常常抒发悲郁侘傺之情,"壮盛于齐"乃指其卓出群伦的壮健诗风。关于江淹如何营造壮健的诗风,笔者总结了五点规律。  相似文献   

7.
"江右王门"是一个形成于明嘉靖后的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流派,是阳明学派的重要分支,其中不乏能诗善文之士,考索相关文献,得其诗人凡42人。以日常生活为取材角度,以心性阐释为表现内容,以本色自然、清新和雅为艺术风貌,是"江右王门"诗歌创作的特色所在。"江右王门"既是构筑明代江右诗坛的中坚力量,探寻明代江右诗歌发展脉络的重要对象,也是参证明代诗歌演进的重要依据,他们在中晚明诗歌走向中实际也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其诗"黄河冰凌,得杜之骨"、"气格为主,悲壮为宗"、"古风之尚,雅音为正",既能以杜诗作为古典诗歌最高审美典范,又能"知其所长、又知其弊",是明代中叶学杜的集大成者。通过分析其诗歌的内在艺术风格,不仅可以认识诗人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突出贡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思潮与文学风格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9.
章玄梅与李经敕都是明代嘉靖年间乐清诗人。前者做过知县,虽政绩颇著而仕途失意,虽姓名一见《明史》而误为章立梅,虽晚年潦倒而不改诗酒豪迈之气;后者终身布衣,得玄梅赏识奖掖.诗集虽佚而有自书诗歌20首墨迹传世。  相似文献   

10.
同为明代中期吴门书派重要代表的两位书家祝允明、文徵明、其各自师法古人,风格内涵以及气质性情却有着重要区别,一者“见过于师”,一者“随人脚踵”,致使其书风-离奇,-温雅,从其书外之诗的比较上,亦存在性情之辨。这对书坛后学应是一个不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合作为明代滇产诗人群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涵盖明代云南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究其大部份诗作来说,离不开他与杨慎的唱酬交游内容。从“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角度出发,考证这些诗歌作品背后二人的交游史实,了解二人交往的心路历程是有一定价值的。自张、杨二人的父辈交往入手,通过对张、杨二人的诗歌研读,考释出二人在杨慎入滇前后的交往唱酬经历及杨慎在滇的部分行程,或对以后张含、杨慎的诗歌研究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杨慎研究,重点在于单片文学作品考证和部分诗学篇目的分析上,缺乏对杨慎诗学思想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文章结合明朝唐诗学和理学的文化大背案,审视杨慎文化观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3.
清康熙二十一春正月,明遗民八大山人结题<瓮颂>组诗六首,颂瓮何义? 史阙有间,语秘无诠,已难尽知.今据北魏<洛阳伽兰记>载北朝"殷之顽民"古谣,朱耷拈"瓮"话头,颂"瓮"诗案,必与其明遗民身份、殷顽人意识密切相关.八大山人所作<瓮颂>六首,虽"伸唇那到喉"、"佯狂语飞燕",似多不尽可解,有待反复考辩,但其瓮内天地,木本水源,实皆江右、江南明遗民社会"瓮"内诸顽人佚事诡幻的逸声遗响之遥远回音也.  相似文献   

14.
吴嘉纪在明清鼎革之际选择了归隐山林,吟诗终身。他隐居的东淘(今江苏省东台市)又是当时遗民聚居的地方,在那里,那些性情相投、经历相似的遗民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结社于淘上,诗酒唱和,相互安慰,踟躇于乱世中。东淘遗民诗群的存在是他们的幸运,也是清初文坛上的一道风景,在清初结社运动风行的大环境下,他们也唱出了自己的遗民心声。吴嘉纪无疑是这一群体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才和成就奠定了他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因其小说《续金瓶梅》被诬告有影射清朝廷的言论而下狱。出狱后,丁耀亢写下了许多与此事有关的诗歌。分析这些诗歌,可以了解丁耀亢对"《续金瓶梅》案"的态度以及这件事对丁耀亢的生活、创作的影响,同时对了解丁耀亢晚年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收录柳应辰诗三首,其中《石角山》一首为同僚的和诗,系误收。另在湖南浯溪石刻中,迄今尚保留一首无题石刻,为柳应辰真迹。又在明刻孤本黄焯《朝阳岩集》中,载有一首配图的《默题》诗,作者姓氏不详,考证当为柳应辰所作。二诗陈新《全宋诗订补》未补。今为之补遗,计所见柳应辰诗,剔除一首,补遗二首,共存四首。  相似文献   

17.
明清易代之际出现了众多富有盛名的文学家,其诗文往往流露出一种矛盾的态度,既有幻灭又有抗争,张岱可谓这一类型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诗文中既有自暴自弃的颓废,也有欲挽大厦于将倾的抗争。这种复杂的情绪源于晚明奢靡的社会风气,也源于他所受到的传统儒学教育和亡国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函昰生于明末清初海崩山裂的大动荡中,他因高尚的人格和超群的佛学造诣,被尊为南禅宗一派曹洞宗在粤省的传人,同时又居岭南明遗民诗僧之首。他在问道庐山、示寂雷峰、布法丹霞和海幢期间创作的山水诗,以冰肌玉骨的峻洁、心领神会的禅悟展示了一代大师神韵特出、禅机四伏的空灵胸襟与艺术精魂。  相似文献   

19.
在明代,很少有人提及“杨门六学士”的名称,但是在清代及民国时期,“杨门六学士”已受到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明代文坛诗文流派的互相标榜与杨慎的远谪云南是“杨门六学士”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整体而言,“杨门六学士”是一个比较自由、松散的文学团体,同时也是一个趣味相投、情操高尚、怀抱救世拯民理想的诗文流派。  相似文献   

20.
杨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大议礼”事件使他大半生流放云南。与家乡、亲人的远离,使他永远摆脱不了孤苦、忧闷的客者心态。他以戍人的身份、真切的情怀、代言的方式、情境融合的风格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凄清惨厉的离思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