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期以来科技翻译界在引进外来术语时有一些习惯方法,诸如原文中的每一词语都必须译为汉语;译名应以意译为主,往往刻意追求"信达雅",有时造成译名中的长期争论.  相似文献   

2.
译名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译名往往带有明显的翻译腔,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人们对该术语的理解。在一些文本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献中,tertium comparationis汉译名不仅译名不统一,且其译名并没有体现该术语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根据译名规范要求,结合翻译研究的学科语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参考译名,希望通过该译名问题的探讨让人们意识到术语进一步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译名研究甚至翻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译名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译名往往带有明显的翻译腔,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人们对该术语的理解。在一些文本翻译研究 方面的文献中, tertium comparationis 汉译名不仅译名不统一,且其译名并没有体现该术语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根据译名规范要求,结合翻 译研究的学科语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参考译名,希望通过该译名问题的探讨让人们意识到术语进一步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译名研 究甚至翻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冥卫一首批12个地貌特征英文名称的产生、确立,中文译名的翻译、调研、讨论、论证、公布几个阶段的工作,并针对科技译名的原则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严复翻译思想的研究,往往囿于“信达雅”之说。文章通过对严复译著及相关史实的梳理,结合其译名实践,从翻译动机、翻译态度、翻译标准、翻译策略等方面考察了严复的译名观,认为严复为整顿译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译名亦彰显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但受复杂的语言民族主义心理和社会政治因素的双重掣肘,其译名观又呈现出局限性。严复译名观反映了晚清民初时期术语在译介过程中的独特文化现象,亦彰显了晚清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所形成的不同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术语》2014,16(1):44-48
以美国总统Barack Obama的中文译名为引子,对外国人名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思考,同时就外国人名翻译的一些基本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强调了规范和统一外国人名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对很多外国音乐家姓名的翻译采用了不同方法。因此,读者在图书馆检索系统中使用音乐家译名检索文献时,常常会遇到检索不全的情况。文章通过对外国音乐家译名差异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海峡两岸在外国音乐家姓名翻译上的异同,提出了在图书编目系统中附加外国音乐家英文姓名,将两岸不同的译名统一起来,以提高检索查全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化工术语译名的个案研究,分析海峡两岸科技术语译名表述差异的现状及其原因,从语义学角度探讨化工术语翻译与规范的可行性策略与方法,提出协调、统一科技术语译名的设想与具体举措。建议强化海峡两岸译名统一的现实意义,以提升汉语语言民族凝聚力,凸显汉语语言张力,力争汉语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部经济学术语词典部分词条的分析来探讨经济、金融和商务术语的一些汉译问题。文章以规范和忠实原则为线索对部分术语译名进行了讨论,指出三本词典中一些多重译名、不准确译名和错误译名现象及其原因,并对这些译名进行了相应的统一和改译。  相似文献   

10.
概念是人类思想和价值观的载体,词语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概念译名是思想在异域传播的集中体现,而概念译名的递嬗则是概念所承载的思想观念转变的外化表征。通过对science概念汉译从“格致”到“科学”的译名演变过程展开描写研究,发现其汉译名的变迁并非语汇层面的简单更迭,实则体现了国人从功利地追求科学的“经世致用”性的科学观向理性地追求科学的真理性的现代科学观的转变。文章同时还揭橥了翻译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严复译名是其翻译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尤其表现在术语翻译上。基于严复译著《天演论》中的中西术语译名,剖析严复在术语译名生成和创制方面的取舍,反思严复术语译名的去留,为今日术语译名研究、术语规范化使用等提供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及其编辑在促进科技术语规范化表达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在地质学科技论文编校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科术语的混用、错用现象。文章列举了四组常见词汇,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发现其混淆使用现象比较普遍。借助词典、地质行业标准、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及百度学术搜索引擎,对“勘查”“勘察”、 “降水量”“降雨量”的词义及使用语境进行分析,对“平硐”“平洞”、 “硐室”“洞室”的正误使用进行辨析。最后提出建议:期刊学科编辑需要加强对科技术语规范化表达的重视,工作中遇到把握不准的词要查证辨析,做到改必有据;编辑部可以通过期刊网站等平台公布易混淆词汇,促进作者和读者重视科技术语的规范化表达,并在科技论文写作中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的语言环境下,非同质术语做同质化翻译的现象并不鲜见。作者以地理术语南极一词的翻译为例展开讨论,阐明具有不同内涵概念的术语在翻译过程中会被简化为同形异义词,从而违反了术语学一词一义的原则。作者主张,对于非同质术语应力避同质化翻译;概念相近、内涵不同的同类词应有明显区别,专词专译,使它们的中文译名的区别如同英文原名那样鲜明。同时指出,社会文化导向对于非同质术语的正确翻译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在这一方面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的语言环境下,非同质术语做同质化翻译的现象并不鲜见。作者以地理术语“南极”一词的翻译为例展开讨论,阐明具有不同内涵概念的术语在翻译过程中会被简化为同形异义词,从而违反了术语学“一词一义”的原则。作者主张,对于非同质术语应力避同质化翻译;概念相近、内涵不同的同类词应有明显区别,专词专译,使它们的中文译名的区别如同英文原名那样鲜明。同时指出,社会文化导向对于非同质术语的正确翻译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在这一方面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余震的词义、定义、余震的汉译英和英译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为余震正名的必要性,提议废弃余震一词,改用续震或者后震来代替。  相似文献   

16.
根据余震的词义、定义、余震的汉译英和英译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为余震正名的必要性,提议废弃余震一词,改用续震或者后震来代替。  相似文献   

17.
建筑术语“女儿墙”指的是沿建筑物顶部边缘修建的矮砖墙。对于“女儿墙”一词,现行词典一般翻译为“parapet”。通过对“女儿墙”和“parapet”的含义进行解析,发现两个词存在不少差异,单独的“parapet”不足以正确表达女儿墙的中文含义。笔者建议译为roof parapet。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外文化交流为背景,简略回顾了中医翻译的历史进程,并对当前汉英综合性词典中中医词条的译文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中医词条的曲解、望文生义、译文混乱、定义错误、过多的解释性翻译和不规范翻译等方面。作者认为,直译、意译、音译、借用、约定俗成等原则仍然是中医翻译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