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本文利用河南省2004-2011年地面观测站自动与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本站气压资料,通过对日(月、年)的平均气压的对比差值、差值平均值、差值标准差的分析,发现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压差值存在月变化规律,气压值越大,差值越大,反之越小。对比分析两种观测方式数据间的差异,两种观测方式形成的数据序列,自动观测替代人工观测对气候统计值的影响,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本站气压资料间的一致性等,可为两种观测方式间资料的连续应用、资料统计整编打下基础,也可为观测系统的调整提供依据。通过对两种观测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利于今后气压观测资料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人工站与自动站气温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沙2003年人工站和自动站的气温观测数据,分析其对比差值,发现:(1)长沙年平均气温对比差值为-0.17,即自动站的气温平均比人工站高0.17℃.对于短期气候预测,长沙自动站的气温观测数据是可用的.就气候研究来说,长沙自动站的气温观测数据是不可用的;(2)在一年四季中,长沙秋季和冬季的对比差值的绝对值都小于0.2.因而此时长沙自动站的气温观测数据可信且可用;春季和夏季的对比差值的绝对值都大于等于0.2,因而长沙自动站这两季的气温观测数据是不可靠的,必须慎重使用;(3)在一天中,长沙晚上和夜间的对比差值的绝对值都很小,因而自动站的观测数据是完全可信的;清晨和中午的对比差值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因而此时的 自动站数据不宜使用;(4)造成对比差值偏大的原因主要是自动站的仪器对冷空气活动和突然变化的天气不够敏感.因为对比差值的绝对值偏大的时候,都是冷空气活动的前后.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气象观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把地面观测中的自动站与人工站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做好应对决策。根据观察监测,地面的最高光照温度值有时监测值会大于人工站监测值等问题,并且对其对比后得出原因,得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三门峡市2013年5月1日至8月31日的08、14、20时对比观测资料,对能见度仪器测量与人工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同步性、一致性、误差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能见度仪与人工观测测得的能见度趋势是相同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人工观测的能见度在15分钟的时间,而从两个时间可视数据,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会导致错误;人工观测能见度会受观测员目测能力的影响,也会受到如夜间光线不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能见度仪也会因雨、雪、风沙等的附着,造成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兴隆山保护区林缘蒸发量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峡口观测点21 a蒸发量得出:兴隆山保护区林缘的年平均蒸发量是1 210.3 mm,范围在1 370.3~1 044.8 mm之间,相差325.5 mm;月平均蒸发量是100.9 mm,范围在67.6~141.7 mm之间,相差74.1 mm,变化很大.观测结果表明:该现象主要是由于随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土壤潮湿...  相似文献   

6.
我国幅员辽阔,气象灾害爆发频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实现气象变化自动观测和智能观测,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因此,我国对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投入了较大精力。但目前,自动化现代气象地面观测仍存在较多问题。由此,本文主要分析自动化现代气象地面观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复合型技术人才短缺,未形成系统的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培训机制,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缺失,智能观测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对自动化观测资金投入不足和地面气象观测保障措施不健全。  相似文献   

7.
李厚霖 《河南科技》2023,(22):115-119
【目的】为弥补气象探测业务因单一的探测手段和有限的气象数据造成的短板,对当下正在建设的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的构成和原理,及其在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究其在气象过程研究与预警中的具体表现。【结果】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的建设与使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气象探测中的短板,无论是在日常的天气预报中,还是在特殊天气的气象探测中,都能提供丰富且准确的气象数据。【结论】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方红娟 《河南科技》2015,(1):137-139
利用三门峡国家基本观测站1971-2013年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探测环境变化对测站气象要素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探测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三门峡站气温升高、风速变小、风向趋于单一、日照时数减少,对云能天观测有严重影响,观测场渐渐形成了特殊的局地小气候条件,观测记录仅能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并不能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观测资料失去了"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每旬逢8的0~20cm经过质量控制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实况数据和同期人工站数据对CLDAS土壤湿度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LDAS能很好地模拟出鄂尔多斯市0~20cm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自动站数据与CLDAS数据拟合程度较人工观测数据要好;鄂尔多斯西部地区人工观测站点的相关系数较东部地区偏高,但东部地区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较西部地区小,总体评估不如自动站数据。  相似文献   

10.
观测仪器自动化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最近几年,自动观测能见度仪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工作量。本文主要阐述新型自动气象站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南京市六合区降水蒸发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六合区降水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年降水量从1960年以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地区分布从南向北逐渐递减;水面蒸发量从1980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六合区降水蒸发统计规律分析为区域防洪排涝等水利规划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门峡国家基本气象站2005年—2012年的年平均观测数据和夏季每日14时气温和露天温度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初步掌握两者在多种天气影响下的差别和变化规律,为露天温度预报服务提供依据,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因此,各部门要做好地面观测工作,对气象变化进行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气候信息。本文首先阐述地面观测的内容,然后探讨地面观测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地面观测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西藏纳木错湖泊面积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75年地形图、多源卫星数据以及气象资料分析纳木错湖面面积、湖面高度变化。结果表明,1975—2017年,纳木错湖面面积总体扩张了64.68km2,扩张率为3.32%。2003—2009年,纳木错湖泊面积和湖面高度均呈现增长和上升趋势,湖泊面积增长了17.2km2、湖面高度上升了1.2m。综合分析表明,纳木错流域近47年来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同时暖季降水量的增加,补给了湖泊水量,而蒸发量减少也抑制了湖水的蒸发。这些要素的变化对纳木错湖泊面积的扩张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土壤水分的蒸发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土壤水分的蒸发性能的研究显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土壤水分的蒸发受湿度条件、土壤质地及风速的影响较大,且风速(x)和相对蒸发强度(y)之间存在一定的线形关系,即y=3.0507x^0.4835(R^2=O.9702),说明风速加大,蒸发力加强,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土壤蒸发过程。因此,如何做好春季林地保墒,保持林木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问题在祁连山区变得至关重要。同时指出,土壤蒸发量的确定对掌握祁连山区水量平衡状况、评价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也对了解土壤对植物的供水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影响河南省地电阻率观测的主要干扰因素入手,归纳分析了典型干扰的变化特征及干扰机制,对干扰的排除提出相应的建议,对有效地判别一般性干扰及地震异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地面气象观测已进入观测自动化的新阶段,对观测设备和业务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调整业务分工,不断增强业务人员的设备保障能力,确保观测自动化业务的稳定运行。本文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氡与气氡测项之间关联性及异同。【方法】以宝鸡上王流体台与陇县流体台2015—2020年水氡与气氡连续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同台站不同测项、同测项不同台站正常数据资料及异常曲线对比。【结果】结果表明,溶解水氡与气氡无明显的关系。在中强震前,台站地震监测数据无明显前兆异常现象。水氡受人为影响较大,而气氡受集气脱气装置管路堵塞影响较大。上王流体台与陇县流体台溶解水氡年变化趋势上都是典型的夏高冬低形态。而上王BG2015R型气氡仪记录到的气氡年变形态则表现为夏低冬高形态,陇县SD-3A气氡仪记录到的气氡年变形态不是很明显。【结论】目前还无法用一个有效的物理量建立溶解水氡与气氡之间的关系,溶解水氡与气氡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计算北京京能未来燃气热电有限公司机力塔蒸发量可知,蒸发量在机力塔补水量中占有较大比例,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直接影响机力塔补水量,对照分析不同温度、不同负荷对机力塔蒸发量的影响,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气象部门所属的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目前尚以人工目测云高为主近年来,中国气象局正在推进激光云高仪的设备考核实验并发布了相关的规范性技术文件该文使用3台不同型号的激光云高仪和人工定时目测进行云高对比观测实验,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3台云高仪的光源、光学天线口径与结构、光敏探测器、定标手段、信号采集和云高检测算法均不相同,可以保证每台设备观测结果具备独立性云高人工定时观测的时间间隔为3 h以此间隔筛选3台激光云高仪在对比实验期间110个时次的观测数据作为器测分析样本,同时将全部人工观测记录作为目测分析样本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器测数据反映云高时空演变过程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器测与目测数据符合率较低,约50%左右当目测云高大于2 000 m且将器测无云状态视为可信结果时,器测和目测的符合率不低于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