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及SWOT分析法,以海峡西岸建设为背景,以闽台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外部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闽台民俗体育的发展探索出可行的发展路径奠定基础。研究表明闽台民俗体育文化是建设海峡两岸的桥梁和纽带之一,其内部优势是两岸特殊的文化共同体及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条件;内部劣势是商品经济的冲击及闽台客家民俗体育的文化层次不高;发展的机遇是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经济的高速大发展及闽台体育赛事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开展;发展所面临的威胁因子主要是部分台湾民众国家认同感的缺失及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及教材匮乏。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民俗体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客家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闽西客家民俗体育是客家先民长时期以来在谋生存和求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文化集合体。以闽西客家民俗体育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结合闽西客家地区民俗体育的实际情况,探讨闽西客家民俗体育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以促进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历史学、文献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探究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产生的渊源,勾勒出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内容与分类,阐明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交流由单向至双向,直至快速互动交流的特点,提出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交流先行先试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信息访谈法、实践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闽台民俗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出在闽台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中要坚持一个主导思想,突出两个民族作用,拓展三大主体内容,采取多种联谊方式的宏观构想,开创海峡两岸民俗体育文化互动联谊,和谐发展的新局面,积极促进祖国的统一共荣.  相似文献   

5.
赖建敏  康辉斌 《科技信息》2012,(11):211-211,20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客家民俗体育的特点以及小学女生体育兴趣归纳总结,把握小学女生的心理特点及小学女生体育兴趣并剖析客家民俗体育特点。依据客家民俗体育特点促进小学女生体育兴趣的提高进行探析,并为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以及为地方和学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闽台民俗体育资源家底,有利于后续开发其综合价值需要,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考证等方法,考察闽台地区民俗体育文化资源项目。研究发现:闽台民俗体育资源可分为健步体能、竞速体能、杂耍表演、操舞表演、游戏竞赛、武术健身、投掷娱乐、棋艺娱乐八类;闽台民俗体育资源空间分布呈现闽南比闽北集中,闽东沿海相比闽西内陆较沿海岸线线分布,台湾集中于全岛沿海环状分布;闽台民俗体育资源既具有小区域性、频繁化、多元化共性特点又具有传承层差异、组织度差异的异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厦门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何绵山先生撰写的《闽台文化探略》一书。该书是《闽台区域文化》的姐妹篇,是继《闽台区域文化》将闽台作为一个共同区域来研究后,对福建的教会学校与女性、妈祖文化、书院教育、金石书画,以及台湾的佛教、美术、民俗活动、民俗博物馆、文化的多元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让读者在弄清闽台个性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其共性。全书19万字,定价16.00元。何绵山的《闽台文化探略》出版@宝英  相似文献   

8.
舞龙运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闽西客家地区民俗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客家体育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闽西客家地区舞龙运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对策,以期为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访谈法、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小城镇民俗体育的存在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加大小城镇政府服务民俗体育发展的力度,努力提高本地区居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充分利用本区域人力资源来挖掘和革新民俗体育,将小城镇居民的全民健身与区域民俗体育有机结合,提升民俗体育在皖江城市带小城镇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促进小城镇两个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认为村落民俗体育的现代适应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解决了现代适应过程中现代化与村落民俗体育文化和村落民俗体育保护的冲突问题,以及充分发扬村落民俗体育的内在价值对其进行适当改造问题,才能使其从消极的保护状态走向积极、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奥运发展的角度,结合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实际,分析指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基于此,指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推动下,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整理、推广和创新,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市场,将得到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融合;并将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创意视角分析了体育休闲与文化创意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休闲在该角度下所具备的创造与创新、个性与多样化、融合与渗透等特点,指出了民文化创意对中国体育休闲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有效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产业化是开发利用和活化传承闽台传统民俗的重要路径,产权界定及权益保障则是产业化的前提。近年来,在政府、企业、文化消费者和传承人的合力推动下,闽台历史民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开发,但民俗权益主体边界不清、权益保障路径模糊、法律缺失、经济逐利、主体角色和权益意识错位等内在问题凸显,成为闽台历史民俗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亟待采取完善相关立法、强化行政管理、提高产业门槛、设置扶持基金、构建民间协调与引导机制等措施来予以补救和应对。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07,(12):78
东源县客家民俗博物馆主要以开发客家民居、客家小食、客家歌舞为主题,大力开发东江客家文化,从收集、整理、研究河源的东江客家文化的丰富资源入手,通过传承、扬弃和开发,重建河源新的东江客家文化,确立了河源本土文化在客家文化圈中的地位,并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为响应国家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促进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11月9日,由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与我校联合举办的"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各界从事文化产业管理与研究的5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聚焦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方式——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讨论了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环境与路径、文化科技与智慧城市建设、两岸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的机制构建、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  相似文献   

16.
明代《祝枝山手写正德兴宁志稿本》分类科学且事据翔实,是现存兴宁方志的最早版本,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此后的《嘉靖兴宁县志》和《崇祯兴宁县志》同时继承了正德兴宁志对地域文化的表述风格。通过对现存三部明代广东兴宁县志的文本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明代兴宁的地域文化,而若从其对地方民俗的专题表述并与兴宁现存的客家民俗进行比较,又可找出客家民俗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7.
第七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首届客家文化创新论坛以"传承与创新:深圳滨海客家与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设立了"深圳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台湾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大陆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客家文化与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和青年论坛等环节,旨在拓展客家文化研究的新阵地,明确深圳滨海客家的地位与特色,使深圳成为国内客家文化研究的重镇之一,为创新客家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粤闽赣边区各方都致力于发展旅游经济,具有旅游合作经验和进一步合作的愿望。该区域是"客家大本营",具有整体旅游资源优势,也具有丰富的客家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交通便利,因此,应深度挖掘和筛选其客家体育文化旅游项目,跨区域合作和区域内整合,建设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打造品牌,获取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国家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阐述了以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为代表的我国民俗体育文化遗产在走向旅游产业化中对"家园生态"的影响: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双重危机并存的局面。在分析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协调好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政府主导力量,制定科学的民俗旅游生态发展规划;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民俗旅游生态环境等,从而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民俗旅游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我国民俗体育的内涵,对民俗体育与其他体育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主要区别进行分析,并对民俗体育文化特性和功能作一些探究,其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深入探讨其中的规律,并进一步对民俗体育进行传承、保护和改造,从而步入现代化、科学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