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估草原生态补偿的有效性及效率,基于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文化的五维框架,利用内蒙古赤峰、通辽两市10个旗县的调研数据,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农牧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农牧民满意度总体较高,"基础设施受损状况""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劳动力人口数"等因素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农牧民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年收入"则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当前草原生态补偿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建议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的补偿方式,因地制宜制定补偿标准,探索草原生态补偿减贫新思路等,以期为后期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及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生态补偿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尚属空白,林业经济学界应重新界定森林生态补偿的涵义。政府因生态建设的需要,对非公有制森林行使公法上的征用和管制措施;政府对因此而给森林所有者造成的损失所采取的经济补偿措施,即为森林生态补偿。应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法学相关理论对森林生态补偿的若干问题进行研讨,制订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政策,以实现我国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搬迁移民或当地居民是否得到合理的生态补偿是自然保护区顺利建设和实现保护目标的关键环节,尤其是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本文以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提出了一套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保护区居民生产用地的损失补偿,还以生态足迹为基础,计算了林产品、水产品、薪柴、牧草等生态系统为保护区居民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与保护区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差距较小,客观反映了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该方法解决了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补偿标准过高,而仅以生产用地损失作为补偿标准过低的矛盾,可为其他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现行生态保护建设政策,指出以往政策使用效果上的不足和补偿机制的对生态产品生产的激励作用,阐述了生态建设中资源转移对效率的关系,通过模型论证生态产品生产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对资源进行转移的必要性,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煤炭开采水生态补偿的概念,分析了国内外资源开发补偿政策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煤炭开采水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现有水生态补偿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流域提供的生态服务补偿”总课题中“中国农业政策对生态补偿特别是对生态服务发育市场制度研究”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农业生态建设政策与农业发展工作割裂开来,而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建设政策在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又受到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政策反向激励的情况下,政策对生态建设的影响具有不可持续性。本文主要研究了农业生态建设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农业政策对政府购买和市场购买的生态服务补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介绍水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入手,分析了目前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套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想.采取以纵向补偿为主、区域间横向补偿为辅的补偿机制.在纵向补偿中,增加生态补偿转移支付项目,一般性转移支付考虑增加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比重;横向补偿中建立区际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基金,采用横向补偿纵向化的方式实行区际间的水生态补偿.最后,提出了完善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河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鲁冀  朱桂香  樊万选 《河南科学》2009,27(9):1148-1151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量大面广,如何调整生态损害与保护的关系,加速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分析河南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补偿实施的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原则、措施和构建河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漳州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周围环境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其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运用生态补偿相关原理,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生态补偿标准核算和生态补偿方式三个方面对该区域进行评价,并提出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措施及建议,为该区域的生态修复与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森林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森林生态补偿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笔者综述了森林生态补偿的概念、原则、设计机制、所产生影响的评价以及交易成本对森林生态补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研究取得了较好进展,但在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可操作性等方面依然存在可改进的学术空间,需要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性,更好地把握森林生态补偿实施效果,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概括与分析了国内外水资源生态补偿研究在基础研究、综合应用、水权管理、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研究特点,指出了当前我国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在法律、认识广度、实践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在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中急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某地区高血压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对政策的满意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政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6月到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新疆某地区五个社区机构享受高血压门诊特殊慢性病政策的居民255人,分析高血压门诊特殊慢病政策满意度情况,使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对高血压门诊慢性病报销政策表示满意的有169人(66. 27%);用主成分法将多个变量转换为几个综合指标进行数据降维,提取了如下7个公因子:生活习惯相关因子、家庭情况因子、社会地位因子、卫生服务利用因子、定点医疗机构满意因子、健康程度因子、疾病严重程度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因子和定点医疗机构满意度因子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患者对高血压门诊特殊慢性病政策大体满意,但仍有提升空间,患者健康程度状况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是该政策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调节生态环保各利益主体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在平衡生态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施生态补偿的驱动力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补偿机制的3大构成系统:定位系统、运行系统和反馈系统,力图构建螺旋上升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11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土地碳排放法对研究区域内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核算,得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并根据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态补偿的迫切程度进行量化与分区分级,破解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补给谁"和"补多少"的技术难题.结果表明: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222.64亿元和64.84亿元;商城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淮滨县最小;淮河源各县(区)均属于碳汇区;生态补偿优先级空间分布呈现自南向北递减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新疆煤炭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新疆现行的煤炭资源补偿机制及其补偿作用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新疆建立煤炭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和条件,提出从补偿对象、补偿主体、补偿模式、补偿数额量化以及补偿费使用5个基本方面构建煤炭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适合新疆实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乡转型背景下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构和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利用SPSS 19.0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工具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和补偿机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农户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少数农户是基于合理补偿或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才同意退出;(2)受访农户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经济能力、传统习惯、家庭成员人数和区位因素等;(3)影响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主要收入来源、宅基地面积、月消费水平、文化程度、是否愿意集中居住、性别的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建立健全与宅基地退出补偿相"挂钩"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其次,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与城镇住房衔接机制;再次,探索多样化的补偿方式,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17.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全面发展,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但同时面临着人体器官供需矛盾严重冲突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率,在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人体器官捐献补偿机制的初步构想.通过对广州市人体器官捐献补偿进行实证调查研究,调查广州市居民对人体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对人体器官捐献补偿机制的接受程度以及影响人们捐献其器官意愿的因素.通过分析一系列的实证调查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完善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相关制度及促进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医疗事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漓江流域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开发地签订补偿、保护合同,选择合理的生态补偿方式三方面的措施,以此缓解漓江流域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以及开发者、经营者和当地居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在调查宁夏泾源县生态资源和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泾源县生态资源和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补偿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泾源县生态服务价值补偿量为10.48亿元/a、水资源价值补偿量为4.03亿元/a、生态建设专项经费配套投入为0.31亿元/a,合计应补偿资金14.82亿元/a;国家和政府应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应以资金直补和建设发展项目为主体.可为宁夏全面实施生态补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岛生态系统属于海洋生态系统,共有3个子系统,分别为岛陆、近海海域及潮间带。这3个海洋生态系统起着生态供给、生态条件、生态文化和生态支持功能,可提供食物、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海岛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补偿机制的复杂性,在经济的发展下,各类海岛的利用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海岛的开发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该文主要针对海岛生态的补偿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