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氧氟沙星作为母体,吡啶衍生物(邻菲啰啉、2,9-二甲基-1,10-邻菲啰啉、2,2′-联吡啶、4,4′-二甲基-2,2′-联吡啶、8-羟基喹啉)为辅助配体,选择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铜(Ⅱ)、钴(Ⅱ)、镍(Ⅱ)、锌(Ⅱ)、锰(Ⅱ)等5种过渡金属离子,采用不同方法合成23种新型配合物,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为供试菌种,测定配体及混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铜(Ⅱ)、锌(Ⅱ)、镍(Ⅱ)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其中铜(Ⅱ)的抑菌活性最强;辅助配体的抑菌活性较差;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枯草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2.
用5-硝基水杨醛与甘氨酸缩合制备了一种Schiff碱配体,再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和Ni(Ⅱ)分别进行反应,合成出了2种Schiff碱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综合热分析、1H核磁共振、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配体2.2’-对苯二甲硫基二乙酸和相应的过渡金属铜(Ⅱ)、钴(Ⅱ)、镍(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差热—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证。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金刚烷胺水杨醛Schiff碱配体(C17H21NO,以HL表示)与5种过渡金属(Ⅱ)的新的配合物[MCl2(HL)2](M=Mn(Ⅱ)、Co(Ⅱ)、Ni(Ⅱ)、Cu(Ⅱ)、Cd(Ⅱ)),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1H NMR谱和热重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键合情况,并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根据表征结果和参考文献得出:每一配合物的中心金属离子与2个Schiff碱配体中的酚羟基氧及2个氯离子发生配位,配位数为4.  相似文献   

5.
以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为配体,分别与铜(Ⅱ)、钴(Ⅱ)、镍(Ⅱ)合成了三种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CP发射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与与铜(Ⅱ)、钴(Ⅱ)、镍(Ⅱ)形成摩尔比为1∶1型配合物,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配合物热稳定性为:镍(Ⅱ)和钴(Ⅱ)高于铜(Ⅱ).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8-羟基喹啉与ⅡB过渡金属离子配位选择性.结果显示,配体对Zn(Ⅱ)配位选择性最强,且去质子的8-羟基喹啉与Zn(Ⅱ)配位作用最强,作用能最高.由于LM(Ⅱ)配合物正的静电势显著降低,导致其与相应配体配位作用能大大降低.L3M(Ⅱ)配合物轨道分析表明N16与O17均是很好的配位位点,可以与金属离子的4s轨道以σ键结合.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3种新型双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Ni(Ⅱ),Co(Ⅱ)的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加以表征.以这些配合物为催化剂催化乙烯的聚合.  相似文献   

8.
以一个新型的双希夫碱五齿配体N,N'-二-[(苯并咪唑)亚乙基]二乙撑三胺(LA)分别和Zn Cl2和Cd Cl2反应,得到了两个过渡族配合物.在Zn(Ⅱ)配合物中,五齿配体发生了水解,变成一个单希夫碱配体,配位中心呈现一个五配位的配位模式.而Cd(Ⅱ)配合物中的配体却是完整的,配位中心呈现一个六配位的配位模式.结果表明金属中心对配位模式和配体的水解有较大的影响.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中心的过渡金属离子与LA或LB的多齿配体螯合,端基的卤素离子协同参与配位,配位中心分别表现出三角双锥和八面体的配位构型.苯并咪唑上未参与配位的N—H基团和水分子产生了大量的氢键作用,最终形成了三维的堆积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水杨醛与苯胺为原料合成偶氮苯水杨醛,并进一步与邻氨基苯酚反应生成了相应的Schiff碱,Schiff碱再与锌(Ⅱ)、锰(Ⅱ)、铁(Ⅱ)三种金属离子络合得到三种金属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紫外光谱和红外拉曼光谱对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偶氮苯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配体的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且分别与锌(Ⅱ)、锰(Ⅱ)、铁(Ⅱ)离子配位形成了稳定的金属配合物.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强于Schiff碱配体.  相似文献   

10.
以水杨醛缩L-苯丙氨基酸Schiff碱和2,2'-联吡啶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用电化学方法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j(Ⅱ)配合物.讨论了电化学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同时测定了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5-氟尿嘧啶(5-FU)、邻菲罗啉与过渡金属锰(Ⅱ)、铁(Ⅲ)、钴(Ⅱ)、镍(Ⅱ)、铜(Ⅱ)、锌(Ⅱ)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搅拌回流,合成了一系列配位化合物,通过可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 4 - [(N,N-二丙基 )氨基 ]苯甲醛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 (HL)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并用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 (IR)、紫外 (U V- Vis)、熔点、摩尔电导率等进行了表征分析 .配合物的组成为 ML2 [M=Ni( ) ,Cu( ) ].在与金属离子配位时 ,配体由硫酮式转变为负一价二齿配体通过 S和 β- N与金属离子螯合 ,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富含苯并咪唑配体的Cu(Ⅱ),Fe(Ⅲ),Mn(Ⅱ)和Ni(Ⅱ)的单核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等表征.研究了以邻苯三酚为底物各配合物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4种配合物催化邻苯三酚氧化都符合米氏方程曲线,且催化活性都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通过电喷雾质谱证实,邻苯三酚首先被氧化成邻位醌,进一步生成红倍酚.  相似文献   

14.
对天然海水中氨基酸- 金属铜离子Cu(Ⅱ)- 粘土三元体系中三元表面配合物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⒀采用交换吸附百分率ECu(Ⅱ)~pH关系曲线法研究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氨基酸对铜离子Cu(Ⅱ)在高岭石上的交换吸附百分率ECu(Ⅱ)~pH关系曲线(S型曲线) 的影响有“左右摆动”规律, 认为体系中形成了三元表面配合物 SOHLM (新型(Ⅱ)类); 实验比较了三种氨基酸的影响⒀三元表面配合物的形成主要受固体粒子表面结构、氨基酸存在形式以及它们的络合能力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和回顾了 Au(I)、 Cu(I)、 Ru(Ⅱ)、 Ir(0)和 Pt(Ⅱ)等几个典型过渡金属 配合物与卤代烃的光化学反应,并比较光化学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快速显示重金属离子并生成沉淀去除的新型荧光淬灭剂,以4-氨基-3,5-二(2-羟基苯基)-1,2,4-三唑[NH2C2N3(C6H4OH)2]为配体,合成重金属(Co,Cr,Mn,Ni)配合物,通过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等确认其配位方式和结构,并测试了配合物的热重、紫外和荧光淬灭性能.结果表明:此类金属配合物热稳定性较好,Mn和Ni配合物高温下分解为氧化物;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强度较配体有所减弱;配体荧光与重金属离子配位后发生淬灭,说明重金属离子Co,Cr,Mn,Ni是1,2,4-三唑配体优良的荧光淬灭剂,可通过配位生成沉淀去除.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一种新型的噻吩衍生二醛缩氨基流脲化合物:2,5—二[(2—甲酰缩氨基硫脲)苯氧甲基]噻吩的四种金属Co(Ⅱ)、Cu(Ⅱ)、Ni(Ⅱ)、Zn(Ⅱ)配合物的合成,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测定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氨基脲(HL)与 Sn( )、Pb( )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Three dithiooxalato (Dto) bridging one-dimensional Mn(Ⅱ) complexes [Mn(L)Dto](L=Phen (1), Bpy (2) and en (3)) were synthesized. All of the complexes have the similar one-dimensional structure through Dto bridge. The measurement of the variable 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complex 1 showed that there are weak anti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n(Ⅱ) 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