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活态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化概念。保护传承活态文化本质上就是守护一定民族社区经过时间积淀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守护一方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浔埔活态文化内容丰富且顽强存在,但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泉州浔埔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适时将非遗教育引入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内涵挖掘、保护主体的分析及高校传承的现状缕析,提出高校传承地方活态文化多元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但是,在现代社会它的时空限制、自娱自乐性、浓重的艺术韵味、神灵在娱乐中的到场等特点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瓦解,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依据<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所提出的方针原则,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重要承载者与传递者,他们对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前景具有相当程度的决定作用,了解传承人的真实意愿和现实需求,对提供行之有效的保护具有基础意义。我们应该立足现实,从文化多样性的大视野上、从中华文化传承角度来思考问题,培育文化生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原生文化生态空间环境中可保持其生态完整性和活态性,从而促进其自我发展能力。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空间,是实现其活态传承的重要路径。文章以云南叶枝镇同乐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为例,探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文化生态空间的建设情况,并据此从加强文化生态宣传、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保护区整体规划、明确监管主体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民众艺术 ,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本文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深层内涵所  反映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以及它在我国民间 ,以至社会各阶层的实用性进行探讨 ,以说  明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民族医药的含义、濒危状况及扶持发展它的重要意义,指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民族传统医药的有效方式,同时就活态传承、知识产权保护、传统民族医药产业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弗雷泽广阔的全球视野和贯通古今的知识贮备为以比较研究为特色的新人文学开辟出路径,沿着这一路径,中国学者将中国的学问传统与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全球化视野相联结,逐渐走向了文学研究与人类学视野相结合的跨学科方向——文学人类学。中国文学人类学在历经十余年的开拓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中国文学人类学独特的文化观(文学观),也就是将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众多无文字民族的多元活态文学提升到大传统的地位,用多重证据法来实现具体研究操作与理论建构的统一性。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凸显了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彝支系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的“活态史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白彝这一族群独特的文化心态与审美意识。研究其民族服饰,对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而开发民族商品与发展文化旅游,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姜友维 《科技信息》2011,(12):I0163-I0163,I0165
川剧作为巴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具有自身独特表演程式与艺术特点的戏剧表演剧种。但川剧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不但没有能够一展风貌,反而逐渐走向萧条。这里面有体制、剧目创作和演出内容与审美需求、时代主题脱节,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文化观念的侵入对川剧的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等原因。像川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活态呈现,其生存环境十分脆弱,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并存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藏族传统数字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文化是各种宇宙观、哲学观、宗教观、文化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反映和象征,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字文化。文章从数字源流、数字异名、数字喜好、数字应用等方面对藏族传统数字文化进行初步探析,由数字文化角度探视藏民族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世界,展现藏民族非物质文化基础和独特的心理文化,发挥数字在跨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韩国成功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为引子,从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爱国主义以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最后论述了重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本文希望以端午节之争让中国人民重新认识和重视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发挥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12.
民族体育与传统节庆密不可分,均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崭新理念,文化空间保护着重强调用文化生产与再生产进行保护,这也是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全面有效保护我国民族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推动民族体育及其节事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民族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关注、研究和保护.为保证民族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持续良性发展,必须注重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与原真性表达,提升民众参与性与认同感,并培育民间社会组织与民族体育社团.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的是与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自2000年以来,镇江市已被官方机构公布的包括人类和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71项,它们是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世代相传的活态生命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文化特点。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花腰彝族是彝族尼苏支系的一个分支,花腰彝族剪纸是花腰彝族服饰制作过程的首道工艺,也是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针对花腰彝族剪纸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特征,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图像学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花腰彝族剪纸纹样的内在蕴意进行解读。其次,笔者依据调查收集所得的剪纸花样,对花腰彝族剪纸的纹样结构和题材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花腰彝族剪纸纹样是原始崇拜的产物,其纹样图案充分表征了花腰彝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花腰彝族人民独特而又智慧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之间如何有效的融合与链接,实现共荣互惠的双赢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覆盖了保护、管理、利用、解说和价值转化等环节的五位一体开发路径,以期为广大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藏族传统生活中的数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的文化现象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数字文化,它是人类文明发展长河中的各种宇宙观、哲学观、宗教观、文化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反映和象征,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字文化特征。文章揭示了藏族传统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字文化内涵,不但有利于我们研究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助于展现藏族人民非物质文化基础和其独特的心理文化。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广泛而复杂的,而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渐进且不易被人察觉的。随着三峡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三峡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亡,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严酷现状。如何在三峡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社会科学和民族文化研究领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中国"一词不仅是现实所指,更是历史的概念。历史意义上,"中国"一语曾内含民族文化的"沙文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引入了新型的民族关系,即平等、团结和相互尊重。其间,不同民族文化都得到了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各族文学共同参与构建的文学史,其间不同民族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研究要注意凸显不同民族作品背后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了解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19.
李艳梅 《科技信息》2010,(28):I0251-I0251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民族传统体育从侧面折射出社会的形态,而不同的社会形态又产生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本质特征、社会价值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全民健身、繁荣社会经济文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之根,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保存了民族的记忆。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作用,对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永久机构,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