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学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基地,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承担着新的重大时代责任。当前,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倡导先进文化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功能,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路应从精神、制度、物质环境等多层文化系统进行构建,并采取切合实际的策略,不断总结创新,发挥文化特质的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与大学精神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中,大学精神的形成成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标志。我国当代大学精神的衰微,既有“官学”色彩浓厚和发展过程中继承性不足的历史因素,也有大学在社会转型期面临困境的现实因素。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需要从人文精神、自治精神、学术自由精神、批判精神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精神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和谐是在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条件及安定有序的社会保障条件的基础上实现的。追求和谐已成为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大价值目标。然而,和谐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丰富的。简言之,可细化为:富民、发展、稳定、公平、民主、文明。这些目标在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可与“和谐”这个最大的价值目标一起构成一个闭合的价值环:  相似文献   

4.
陈虹 《漳州师院学报》2009,23(3):174-176
构建大学班级和谐心理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追求.班级文化氛围、学生干部领导氛围、教师支持氛围、民主氛围、灵活与稳定氛围、进取氛围、凝聚力、纪律性是构成大学班级和谐心理环境的八个堆度;构建大学班级和谐心理环境要求完善有效班级管理制度、恰当地处理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建立有效的校因心理疏导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精心构建和大力发展和谐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企业,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发展民主、强化监督,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并以德倡廉,以监督保廉、以法护廉,为防范权力腐败筑起一道思想道德防线提供一定的经济条件,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从而达到构建和谐企业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人文精神最有代表性的载体,也是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大学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则是大学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学图书馆的人文建设需要在人文管理中得以体现和落实.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晓华 《漳州师院学报》2006,20(2):131-133,138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谐校园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应在把握特点的前提下,努力消弭高校校园不和谐的主要因素。构建和谐校园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注重内涵发展,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必须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等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漳州师院学报》2017,(4):148-15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和合、重民本、修身立德等核心理念对引领高校和谐宿舍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创建高校和谐宿舍势必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引领高校建设和谐宿舍物理环境、营造宿舍和谐心理氛围、构建宿舍精神文化、完善宿舍管理,以推动高校和谐宿舍的创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休闲观,其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直接指向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包括人所组成的群体和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其自身生命和精神的和谐三个维度。这三方面和谐的统一与最终归宿,就是人在一个现实社会中生存的和谐,也就是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与高校持续发展的深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大学精神缺失的现实,本认为弘扬与培育大学精神是高校持续发展的深层问题。首先从多层面阐述了现代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在高校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阐析了当前大学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影响高校生存与持续发展的严重后果;最后阐明了弘扬与培育大学精神关键在于教育制度创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