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采用矿相薄片制备方法暴露出“黑漆古”矿化层。矿相显微镜下偏光观察,此矿化层透光、且具有原金属的α与δ痕像及较多圆形颗粒,说明此矿化层是铜镜自身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附加在镜面上的沉积物或镀锡层腐蚀产物。此矿化层的SEM能谱分析显示,α与δ痕像以及圆形颗粒在成分上是十分相近的,是高Sn、低Cu并含有一定量的Pb、Si、Fe。XPS及XRD分析结果显示铜镜“黑漆古”表面以SnO2细晶为主要组成。以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铜镜表面“黑漆古”中“痕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矿相薄片制备方法暴露出“黑漆古”矿化层。矿相显微镜下偏光现察,此矿化层透光、且具有原金属的α与δ痕像及较多圆形颗粒,说明此矿化层是铜镜自身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附加在镜面上的沉积物或镀锡层腐蚀产物。此矿化层的SEM能谱分析显示,a与a痕像以及圆形颗粒在成分上是十分相近的,是高Sn、低Cu并含有一定量的Pb、Si、Fe。XPS及XRD分析结果显示铜镜“黑漆古”表面以SnO2。细晶为主要组成。以上研究结果对探讨“黑漆古”形成机理提供直接证据。进一步表明矿化层的形成是在铜镜埋葬环境下腐蚀作用的结果,发生了氧化-络合-凝胶析出及脱水等一系列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镔铁"新考     
“镔铁”作为一种高质量的钢铁制品在中西技术文化交流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镔铁”最早文献记载于隋代的《不空弱索咒经》,见于史书最早为初唐的《周书》、《隋书》。唐代惠琳《一切经音义》有“镔铁”最早的词义解释。“镔”字除了外来语直接音译以外,也可解释为来自局宾的铁。“镔铁”频繁出现在各种古代文献中,其中作为物产出现最多。史料记载的“辽以镔铁为号”应是金人杜撰;元代“镔铁局”只是借用“镔铁”这个名称,仅仅是对来自中亚、西亚的色人铁匠们进行管理的一个机构;哈密“噢铁石”的记载,经考证可能是陨石或者坩埚钢;太原府的镔铁坑(祠)应为一个7台铁遗址;镔铁制作的物品范围很广,不仅有兵器工具类,也有利用其精美外观特性制作的各种物品。南宋《云烟过眼录》中“金水总管造”镔铁小刀,是最早有关带花纹镔铁刀的记载。中国古代大量诗歌中,以镔铁为喻的篇章多谈及其锋利、表面花纹等特征。大马士革钢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表面花纹钢的代名词,以自然花纹为特征,更像是由中亚的布拉特钢加工得来,而由南亚乌兹钢加工得到的大马士革钢却很少见。“镔铁”不是“大马士革钢”的同义词,更接近于坩埚钢系列。无论从文物考古还是文献资料来看,中国中原地区一直缺乏镔铁生产的可靠证据。新疆冶金考古的新进展,应该能够为探讨镔铁的起源与传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试论《九章算术》的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九章算术》中问题的设计和组织,以及编著者设计和组织问题的总目标进行了研究,认为:(1)《九章算术》的题设有“表”、“里”两层含义。从表面上看,《九章算术》是应用题集;从深层看,它是一部钩沉索隐,把握群数之赜,展开为数之道,并以象征形式表达“赜”与“道”的著作。(2)两层含义间的关系是,表层看到的实际应用问题是深层探讨和表达数之“赜”、数之“道”时观象的对象、取象的借鉴和表象的形式。(3)《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于日本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化学史》进行了分析评论,认为该书具有的主要特点是:(1)时代性,概括了直到1992年以前的最新研究成果;(2)严谨性,运用文献丰富,以求得出严密结论;(3)辩驳性,注意从不同见解的争论中进行阐述,自然得出结论;(4)社会性,注意把化学发展置于整个社会中考察,揭示深层动因;(5)比较性,注意把中国化学发展置于世界范围考察,体现中国的特点和作用;(6)形象性,运用相当丰富的图片进行叙述,具体、生动;(7)日本视野性,以日本学者特有的角度阐述中国化学发展,具有独到之处。文章还指出了该书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6.
古青铜热处理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我国古代青铜镜是否存在热处理工艺,是一直有着不同看法的。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试验。其主要收获是:使用淬火、回火的方式获得了与古镜基本一致的组织,从而证实了我国古镜进行过热处理;同时更正了某些学者以为锡青铜高温回火组织类于其高温退火组织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该文运用近30年来出土的文物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论述了中国古代对滑石认识与利用的水平和历史规律。全文分四个部分:(1)滑石利用的发展曲线;(2)滑石的用途;(3)滑石的品种和地理分布;(4)文献中记载的滑石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算家认为数学知识源于生产实践,由“圣人则之”,即庖牺画八卦;为合六爻,作九九;后又有黄帝、隶首等人继续推广和发展,其中刘徽指出“隶首作数,其祥未闻”。数学的功用具有三个分层递进式的认识:(1)用于解决生活和生产实践问题“算在六艺”,而且包括一贯的“观象授时”国家行为;(2)理解世界的途径和研究数学的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3)刘徽为数学而数学“以阐世术之美”观点。该阶段的数学思想更多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社会”:哲学抑或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科技与社会”早已成为科技哲学中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关于它的学科性质迄今依然未见辨明。本文认为,“科技与社会”既与科学社会学迥然相异,也与STS界限分明。“科技与社会”的学科定位当是哲学性质的。主要理由有三:(1)“科技与社会”是科学观的主要组成部分;(2)保持“科技与社会”特点的需要;(3)增加“科技与社会”理论深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时间单位年的符号a属于“中国特色”,英文中一般使用y(或yr)。中、英文两类期刊中用于表达时间的符号a具有不同的含义。英文期刊中a表示“之前”,是单词ago的缩写,它必须与其他字母相结合才具有时间符号的意义;中文期刊中则表示“年”,认为是拉丁文annus的缩写,被用作一个独立的时间符号。国内地学期刊中出现了一些与此相关的尴尬情形:包括与国际脱轨;岁符号冗长;年、岁概念混淆;语义不明等。建议用y(或yr)作为“年”的符号,而让a(或ya)作为“岁”的符号。  相似文献   

11.
“白疕”最早见于王肯堂《证治准绳》,但系指一种症状。作为独立的病名则最早见于祁坤《外科大成》,现被作为规范病名来使用。中医古籍中的“牛皮癣”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西医进入中国后,使用了“牛皮癣”来指代银屑病,一度造成认识上的混乱。“疕”最早见于青铜器“昆疕王钟”,甲骨文中实无“疕”字。《诸病源候论》中的“干癣”“狗癣”“白癣”与白疕相似性较高,“松皮癣”“风癣”“白壳疮”“银钱疯”在中医古籍中的记载与白疕差别较大,不宜视作白疕的曾用名。  相似文献   

12.
《道藏》中的两种磨镜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收录于<道藏>之中的<上清明鉴要经>和<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两部经书所记载的两则磨镜药史料的考证分析,提出至晚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已经发明了用锡汞齐镀镜的技术,其技术很可能由方士或道士在炼制黄金白银、金丹大药的过程中或社会小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在宋代之前,用锡汞齐磨镜的技术仅仅在部分炼丹道士中应用流传,宋之后由于道教外丹术的衰落,用锡汞齐磨镜的技术流传于民间.  相似文献   

13.
东京国立博物馆针灸铜人研究的突破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的等身高针灸铜人,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日学者多认为系由中国古代传去的--或以为是宋天圣铜人,或认为是明正统仿宋铜人.1989年日本学者根据新发现的关于日本幕府医学馆针灸医官铸针灸铜人的史料记载,对这具针灸铜人的制作年代及制作者提出了新的观点,但仅此一条史料还无法解释其他相关的疑团.近年来作者从该铜人外形特征、经穴数量、穴名书写特征、经穴归经以及经穴定位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以大量更直接的证据及可靠的旁证证明:该铜人系日本幕府医学馆针灸医官奉幕府之命,于1809至1819年间铸造.  相似文献   

14.
艾火与天火——灸疗法诞生之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代的中国人为何利用火发展出灸疗法来治病 ?艾草为什么成为灸疗法的主要燃料 ?在鬼神祟祸、成为疾病最主要来源的时代里 ,燃烧艾草后灼伤人体局部以治疗疾病的灸法到底是从哪里诞生的呢 ?灸法的操作中所涉及的火主要有 :艾火与天火。艾草最早的别名“冰台”,古人以冰制的透镜或青铜凹面镜引取太阳之火 ,艾是引火的燃料。熏之以艾 ,祓除不祥 ;艾草相当普遍用来驱毒气 ,其燃烧之后产生的气味也可以用来驱逐疫鬼罢。而灸法的诞生曾由占卜的过程得到灵感 ,巫者将灼龟观察兆纹与人体表面的血脉形象取得模拟想像。灸法使用不同的火源会产生不同的疗效吗 ?古代医家又为何坚持利用太阳之火 ?太阳之火在古代象征纯阳之洁气。透过阳燧这样通天的器物 ,汲取纯阳之气点燃属温热的艾草进而驱除疫鬼。操作阳燧的技术垄断于巫师手中 ,灸法无疑诞生于引取天火的仪式氛围。而大量出土的有关“”的文献与天火的信仰密不可分。换言之 ,火论与气论的关系 ,不仅涉及灸法的起源 ,同时 ,也是古典医学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15.
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公元402年),当北魏在柴壁打败后秦部队时,太史令晁崇上奏“月晕左角”的天象,并预言带角的动物将暴死。稍后,竞如晁崇所料,发生大疫,部队的数百头牛只,同日皆死于路旁。根据推算,当时绝无发生月晕左角的可能,再就事件中的人物加以分析,竞发现牛疫的发生似乎带有强烈的人为因素,而天象是被当做影响军事决策的工具。此事件突显中国古代天文与军事的密切关系,因此该文希望藉此个案,讨论中国古代星占对战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古代金属中的合金元素--铜、锡、铅、砷、锑等的数值大小和变化常被用来标识合金化水平和冶炼工艺以揭示技术进步的过程.然而,这些合金元素的含量在特殊情况下会高到超出普通铜合金的正常值或在金属表面富集,技术本身很难清楚地解释这类现象.文章通过系统总结、比较、分析了世界各地有关锡、铅、砷、锑等合金元素在金属中出现的特别用意,试图从视觉效果--对颜色追求的角度来理解有关合金和表面处理技术产生的意识形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试论月龄历谱的数理结构及编排规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借鉴天文历算及历谱编排的有关知识,试图提供一种被称为月龄历谱的数理结构模型(数表),以作为对具有某些月龄特征的词语的研究工具。其用途:(1)由这些月龄词语的干支差直接得出它们可能的年代间隔;(2)可用于编排相应的月龄历谱(如金文历谱、某些甲骨文历谱等);(3)能对月龄历谱(如“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的西周金文历谱)方案中月龄词语的月龄范围及年代间隔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8.
“验历”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改革中重要环节之一。验历的内容从汉代使用日月天象扩展到唐宋时代使用五星天象,这不但反映了历法技术上的进步,而且也揭示了五星占与历法的互动关系。通过对10世纪末宋代《乾象历》验历过程中使用的汉以来的五星天象的考证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的五星占不仅仅具有星占学上的意义,而且具有历法上的意义,五星天象观测成为促进历法改革的重要的技术上的因素。研究表明,古代的五星天象记录绝大多数是可靠的,是当时的实际观测描述。出于政治目的而伪造“荧惑守心”和“五星会聚”的情况当是特例。另外,中国古代历法改革,既是科学活动,又是国家政治活动。历法及其天象推算技术(如五星天象),总是在这种技术与政治、国家与科学的张力中得以进展,并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9.
古历“金水二星日行一度”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中国古代历法中关于“金水二星日行一度”的说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同时对西方古代天文学关于金水二星运动的描述也加以比较分析。指出:“金水二星日行一度”是古代中外天文学家的一种普遍观点,这是与当时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必然结果,我们并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一种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