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对秦岭金矿杨砦峪矿区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矿石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围岩蚀变以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其中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以黄铁矿化石英脉型为主。在矿石中,黄铁矿为主要的金属矿物,石英为主要的脉石矿物。自然金为主要的含金矿物,以及微量的碲金矿,它们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多以裂隙金和包体金为等形式赋存于矿石中,粗粒金相对较少,细粒金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张俭华  王丹丹 《广东科技》2010,19(10):172-174
海南省屯昌县中建金矿区位于琼中隆起北侧,昌江-南吕深大断裂与屯昌断裂交切部位之东侧,屯昌岩体与琼中岩体之外接触带之中。矿区南北长7km,东西宽2km范围内,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硅化破碎带共有28条。近矿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等。矿体与闪长岩脉密切关联。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和石英硅化破碎带型。  相似文献   

3.
东沟金矿赋存于燕山期的绿片岩、石英岩中,严格受E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等。具有较明显的蚀变分带,至中心向外分为黄铁绢英岩、石英绢云母和青磐岩化带。蚀变演化可划分为早成矿期、中成矿期、晚成矿期蚀变。金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尤其与硅化、黄铁矿化和绢英岩化最为密切,为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4.
金长沟金矿泥盆系舒家坝组第三岩性段。区内金矿体矿石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局部地段硅化极强部位为碎裂状石英脉型;铜矿体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所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其次为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绢云母化等。对主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地虎铜多金属矿位于从江地虎—翁浪—摆容韧性剪切带上,赋矿地层为下江群甲路组地层,围岩蚀变强烈,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和绿泥石化,其次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矿石矿物主要在热液成矿期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生成,矿体形态受该剪切带及其之上的次级褶皱联合控制,蚀变体控制着含矿带和含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6.
甘肃礼县火吉坪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百雄  杨根生 《甘肃科技》2009,25(17):44-46,28
礼县火吉坪金矿床赋存于石炭系第四岩组和第五岩组。金矿化明显地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所见金矿体多赋存于北东向断裂带上。矿体与煌斑岩脉相伴,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少量绿泥石化,白云母化、黑云母化、碳酸盐化、毒砂化为特征。矿石类型含金构造角砾岩型矿石和含金碎裂岩型矿石二大矿石类型。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源、含矿热液运移机制、矿质沉淀积聚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7.
李红松  史宝堂  闫金苗  谢一波  李萍 《科技资讯》2015,13(3):116-117,119
上宫金矿床的矿石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复杂,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和碲金矿。金的赋存状态有两类,即可见金和次显微金。物相分析结果标明,金矿物多以粒间金和裂隙金的形式赋存,包裹金相对较少。石英和黄铁矿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主要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铁白云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分带现象明显,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蚀变带中心金矿化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大宝山斑岩型钼矿床围岩蚀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振伟 《甘肃科技》2007,23(9):103-104
大宝山斑岩型钼矿床发生了强烈的围岩蚀变,与钼矿床有关的典型蚀变以面型为主,局部迭加带状蚀变。蚀变类型有:钾长石-黑云母化、石英-绢云母化(石英-白云母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粘土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化(青盘岩化)、水黑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各种类型互相过渡,互相迭加,呈现了多期多阶段的蚀变特征,而钼矿化的富集在空间上与石英绢云母化带吻合。  相似文献   

9.
李江龙  岳珊珊  颉军强 《甘肃科技》2012,28(8):32-34,56
黑水沟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北、中秦岭接合部位,处在北秦岭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以南与中秦岭金铁汞锑铅锌成矿带以北的结合地带.赋存于丹凤群地层中,为一岩浆活动提供热能、受断裂构造带控制的复合热液型金矿,是近年发现的小型金矿床,通过勘查有望扩大为大型的金矿床.该矿由五条矿带组成,矿石类型分别为:黄铁矿(方铅矿)化蚀变岩型、黄铁矿方铅矿石英脉型和块状硫化物型.围岩广泛发育有硅化、绢云母化、大理岩化、碳酸盐化、黄(褐)铁矿化和方铅矿化,其中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与银金成矿关系最密切.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白银厂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厂铜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地槽东部火山岩系内,区内火山岩发育。矿床受区域构造控制,矿体呈扁豆状、透镜状、似层状、脉状等,产状与地层大体一致。矿石构造以块状、浸染状和脉状为主,结构以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和交代结构为主。近矿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为主;远矿围岩蚀变以铁白云岩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其次是闪锌矿、方铅矿以及少量磁铁矿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的野外槽探和钻探研究,结合显微镜分析,查明辽宁省黄沟铀矿田矿化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水云母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硫化物化和碳酸盐化.铀矿化形成典型蚀变矿物组合:绿泥石+石英;绿泥石+水云母+石英;绿泥石+钠黝帘石+石英;绿泥石+水云母+赤铁矿+石英.水云母化应早于铀成矿期,为铀成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绿泥石化和赤铁矿化为成矿期蚀变;富矿主要与赤铁矿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等密切相关,其中赤铁矿化与绿泥石化叠加在一起对铀矿化作用显著,且近矿围岩蚀变强度越大、种类越多、叠加越多,则铀矿化越富.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外贝加尔裙皱系与大兴安岭褶皱系的交接地带,中生代火山岩带相对隆起区,德尔布干成矿带中段的乌山斑岩铜钼矿床是一大型以铜钼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其围岩蚀变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蚀变范围7km^2,分带为: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水白云母化带、伊利石—水白云母化带。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碳酸盐化,次为黑云母化、高岭土化、白云母化、硬石膏化。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床围岩蚀变类型与蚀变分带地球化学特征,将近矿、远矿蚀变围岩与紫红色安山岩进行对比,以Al_2O_3为惰性组分,利用标准化Isocon图解法对围岩蚀变过程中物质组分带入、带出进行质量平衡计算;分析微量元素的迁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蚀变的空间位置关系自内向外可以划分为3个蚀变带即钾硅化-绢云母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其中与矿床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绢英岩化带;岩浆热液沿裂隙侵位交代围岩,近矿蚀变围岩中各组分质量变化都非常明显,Mg O,P2O5,TFe2O3,Ca O和Na2O组分都在蚀变时随热液大量迁出,而SiO_2和K2O则在热液对围岩进行交代过程中保留下来;近矿蚀变围岩多发生硅化、钾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蚀变;近矿蚀变围岩中明显减少的组分TFe2O3,Mg O和P2O5在远矿蚀变围岩中都略有增加,Ca O质量分数显著上升,SiO_2质量分数减少;远矿蚀变多发生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近矿蚀变围岩轻重稀土分馏最强,远矿蚀变围岩轻重稀土分馏减弱;近矿蚀变围岩主要富集U和Th等高场强元素,多强烈亏损Ba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其中La,Ce,Sr,Nd,Zr,Sm和Y元素从近矿围岩中组分流失而在远矿围岩处相对富集,具备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地球化学与围岩蚀变特征。  相似文献   

14.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新发现的位于冈底斯中段的大型铜(金)矿床.其矿化围绕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石英闪长玢岩及其环带状蚀变带分布.薄片研究表明:矿体由内至外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强烈硅化、绢云母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形成了大范围的矿化.雄村铜(金)矿与矿区北西向构造带上多处矿体的特征相似,为一由角闪石石英闪长玢岩杂岩体侵入而形成的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何家湾金矿属碧口-阳坝元古宙华力西-印支期铜金(钴)成矿带,赋存于长城系碧口群阳坝组绿片岩地层中,产出于北东向断裂带中,矿体规模较小,品位高,矿石类型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型,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含金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唐敏  任永国 《科技信息》2011,(33):I0317-I0317,I0330
东岔-宽平金矿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豫西台隆西段的崤山-熊耳山古地块,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中元古界熊耳群及第四系,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走向为NW向、NE向和近EW向。矿床类型为构造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蚀变是硅化、碳酸盐化。论文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本区构造蚀变破碎带内具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强烈发育,且伴有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的地段是找矿的直接标志。物化探异常集中区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西岭金矿是胶西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它位于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北端。矿区内发育的矿体赋存于中生代花岗岩中,矿体严格受断裂带控制。受热液蚀变作用影响,矿体围岩蚀变发育,主要发育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等蚀变,且蚀变分带明显。蚀变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化的强弱与蚀变带的宽度及蚀变发育程度具正相关性,金矿体主要赋存在黄铁绢英岩中。本次研究选取贯穿蚀变带的钻孔岩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蚀变过程中主微量元素有规律的活动,改变了热液流体的酸碱度,破坏了金络合物,使Au元素富集沉淀。  相似文献   

18.
张玉冰  方芳 《科技信息》2010,(35):289-289,291
杨树沟金矿区位于秦岭构造带北秦岭亚构造带加里东构造带的中段,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古生代二郎坪群,矿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走向均为北西向,矿床类型为构造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围岩蚀变以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为主,矿体多呈舒缓波状,构造破碎带、韧性剪切变质带是找矿的直接标志,可用于知道本矿区和类似矿区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9.
黄泥坑金矿为近年在钦杭成矿带南段广宁-罗定断裂带内新发现的金矿,基础研究几近空白。主要对黄泥坑金矿矿石和围岩进行系统显微岩相-矿相学研究,并结合SEM-EDS形貌和成分分析,查明其矿物生成序列,为限定其矿床成因提供证据。研究表明,黄泥坑含金石英脉型矿体产于绿片岩相变质的寒武系水石组砂岩中,主要的围岩蚀变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主要矿石矿物包括银金矿、毒砂、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辉钼矿和硫锑铜银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碳酸盐矿物、金红石、磷灰石、锆石和独居石等。根据矿物相互穿插交代关系和化学成分差异识别出了4个主要成矿阶段:(1)绿泥石-绢云母化阶段;(2)黄铁矿-毒砂-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黄铁矿-毒砂-银金矿阶段;(4)碳酸盐化阶段。其中银金矿呈颗粒状和裂隙状产出于黄铁矿和毒砂之间,主要出现在黄铁矿-毒砂-银金矿阶段。黄泥坑金矿矿床地质及矿物生成序列与造山型金矿一致,初步认为黄泥坑金矿为钦杭结合带南段的一个典型的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甘肃拾金坡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拾金坡金矿床产于拾金坡复式花岗岩体内,受东西向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具有强烈的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蚀变特征.岩体、构造、热液控制金的富集与成矿.据矿体产出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和金属矿物组合判断,该矿为含金石英脉型,属中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时代属海西中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