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人认为,近来伊核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与伊朗强硬派内贾德上台,特别是他经常“放炮”、“走火”不无关系,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伊朗与欧美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关系急剧恶化确实始于内贾德担任伊朗总统之后,一般的评论认为,内贾德总统强烈的意识形态取向、保守的宗教与政治态度、毫不妥协的民族主义诉求,也许还  相似文献   

2.
自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报告给联合国安理会以来,伊朗并未显示出妥协的迹象,并多次放出狠话。2月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表示,我们并不惧怕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不是世界末日。2月11日,伊朗总统内贾德在接受《今日美国》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相信那些希望实施制裁的人将比我们失去的更多”。3月8日,内贾德向集会民众说:“如果有人试图侵犯我们的权利,伊朗将在他们额头上打上耻辱的标记。”同日,出席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的伊朗代表团团长贾瓦德·瓦伊迪表示,美国可以对别国施加伤害和痛苦,但它自己也容易受到伤害和痛…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25日,伊朗内政部正式宣布德黑兰市市长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消息传出,支持者们欢呼:“简直是一场海啸!”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经历普通,气质平平,外表也毫无出众之处,他是如何从默默无闻一举成名的呢?  相似文献   

4.
新事 新言     
“媒体的使命就是真主的使命”,“这样的媒体是个战士,应该站在全世界受压迫者一边”,“揭露敌人宣传幕后真相是你们的坚决任务”。——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出席伊朗首家英语新闻台的开播仪式时,希望该台能做“战士”。  相似文献   

5.
新事 新言     
《世界知识》2008,(12):11-11
“(以色列)不久将从地理图景上消失:”——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在德黑兰出席纪念伊朗前最高领袖霍梅尼逝世19周年的集会上,告诉与会外国来宾,以色列在60年的“掠夺、侵略”后,已经走到尽头。  相似文献   

6.
堂正 《世界知识》2008,(7):32-33
3月2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访问伊拉克。内贾德上台两年多来,多次向到访的伊拉克总统和总理表达了访伊拉克的愿望,由于条件不成熟,延宕至今。这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以来伊朗首位总统访问伊拉克,此访无疑是两伊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7.
标签新闻     
新事 新言“害怕?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可能性非常低……伊朗已经清楚表明,任何人如果要攻打我们的国家,将会受到严惩。”——伊朗总统内贾德在接受美国ABC电视台访问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8.
关于美国要对伊朗动武的风声不断,尤其是美国派出“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前往波斯湾之后。但事情又有另一方面。1月15日,路透社援引沙特阿拉伯的消息,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带了封信给沙特政府,希望沙特能帮助缓和伊朗与美国间的紧张关系,还说,这封信是由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伊朗总统内贾德写的。第二天,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称,只要伊朗不干涉伊拉克与黎巴嫩事务,美国愿与其改善关系,这与以前将停止铀转化作为条件相比,让步巨大。同一天,美国摔跤队员抵达德黑兰参加比赛。1月28日,  相似文献   

9.
外刊要论     
伊朗俾路支省叛乱的发展AlexVatanka(简氏信息集团编辑)FatemehAman(美国Farda电台记者)伊朗东南边陲的俾路支省暴力事件频发,并呈不断扩大之势。逊尼派穆斯林组织真主旅(又称“安拉之战士”)在实施暴力事件中首当其冲,其特点是暗杀或绑架伊朗政府派往俾路支省的军事人员和政府官员。从2003年起引起各界关注。真主旅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大案,甚至企图暗杀在当地访问的伊朗总统内贾德。伊朗俾路支省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宗教格局中逊尼派居于多数,这些因素都成了当地不断发生叛乱的主要原因。内贾德对叛乱的强硬立…  相似文献   

10.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那些压迫势力将会消失,而伊朗人民将会存留下来。任何靠近真主的力量都会生存下来,任何远离真主的力量都会像埃及法老一样消失。就今天而言,美国、英国和以色列这三个国家,由于他们远离真主的教导,将注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这是一个神圣的承诺。”——伊朗总统内贾德2006年12月20日在伊朗西部城镇发表演讲时这样说。“对于伊朗,如果有任何军方或者政府官员宣称萨达姆曾下令使用了常规武器,或者特种武器,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化学武器,我将非常光荣地表示愿意对此负责。”——萨达姆在法庭上首次承认自己应该对利用化学毒气袭击伊朗一…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博尔顿8月22日表示,美国不打算停止、并可能采取其他措施向伊朗施压。一天后,欧盟就高调与美国唱起了反调。8月23日,欧盟同意向伊朗提供1800万欧元的援助,其中包括对伊朗私营部门进行援助,以帮助抵消美国对其制裁的影响,挽救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报道称,欧盟此举反映出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5月放弃的伊核协议的高调支持。这是欧盟预算中为伊朗制定的5000  相似文献   

12.
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邀请,伊朗总统内贾德于9月24日访问了哥大并做演讲。这是一场注定充满争议的活动。由于先前被报道发表过关于"摧毁以色列"以及否认二战期间出现过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事件的敏感言论,内贾德在国际社会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3.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犹太政权的建立是世界压迫者反对伊斯兰世界的举动……正如教长(霍梅尼)所说,以色列必须被从地图上抹掉……伊斯兰世界绝不允许它的历史宿敌生存在它的心脏地带。”——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10月26日的言论,引起了以色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口诛笔伐。这也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新闻图片     
《世界博览》2012,(3):20-21
正内贾德:@查韦斯当伊朗总统内赛德遇到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你懂的。英国媒体1月9日报道,两人见面时交谈甚欢,多次拿美国开玩笑,不仅称其是魔鬼,还嘲弄地说伊朗和委内瑞拉的会面足以让美国发疯。内贾德称赞查韦斯是"对抗帝国主义的胜利者"。多位美国官员曾表达过对内贾德此次拉美之行的担心。两个都要"将对美帝斗争进行到底"的国家,其社会现状和文明程度却显示不出任何足以对抗美国的证据或理由,让人不得不怀疑两位领导者各种硬气、别致的强硬言论,背后其实是"内虚"。  相似文献   

15.
从德黑兰出发,沿着高速公路向南约300公里,荒漠中有一个名叫纳坦兹的小镇坐落在绿洲上。在海拔2500余米的纳坦兹,春天的脚步姗姗来迟,草场刚刚泛绿,果园里梨花如雪,和远处雪山相映成趣。放眼四望,赭红色的小山坡上,防空高射炮隐约可见。4月9日这天,伊朗总统内贾德在纳坦兹铀浓缩基地以伊朗国旗和原子标志为背景的讲台上,兴高采烈地对外宣布,“从今天起,伊朗已经加入有能力进行工业规模核燃料生  相似文献   

16.
背景1985年~1986年间,里根政府违反国会禁令,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作为伊朗释放美国人质的交易,并将部分所得款项秘密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该事件的披露使里根政府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1987年11月18日,美国国会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最后调查报告认为里根对“伊朗门”事件负有根本责任。1988年3月,美国联邦陪审团对卷入“伊朗门”事件的前政府官员正式提出起诉。1990年2月16日~17日,里根就“伊朗门”事件做了为时两天的录像作证,仍否认他知情。人们将这一事件与尼克松“水门事件”相比,称作“伊朗门”事件。下面是美国著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在他的新著中披露的有关细节。  相似文献   

17.
储昭根 《世界知识》2011,(23):46-47
2011年11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发布报告,公布了一份伊朗制造核武器的详细时间表。该报告认为,至少在2003年年底之前,伊朗曾“有组织、有系统地”从事“与核爆炸装置有关的”活动,并依据“可信”证据,伊朗目前仍“从事核爆炸装置研发相关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计划可能具有军事用途表示了“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18.
伊朗核危机爆发前,人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伊朗在世界政治中和近现代外交史上的特殊地位。如今,关于伊朗核危机的报道充斥媒体,公众对伊朗外交的兴趣急剧升温。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外交舞台上的惊人之举增加了外界对伊朗外交谋略的神秘感。实际上,伊朗上个世纪接二连三地同世界强权进行外交博弈,屡创佳绩,其外交谋略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德国宣判旧案引发欧伊外交风波;欧盟欲继续『批评性对话』;伊朗也表现出『适度的克制和谨慎』。 4月29日,欧盟外长理事会宣布将中止同伊朗的部长级接触。此前,欧盟各成员国(除希腊外)还相继召回了其驻伊朗大使。欧伊关系急剧降温。矛盾的导火线欧伊矛盾是由德伊矛盾引起的。1992年9月17日,在德国柏林市中心一家叫米科诺斯的饭店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三名流亡的伊朗库尔德反政  相似文献   

20.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以色列)不久将从地理图景上消失。——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德黑兰出席纪念伊朗前最高领袖霍梅尼逝世19周年的集会上,告诉与会外国来宾,以色列在60年的掠夺、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