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魏晋六朝玄学、佛学影响下的早期山水画理论及其所表述的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并论述了魏晋六朝山水诗对早期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王维水墨山水画,分析王维水墨山水画的技巧及王维对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创作需要将自然景观转换成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基于黑龙江地域独特的自然景观,以此为素材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已形成明显的个人风格。从黑龙江省自然景观向山水画转变的线与皴的艺术表现、墨与色表现、意象与心象的艺术表现等方面,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及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笔者酷爱绘画,热爱自然山水,将全部的情感寄托在山水和“山水画”之中。喜欢利用一切机会。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感悟大自然的壮美与灵秀、风骨与神韵,从大自然中汲取无尽的养分,充实和体现到我的山水画中。喜欢追求一种“无法则大法”的艺术境界,追求与众不同的表现技巧,追求心灵的净土,追求画中的哲理,喜欢将古风与时代气息结合起来表现在画中。  相似文献   

5.
由于程门浅绛彩的绘画风格带有浓郁的"新安画派"特色,而"新安画派"的艺术精髓来源于传统中国山水画,在构图、留白、款印等以及对于作品意境的营造和烘托上,浅绛彩与中国画有着血脉相连的传承关系,因此研究程门浅绛彩山水的艺术特色,必然要追本溯源,与传统中国山水画相结合,从传统水墨的线条中去寻找程门浅绛彩在构图、意境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独特神韵。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从人物画中逐步脱胎而成为一个独立画种以来,一直在创新。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创新要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走一条借古开今之路,要"外师造化,中得心凉",使之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和个人特色的风格。景德镇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瓷画与传统山水国画,可以说只是在材质上有所区别,绘画技法、审美取向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丰富而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真心投入其怀抱,可以得到艺术的灵感和心灵的净化.中国山水画写生是艺术创作的前提,走进大自然、领悟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精神和人类精神的契合点,是每一位画家的共同追求.一位优秀的山水画家,必须在懂得古人之理法的同时,懂得自然之理法.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掌握古人之理法要经由临摹,而掌握自然之理法要通过写生.  相似文献   

8.
肖国崇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67-67,83
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不能只靠特殊技法,创新有赖于笔墨功夫的精深,有赖于对自然山川的深悟,有赖于学识修养的高深,有赖于“艺高人胆大的气概。”  相似文献   

9.
青绿山水是我国山水画艺术的古典形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民族风格,其色彩缤纷的审美品质对今日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王云泉为代表的王氏山水多以江南水乡,田园山村为构图题材。有着非常扎实的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底蕴,笔墨、设色、构图位置得古人之妙,作品古朴中又透着时代气息,气势磅礴中又有一股清润之气,格调高雅又别有情趣。其在陶瓷画面中,将传统山水画技法注入现代审美意识,形成特有的韵味和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神韵。  相似文献   

11.
<山水纯全集>是宋韩拙论述山水画理论的著作.长期以来理论界认为此书抄袭前人之说太多而无任何学术价值.但笔者认为韩拙在山水画的学习观方面见解独特,其采纳百家之长,弃其糟粕以及坚持"求古法、写真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值得后人借鉴.同时批判了韩拙"凡学画者先执一家之体法,学之成就,方可变易为己格"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同时也是颇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中弥漫着诗意;他的山水诗又有着明显的画面布局的特征。本文将深入分析王维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顾炳荣 《科技信息》2008,(11):180-181
中国古典园林滥觞于商周,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世界园林文化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她不仅综合了许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刻、植物学、园艺学等,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便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而成为世界园林奇葩的根源!用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段话来讲,研究中国园林,似应先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入手,则求其体,现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本文试再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哲学思想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古代山水画及其题画诗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题画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与山水画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诗歌艺术。本文从美学的视角,宏观上论述山水画与题画诗在形式上的相似点与艺术表现上的不同点。从而揭示了它们融合的必然性以及由此达到的审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施闰章为清初著名诗人,不仪有清新优美的田园、农事诗歌,充满农村乡土气息,韵味悠长,而其诗集中也还有许多描摹自然山水的诗歌,于山水诗中寄托着自己的山水情怀。这些优美的山水诗,犹如一幅幅逸笔草草,气韵生动,不求形似,自娱其神的泼墨淡染的文人山水画。而其山水诗歌亦具有求其气韵,不求形似雕琢;情景交融;清新简朴,婉转悠扬,灵秀隽美的艺术风貌和丰富而悠然不尽的情蕴。  相似文献   

16.
祖国山河峻秀优美,雄奇壮丽,无处不可以入画。奇峰峻岭,山川河流,田园村舍,楼台亭阁,奇树异草无一不是美丽的山水题材。青花山水无疑成为了陶瓷艺术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取于自然,但比大自然的山水更凝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陶瓷山水画创作要求作者对前人的继承和学习,对西方风景画中自然景物的真实色彩设色的吸收,对陶瓷颜料和工艺熟练地运用和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独特体验与提炼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创作至宋代趋于成熟并达到鼎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山水景象,画家通过对自然的感受来描绘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与理想。充分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对后世山水画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山水画包括人与山水两大因素,这两者在山水画中体现出作者期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本文拟从宋代著名画家存世画作中,分析宋代山水画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余高专学报》2008,13(2):F0004-F0004
我国著名山水画家傅二石1936年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195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美术系,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79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从事国画创作。曾任山水画创作室主任。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傅抱石纪念馆名誉馆长,江苏省美术馆及南京博物院艺术鉴定顾问,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江苏文德山水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20.
康熙青花山水瓷画是青花山水瓷画发展中的巅峰,其艺术特色深受"清初四王"山水画的影响。"清初四王"是康熙时期最有影响的山水画派,在其影响下,康熙青花山水瓷画呈现出仿古、渗入西法和程式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