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磊 《科技信息》2007,(32):210-210
关联理论是近年来影响较大的认知语用理论。它关注的核心是交际与认知,是一种研究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的方法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语言的解释性用法。它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的依据就是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王伶伶 《科技信息》2009,(33):249-249,256
用关联理论来解释话语中的关联性是现代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试图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基础来理解某些非关联性对话中的关联性,使原本模糊不确定的语言在一定语境下变得明确清晰,从而完成交际过程,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3.
幽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可从指示语、言语行为、预设、会话含义、礼貌原则和关联理论等方面来探析认知语用规律和幽默的关系。这对英语交际和语言教学具有启发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幽默是一种艺术,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言语幽默的产生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及特定语境因素。本文将运用语言学理论,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幽默作用),关联理论等方面来探讨幽默的语用规律。  相似文献   

5.
厄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率先把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提出了关联的翻译观,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译者应对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进行推理,寻找最佳关联性,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译语读者,从而产生最佳语境效果.只有原交际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需求在认知环境的相关方面与原文相似,才是成功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言语交际中协调人际关系与合作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交际中的润滑剂。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过程,以关联性为取向。本文试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委婉语进行重新解读,尤其注重从关联理论的语境的角度浅析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及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7.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关联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同语是日常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很特别的话语表达方式。基于会话合作原则的会话含意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修辞现象,通过用关联理论的观点来对同语进行分析。同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实现信息意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话语分析与语用学的关系,话语分析与语用学都关注语境的作用,话语学需要语用原则如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原则来指导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与关联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是一种认知现象。关联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隐喻含义的阐释及其推导过程。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拓展了以往的隐喻理论,同时进一步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关联二原则及关联性的两个决定因素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来解释运用英语委婉语时的人类认知过程.运用委婉语时,交际双方始终遵循关联原则,期待或假设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值得付出努力去处理.受话者力图以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正确理解话语的目的,但委婉语间接、模糊的特性所要求的额外的处理努力,会被运用委婉语时所产生的额外的语境效果抵消.可见,关联理论对委婉语的理解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关联理论对新闻导语的关联性进行探究,提示出新闻导语的关联性类型及其价值。主要揭示出导语的优化关联、语境关联和趣味关联,探究新闻表达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王蓉琦 《科技信息》2013,(36):98-98
幽默话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作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必须放在特殊语境中才会产生幽默,因此可以用关联论进行解读。本文首先概括了关联理论的理论框架,然后用关联论具体分析幽默话语中的实例,总结了产生幽默的两种情况: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旧语境与新语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董丹玲 《科技信息》2011,(17):227-227
间接言语行为是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个现象。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人们常常不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而要"转弯抹角"地间接表达。听话人该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呢?了解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正确推导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本文从礼貌的角度来解释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是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它把言语交际看成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认为从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性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关联翻译理论是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把翻译看成是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本文阐述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它对于古诗英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秀会 《科技信息》2012,(12):159-160
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用关联理论来解释人类交际和认知活动。作为一种交际和认知的理论,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释言语交际中的隐喻、幽默、反语、夸张等现象。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来分析相声、小品语言产生幽默效果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鄢璐 《科技信息》2007,(15):107-108
言语行为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言语行为又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动机是礼貌的表达所要说的话,尤其是命令,拒绝,批评和暗示之类的话语。日语是间接言语行为高度发达的语言,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主要是探讨婉转的表达方式,研究言外之意。本文紧密结合语境,考察了有“万能语”之称的“どうも”一词背后省略的言外之意,以及利用接续助词实现的省略句所间接表达的言外之意。本文从句式角度,紧密结合具体的语境,探讨了日语的间接言语行为与省略句的关系及其间接表达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避免了传统的礼貌理论的缺陷,它从认知的角度为礼貌言语翻译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刘妍 《科技资讯》2014,(35):225-225
"安慰"在交际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安慰是一种言语行为,通过以言行事实现以言成事。该文拟以言语行为理论与礼貌理论为指导,对安慰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揭示礼貌理论在安慰言语行为中的体现,关注得体的礼貌语言如何使安慰言语行为活动在友好和谐舒畅的氛围中进行。安慰是一种言语行为,通过以言行事实现以言成事。在使用安慰语言时,为使语言更加得体,常使用正面的词汇表达,礼貌理论在安慰言语行为中有一定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人们对“礼貌”的理解不尽相同,对“礼貌”的表达方式也产生了必然的差异。在众多各异的表达“礼貌”的言语行为中,仅从英汉对“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的不同理解出发,就引发了一系列各自的礼貌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