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外瑶语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这里讲的瑶语是指瑶族中使用的“勉”话,不包括瑶族中使用的其他语言。所谓“中”,是以我国原广西兴安县老书村村的“勉”话为代表说的;所谓“外”,是以泰国北部的“勉”话为代表说的。“音系比较”主要是指两者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三方面的异同,没有谈及瑶语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2.
八排瑶语属勉语的一个方言,因为称zau min,故名“邀敏”方言(《瑶语简志》译为“澡敏”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西北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约有五万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以来的瑶语(勉语)研究,经历了拓荒、普查、沉寂、繁盛、延展五个阶段,在瑶语(勉语)的分布概况、历时演变、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接触与比较等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今后应在田野普查、单点深入、方法创新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4.
瑶语构词法的研究,近年来渐为学者所注意,但对瑶语构词法的专文论述,特别是瑶语形态构词方式及其规律的研究至今亦未多见。我们根据手头的材料,作了一些分析和讨论,着重描写瑶语构词法的特点。美国语言学家伯尼尔(P?rnell)先生来广西访问时同舒化龙等同志谈及这方面的瑶语问题,我们谨以此作答,并请伯尼尔先生和其他瑶语研究者指正。从瑶语勉方言、金门方言、标敏方言和召民方言①的构词法来看,我们归纳起来有五个主要的构词特点。现分别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瑶族是个跨境民族,越南、泰国的优勉瑶族大多是明清时期从中国迁移出去的,与中国优勉同根同源,语言基本一致,但也表现出同中有异。文章主要就三地瑶族勉语的声调系统和变调问题做一初步比较,揭示其声调特点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6.
瑶语勉方言罗香土语念5’调的词包括非汉语词、早期汉语借词以及现代汉语借词三个部分。非汉语词、现代汉语借词中的5’调并非来自古次清声母字,早期汉语借词中的5’调多来自古塞音、塞擦音全清声母上、去声字。此结论异于5’调来自古次清声母字的旧说。这说明致使瑶语派调形成的原因多元化,值得学界重新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原与华夏族同居于黄河流域,是亲族关系,所以瑶族的语言尽管方言很多,仍归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语族瑶语支,瑶语中有很多词语与古汉语可相通,就证明了这一点。瑶人当周代时便开始由黄河流域南迁到长江流域。到了唐宋时代,瑶人又有部份南迁于两广地区。清代以后,又有部分自两广再南迁到云南以至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的北部。形  相似文献   

8.
建立新的现代音韵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延续了一千四百多年的传统音韵学抑或是近百年来的现代音韵学,其基础都是《广韵》音系.而现在我们证明了《广韵》及其原本《切韵》是一个综合音系.因此我们应该以新整理出的早于《切韵五十八年的齐梁金陵雅音《玉篇》音系为基础建立一个科学的合乎实际的新音韵学.  相似文献   

9.
范宏贵、刘志强著的《越南语言文化探究》已于2008年7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中越文化的交流、汉越语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含义的多种演变、越南人使用汉字-喃字-拉丁化拼音文字的发展过程,以及汉越语和汉字在越南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学习越南语的极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切韵》音系的性质,音韵学家历来看法不一,六十年代初曾有一批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过一次大讨论,随后周祖漠的“读书音说”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同。根据《切韵》时代的相关记载及语音发展史实,《切韵》所反映的音系是读书音的观点是最有根据的,这个读书音音系首先是一个规定性的“纸上音系”,同时又是一个口耳相传的“纸上音系”,当时的洛阳音有成为其音系基础的可能,但是体现在实际语音中,并无真正的标准音,“南腔北调”是当时唯一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先生,于一九三○年发表了他的《广西瑶歌记音》(简称(《记音》)。这是一本从语言学方面来研究瑶歌的专著,记录了一百九十七首“正瑶”的瑶歌,并用《切韵》与瑶歌进行了比较研究,关于汉语和瑶语比较研究的问题,我打算用另文讨论,现在就《记音》提到的瑶歌是不是汉歌的问题,谈一些愚见作为引玉之砖,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玉篇》音系论证《切韵》音系的性质,《切韵》音是以金陵音为主、折衷金洛两地雅音而成的一个旨在审音的理论系统,是不能付诸交际的。因此不能以它作为中古隋唐音系的代表。所谓个音学,也只能是理论音韵学。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娭毑”是汉语方言,它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称祖母;一是尊称老年妇女。综合各地汉语方言以及苗、瑶、畲、壮侗语的情况来看,“娭毑”有如下几种意义:称呼母亲;称呼祖母;称呼外祖母;对祖母辈的妇女的尊称;族人对外婆的尊称。“娭毑”主要在湘方言中使用;“(女哀)姐”主要在客家话中使用。就“娭毑”、“(女哀)姐”和“依呀”而言,至少可以说客家方言与湘方言、畲语、苗语、瑶语、壮侗语同源。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二年冬,笔者到广西上思县调查瑶语时搜集到一首《元国歌》。这首历史瑶歌情感深厚、含意深刻,是瑶歌园地里的一朵久开不败的香花。由于它是用词兼瑶汉的语言写成,比较难读难懂,仅有少数瑶民才能解释,所以它一直未被广大读者所识。《元国歌》是一首优秀的瑶歌,把它很好地整理和翻译出来介绍给读者,这事并不那么容易。不懂瑶语,没研究过瑶歌的语言,就很难读懂原文。现在我们把它试译出来,谈些浅见,请专家和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15.
瑶族居住环境的变化对勉语语音的变化有深刻的影响;现代的生活节奏以及便利的交通和通讯联系加强了瑶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联系,现代文明渗透到瑶族社会中,从而加速了勉语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当代的教育体制也对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奇怪的逻辑     
霸权主义也有其立场和逻辑。举例来说,黎笋集团机关报《人民报》于10月12日发表了一篇重要评论,题为《我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和正义立场》。文章除造谣诽谤中国外,主要是为其扩张政策辩解。它振振有词地说:“三国(指越南、老挝、韩桑林政权)的军队从来没有越出三国的边界。”文章的作者挖空心思,终于编造出“三国的边界”的说法来论证越南的“正义立场”,真可谓一语成谶。  相似文献   

17.
“劝、勉、勖、励、奖”辨释李宪国这几个词都有勉励义。《说文·力部》:“劝,勉也。”《礼记·月令》:“勉诸侯”郑玄注:“勉,犹劝也。”“励”,《说文·力部》作“”,训“勉力也”。帕尔雅·广诂》:“励,劝也。”又《广言》:“励,勉也。”《集韵·上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方面分析了重庆万州方言的语音特点,并将其与中古《广韵》音系和今北京音系进行对照,分析其纵向的古今演变规律和横向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9.
排瑶,是连阳八排瑶的简称。排瑶的聚居之地,历史上为连州的一州二县,即今广东省连县、连山县、阳山县的山林地带。一九四二年,把这三个县的瑶区析置连南县。解放后,更名为连南瑶族自治县。因此,以地域而言,把排瑶称之为“连南八排瑶”、“连阳八排瑶”或“广东八排瑶”,都无不可。但象屈大均《广东新语》与李调元《南越笔记》称“连山八排瑶”,林惠祥《中国民族史》称“怀集、连、贺之八排瑶山”,  相似文献   

20.
中外瑶语的前加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语的词汇里有一种构词的前加成分,它加上后面的其它成分能构成多音节单纯词和合成词。这种前加成分是瑶语词汇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有多种多样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瑶语的一种特有“词头”。在语音形式上它是单音节,如[pu];Ba’g、[mu]:mub[k?]:ka’g等。它所构成的词基本上是名词,如“耳朵”[mun?m] :mbnxmb、“聋子”[mun?m duyη].mbnxmb—duv等. 瑶语的前加成分早为中外瑶语研究者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