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使醋酸锰与α-萘乙酸(C10H7CH2COOH)、4,4′-联吡啶(4,4′-bipy)水热反应,合成了配位聚合物{[Mn(C10H7CH2COO)2(H2O)2(4,4′-bipy)]·4H2O]n.通过红外、元素分析以及晶体结构测试表征了所得到配合物的结构.单晶X射线测试表明,该配合物是由4,4′-bipy桥联多个金属锰(II)离子形成的一维{[Mn(4,4′-bipy)]。长链α-萘乙酸根离子的氧原子以单齿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悬挂于长链的两侧,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颖配合物 { [Mn(4,4′ -bipy) (4,4′ -azpy) 2 (NCS) 2 ].H2 O} n 已经被合成 ,以及由元素分析和X -射线晶体结构所表征 ,并且进行了红外 ,紫外 ,差热分析和磁性研究 .化合物具有首次报道的三重平行插入 (4,4′)网格 ,并且形成了三股螺旋无限链结构  相似文献   

3.
报道一个新金属膦酸盐化合物:【Ni(2’2’-bipy)(O2CCH2CH2PO3H)(H2O)](2’2'-bipy=C10H8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元素、红外等性质测定。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为正交晶系。在这个镍化合物中,两个六配位的Ni(Ⅱ)离子通过O2CCH2CH2PO3H离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一个中心对称的二聚体。这些二聚体进一步通过O-H…O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水热条件下,4,4′-联吡啶、硝酸镍与咪唑甲酸反应,使咪唑甲酸脱羧构筑了配位聚合物{[Ni(4,4′-bipy)(H2O)(HCOO)2].4H2O}n(其中4,4′-bipy=4,4′-联吡啶,HCOO=甲酸根),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c,a=1.04 862(2)nm,b=2.0 061(4)nm,c=0.81 072(16)nm,β=102.59(3)°;Z=4,R=0.0679,wR=0.1 337。在配合物中,甲酸根和4,4′-联吡啶分别与Ni(Ⅱ)配位,形成具有"CdSO4(6581)"拓扑结构的三维微孔网络,微孔尺寸为1.0 028 nm×1.0 486 nm,有趣的是,微孔配位聚合物主体了一种新型类甲烷结构的一维水带,其是由(H2O)4水簇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共点拓展而成。  相似文献   

5.
以Cd(NO_3)_2·4H_2O,H3btpca和4,4′-Me2-2,2′-bipy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得到了一个新颖的配合物[Cd(Hbtpca)(Me2-2,2′-bipy)]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邻近的两个Cd(Ⅱ)离子通过两个去质子化的Hbtpc2-配体桥联,形成一个双核{Cd2}簇次级结构单元.这些双核{Cd2}簇通过配体Hbtpc2-进一步连接,形成一个一维的链状结构.另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室温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颖配合物{[Mn(4,4′-bipy)(4,4′-azpy)2(NCS)2S]H.2O}n已经被合成,以及由元素分析和X-射线晶体结构所表征,并且进行了红外,此外,差热分析和磁性研究,化合物具有首次报道的三重平行插入(4,4′)网格,并且形成了三股螺旋无限链结构。  相似文献   

7.
标题化合物{[Co(4,4′-bipy)(H2O)4](pda)2(H2O)2}n由醋酸钴、3-羧甲基-1,3-(2-甲基苯并咪唑基)-1-乙酸(Hpda)和4,4′-联吡啶通过水热反应而得。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该化合物的不对称单元含有半个Co2+离子、半个4,4′-联吡啶分子、1个抗衡阴离子pda-、2个配位水分子和1个结晶水分子。标题配合物中Co2+被4,4′-联吡啶分子桥联形成一维链{[Co(4,4′-bipy)]}n,同时4个配位水分子和来自不同4,4′-联吡啶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与Co2+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在固态结构里,抗衡阴离子pda-、配位水和结晶水分子通过O—H…O氢键作用构筑形成二维波浪形状的氢键结构,同时相邻二维氢键层被4,4′-联吡啶分子进一步以柱状连接形成拥有一维通道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β-Anderson型{Cr(OH)6Mo6O18}^3-多酸阴离子为配体,质子化的4,4’-bpy为模板,利用电荷平衡阳离子,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种过渡金属Mn(Ⅱ)、Co(^3-)和Ni(^3-)的配合物:[4,4’-bpyH2]2[-Mn{Cr(OH)6Mo6O18}2]1、[4,4'-bpyH][-Co(H2O)2{Cr(OH)6Mo6O18)]·4H2O2和[4,4’-bpyH][-Ni(H2O)2{Cr(OH)6Mo6O18}]·4H2O3.通过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分析、红外表征、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在配合物1中,{Cr(OH)eMo6O18}^3-多酸阴离子作为六齿配体,Mn(Ⅱ)采用八面体配位方式,形成一维带状结构.配合物2和3互为异质同构体,{Cr(OH)6Mo6O18}^3-多酸阴离子作为四齿配体,Co(Ⅱ)或Ni(Ⅱ)采用八面体配位方式,形成二维层状结构,[4,4’-bpyH]+填充在层间.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一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L)(4,4’-bpy)]·ClO4}n[L=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b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n(60)空间群,晶胞参数a=1.31648(19)nm,6=1.21952(17)nm,c=2.5037(4)nm。配体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以三齿方式配位,其配位原子包括酚羟基氧原子,醇羟基氧原子和亚胺基氮原子。在[Cu(L)(bpy)]·ClO4单元中,4,4’-联吡啶作为桥联配体,联接相邻单元中的Cu(Ⅱ)离子,形成一维Zig-Zag链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通过4,4'-联吡啶联接的Cu(Ⅱ)离子之间存在弱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振荡反应与溶液挥发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类具有3D结构的新型超分子配位聚合物{[Cu(4,4′-bpy)(OH)(H_2O)_2](ClO_4)·2H_2O}n(4,4′-bpy=4,4′-联吡啶).获得其单晶结构,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1.023 00(7)nm,b=1.988 8(1)nm,c=0.749 90(5)nm,β=100.403(7)°,V=1.500 6(2)nm3,Z=4.在标题化合物中,每个铜(Ⅱ)离子由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1个氢氧根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CuN2O3四角锥构型.因每个4,4′-联吡啶桥联2个铜(Ⅱ)离子,故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而相邻的一维链状结构,又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联结成3D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合成法,利用4,4'-联吡啶为桥联配体得到两种新型超分子化合物[(DPA)·0.5(4,4'-bipy)](1)和[Cd(H2O)2·(4,4'-bipy)2]2DSTA(2)(DPA=2,2'-联苯二甲酸、DSTA=2,2'-二硫代水杨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化合物1通过O-H…N和C-H…O氢键构筑成2D的网络结构,化合物2中心镉离子为六配位构成1个八面体的配位结构,同时,化合物2中包含一个16.112×17.535(4,4)的2D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二维扩展结构化合物[CuⅡ(2,2′-bipy)2]2[SiW12O40].2H2O(bipy=联吡啶),并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8361(4)nm,b=1.7075(3)nm,c=2.0541(4)nm,α=90°,β=90°,γ=90°,V=6.440(2)nm3,Z=4,R1=0.1030,wR2=0.2116.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配位高分子{Zn3(Ac)4(4,4′-bpy)3\2}n,并用X射线衍射表征了其结构,结构包含一个独特的三腿梯子。晶体参数:单斜,空间群C2/c,a=21.603 4(13),b=11.456 6(7),c=17.798 2(12) ,β=104.245(4)°,V=4 269.6(5) 3,Z=4,Dc=1.607 Mg/m3,μ=1.741 cm-1,R1=0.050 6,wR2=0.087 7。Zn(Ⅱ)原子位于梯子扶手和横栏的交点,两侧的Zn(1)原子具有三角双锥配位环境位,中间的Zn(2)原子呈八面体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稀土化合物[Nd(H2O)4(NO3)3]·(4,4'-bipy)2·H2O(bipy=4,4’-联吡啶)(1),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如下:a=7.1190(5),b=16.098(1),c=24.734(1),C20H26N7NdO14,Mr=732.72,V=2834.6(3)3,Z=4,Dc=1.717g/cm3,S=1.201,μ(MoKα)=1.910mm–1,F(000)=1468,R=0.0449和wR=0.0722。该化合物具有孤立结构特征,其中稀土原子具有扭曲的双帽四方反棱柱构型。该化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二维波浪层状结构。光致发光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发射强的紫色光。  相似文献   

15.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银、2,2’,4,4’-联苯四甲酸和4,4’-联吡啶为原料合成了一例具有二维网络结构的新型配位聚合物{[Ag3(Hbtc)(4,4’-bpy)3].5H2O}n(H4 btc=2,2’,4,4’-联苯四甲酸,4,4’-bpy=4,4’-联吡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以及热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172(2)nm;b=1.7700(4)nm;c=2.2186(4)nm;α=90°,β=94.06(3)°,γ=90°;z=4,Dc=1.837 mg.m-3,μ=1.405 mm-1,F(000)=2420。对于I>2 sigma(I)的数据,最终偏离因子R=0.0954,wR=0.1438;对于所有数据,最终偏离因子R=0.1419,wR=0.1611。在配合物中,Ag(I)原子被4,4’-联吡啶的氮原子连接成了无限的1D链,2,2’,4,4’-联苯四甲酸上的羧基氧原子与1D链上的Ag(I)原子配位,将结构拓展为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溶剂热体系下,2-(4-吡啶基)-1氢-4,5-咪唑二羧酸(H_3L)与氯化钴反应合成了具有开放骨架结构的配合物{[Co(HL)(CH_3CH_2O)](H_3O)}_n.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结晶于四方晶系I4_1/a空间群(No.88),晶胞参数为:a=b=1.897 70(3)nm,c=2.489 5(8)nm,β=90°,V=8.965(4)nm~3,Z=2.其中,Co(Ⅱ)离子以八面体构型CoN_3O_3与3个HL-基团的N和O原子配位,有机配体HL-以T-型配位模式提供3个N原子和2个O原子与3个Co(Ⅱ)离子配位,形成了3,3-连接的开放骨架结构,同时对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和磁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丙酮溶剂中,双((O,O’-二苯乙基)二硫代磷酸)合镍配合物与双齿桥联氮碱配体4,4’-联吡啶(4,4’-bipy)反应,得到了一维配位聚合物[Ni{S2P(OCH2CH2Ph)2}2(4,4’-bipy)]n,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13C NMR、31P NMR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C 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9.500(4),b=11.289(3),c=13.407(4),β=99.44(4)°,V=4404.4(18)3,Z=4,C42H44N2NiO4P2S4,Mr=889.68,Dc=1.342 g/cm3,F(000)=1856,μ(MoKα)=0.744 mm-1。可观测衍射点为2550个,R=0.052,wR=0.1329(I>2σ(I)),所有数据的R=0.0971,wR=0.1489。  相似文献   

18.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CoL(ClO4)·3H2O(1)和MnL(ClO4)·3H2O(2),其中L是由摩尔比为1∶1的水杨醛和二乙撑三胺缩合而成的Schiff碱。1(或2)、FeSO4·7H2O和K3[Fe(ox)3]·3H2O进一步反应,生成了层状分子基磁体{[ML][FeⅡFeⅢ(ox)3]·1.5H2O}∞,其中M=Co2+(3)orMn2+(4)。红外光谱和Mo¨ssbauer谱测定结果表明,3和4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其阴离子层由[FeⅡFeⅢ(ox)3]-单元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