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把剪刀、一张红纸,足以表达出作者心中的喜怒哀乐。新绛剪纸以母女、婆媳、母子、父女、邻里等口口相传的形式一直流传至今。一把锋利的剪刀从春秋战国剪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内容涉及民俗、戏曲、神话故事、现实生活、时事政治等。从最初物候历法的标志到今天的艺术剪纸,趟过千年的历史长河,经过无数先辈的艺术锤炼,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元,但无论如何变迁,新绛剪纸原汁原味的技艺一直在  相似文献   

2.
<正>剪纸,从工具材料上讲,又称铰花,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通过剪刀的镂空创造视觉审美的表现艺术。在花样、技巧、寓意共同组成的剪纸艺术中,剪纸花样是桥梁、是载体,铰花技巧的运用是手段、是方法,剪纸寓意的表达是最终目的、是剪纸艺术的灵魂。而吉祥的寓意往往要通过精美的花样来实现,铰花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创造花样和表达寓意的过程。花样和寓意的完美融合能使剪纸的艺术表现更加丰满。只有在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民间剪纸多通过"口传、耳闻、手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因而无法脱离群体的审美意识而独立存在,所以,中国多半剪纸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也秉承了集群体共同审美意识为一体的传统民俗剪纸符号化纹样和剪刻方式,但郭梅花在继承传统单色的剪纸基础上,以"黑、红"对比、拼连,"红、白、黑"重叠、套剪、粘贴为表现手段,独创红·白·黑的艺术方法,丰富了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语汇,拓展了剪纸艺术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说:"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山西,山西剪纸看孝义。"孝义被誉为"剪纸之乡",是中华剪纸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孝义剪纸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逢喜庆节日,特别是春节,家家户户门上、窗上贴满各种富有吉祥寓意的剪纸,喜气洋洋,琳琅满目。千百年来,孝义剪纸艺人遍布城乡各地,一代一代地将依附于民俗活动的剪纸艺术,薪火  相似文献   

5.
日本剪纸是在“二战”后中日友好活动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深受中国剪纸的影响。日本剪纸有切纸和切绘之分,切纸即剪纸,注重剪纸艺术语言的运用。切绘即剪画,更多的则是借鉴绘画形式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10,(3):12-12
<正>南方派南方派的代表为广东佛山剪纸、武汉民间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清。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剪纸是在"二战"后中日友好活动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深受中国剪纸的影响。日本剪纸有切纸和切绘之分,切纸即剪纸,注重剪纸艺术语言的运用。切绘即剪画,更多的则是借鉴绘画形式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8.
剪纸是中华民族最普及的一种原生态民间艺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各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民情、文化特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再加上一双灵巧的手和一颗聪颖的心灵,就可以翻飞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精彩世界。高密剪纸融南方剪纸之纤巧细丽、北方剪纸之粗犷刚毅,适应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民审美需求,成为...  相似文献   

9.
异域"剪"影     
日本剪纸是在"二战"后中日友好活动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深受中国剪纸的影响.日本剪纸有切纸和切绘之分,切纸即剪纸,注重剪纸艺术语言的运用.切绘即剪画,更多的则是借鉴绘画形式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0.
南方派 南方派的代表为广东佛山剪纸、武汉民间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 广东佛山剪纸 广东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清.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进行大量生产,产品销往省内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一定的变化是时代的需要。而民间剪纸这一民俗文化的派生物,也必将随着民俗的变异而变异。在社会急遽变化的现代,剪纸艺术的现代转型已成为必然。随着习俗的改变,它应以自己的艺术惯性去满足人们对艺术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它伴随着三晋大地上数以万计的人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年头,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民间剪纸融入吉祥寓意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我国许多边远地区交通闭  相似文献   

13.
线条流畅,简洁有弹力,灵动中不失刚劲;过剪留色如笔,有传统的韵味,却又不落伍。细腻、唯美且具有高密传统的地域特色,这是李金波剪纸的魅力所在。一把飞剪剪出五彩人生,一张宣纸绘就美丽世界。魔术师般的李金波,用剪纸带我们走进锦绣人间。李金波的剪纸作品分脱稿剪纸和绘稿剪纸两种。脱稿剪纸是手艺人心灵与剪刀的结合,直接拿纸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张红纸透着喜庆祥和,一双巧手如行云流水,在青光闪闪的刀剪下,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展现。在孝义,剪纸题材广泛,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想象力。有以寓意、谐音、象征意义的福、禄、寿、喜、如意、连年有余、岁寒三友、竹报平安、鹤鹿同春等吉祥图案,还有以时节为题材的十二生肖图案以及孝义的民间传说故事。孝义剪纸植根于生活之中,现代生活又赋予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新的表现形式,如今每逢岁时节令、婚丧嫁娶或礼仪庆典,处处可见剪纸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15,(4):24-25
<正>"梅花剪"起源于中国剪纸之乡——孝义,这里素有"千年秦汉遗风,中华剪艺奇葩"之称,郭梅花将独特的红、黑东方代表色与传统吉祥元素相融合,以剪代笔,纯手工制作,创作出阴阳交错、视觉新颖的艺术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剪纸艺术表现风格。黑红之交黑红之交,运用剪纸的对称美,黑红的对比、剪贴、套色,在一阴一阳中求变化,加强了视觉感和厚重感,丰富了剪纸单一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6.
正新绛县地处山西省南部,黄河三角洲古晋国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剪纸由来已久,可从古晋国婚俗谈起。在新绛南岭边沿与闻喜交界之地,民间长期流传有"鹿头花"剪纸,考古专家滕风谦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一书中认为,这正是我国远古时代祖先创建"物候历法"中"焉逢摄提格之岁"的史影。而传统剪纸"龙生虎养雕打扇"则是意指父母希望孩子有人庇护,不受欺负,健康快乐地成长,反映了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的心声。  相似文献   

17.
<正>郭梅花生于剪纸之乡孝义,自幼受母亲启蒙,后经专业院校深造,经过40余年的执着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民间剪纸为依托、以吉祥元素为符号、以历史人文为题材,阴阳相间、红黑交错、视觉新颖的艺术风格。她,一个民间艺术家,经过学院派的洗礼,成为新型的剪纸艺术大师。多年来,她的剪艺品广受赞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还将其誉为"梅花剪"。  相似文献   

18.
手艺人用偏执的心对抗时间,用精湛的手艺镌刻永恒,用生命灌注技艺,代代传承,只为留住乡土记忆。手艺人所传承的不仅是智慧、技艺和审美,更重要的是一代代先人们的生命情感,它让我们直接、真切和活生生地感知到古老而未泯的艺术灵魂。在高密剪纸传承人李金波的心里,剪纸艺术就是他一生所予以倾诉的情感寄托,也是他一生愿意传承守护的乡土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剪纸     
正2006年5月,剪纸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剪纸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的前世今生一般认为,中国剪纸起源于汉代,在纸的发明完成并普及之后才逐渐形成了剪纸艺术。不过,在纸张出现之前,剪纸所使用的剪、刻、雕、镂空等技法已经广泛  相似文献   

20.
繁盛的广灵剪纸 广灵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隅,其剪纸历史悠久,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从剪法与刻法上分为阴刻、阳刻、阴阳合刻3种,从色彩上分为单色剪纸和染色剪纸两种,作品线条清晰明快、纤细秀美,具有粗犷淳朴、浑厚劲健的风格.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