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变了以往财政性资金层层拨付程序,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采用财政直接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账户,是“直通车”式的拨付。  相似文献   

2.
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决定在"十五"期间全面推进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取消所有征收机关的收入过渡性账户,财政资金的收缴过程从原来的过渡性收缴转换为直接缴库和集中缴库;财政资金的支付过程由原来预算单位申请、财政部门审核、而后将预算资金转入预算单位账户的过程,转换为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财政国库管理模式由分散型转为集中型.  相似文献   

3.
罗富团 《科技信息》2009,(33):T0353-T0353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重点是改革财政性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方式,让财政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支出直达商品、劳务的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取消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4.
所谓地方财政国库资金集中管理,亦即“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地方政府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账户,集中收纳和支付所有财政性资金,财政收支均通过单一账户进出,从而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向、流量的全程监控。现行的地方财政虽然已经构建了公共财政的框架,但这种公共财政很大程度上是有“名”无“实”,其受制约的瓶颈在于现行的国库资金分散收付管理体系。因此,尽快推行适应地方财政实情、顺应现代公共财政发展的地方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系统、规范、高效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刻不容缓。一、地方财政国库分散收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规范财政收支行为,是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黄惠宁 《海峡科学》2005,(12):15-16
深化财政改革,就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水利预算单位的财务工作如何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点.通过分析财政性资金管理形式与不足,及国库集中支付对水利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促进,提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需做好六个方面工作,并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深化财政改革,就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水利预算单位的财务工作如何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点.通过分析财政性资金管理形式与不足,及国库集中支付对水利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促进,提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需做好六个方面工作,并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玲 《太原科技》2004,(5):48-49
实行财政国库支付制度改革,是建设公共财政支出的基础,是规范和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现实要求,是防止私设“小金库”,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通过分析现行国库支付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康庆学 《科技信息》2010,(28):76-76
加强和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建立并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实现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笔者结合驻马店市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工作实际,通过对银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艳霞 《科技资讯》2006,(30):235-23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传统的财政国库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财政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为加快财政资金收付制度改革步伐,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体制的发展要求,我国逐步建市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对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规范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作为代理银行的内蒙古工行设计并开发了"内蒙古工行代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系统".该系统以数据为核心,以JAVA为实现载体,建立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建成了管理规范、操作便捷、运行通畅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平台.随着该系统在内蒙古工行以及各二级分行的运行,实现了财政资金从预算指标下达、用款计划申报到资金拨付全过程的完全网络化运行,拓展了工行中间业务的领域并提高了经营业务收入.  相似文献   

12.
江玲 《安徽科技》2002,(11):34-34
"十五"期间,我国财政改革的核心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3月16日联合签发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拔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这是继1994年分税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3.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学校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彦 《科技资讯》2006,(1):96-96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势在必行 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存放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的单一帐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的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的经费不再事先预拔,财政资金的使用,由各部门根据细化的预算自主决定,财政部门核对后准予支出,财政资金将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而必经过支出单位进行转账结算。在实际支付之前,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统一调度。这种制度减少了财政支出的中间环节,杜绝了财政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4.
《榆林科技》2004,(4):11-12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及《陕西省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行方案》,从2004年7月1日起,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市财政局和人民银行两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全市国库单一账户改革试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11月1日将在市本级4个预算单位正式运行。刚才,刘局长就这次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依托现有的柳州财政"金财工程"网络为硬件环境,运用JSP技术、JAVA语言,SQL2000数据库开发平台技术和"CA"数字认证技术,采用B/S体系结构,设计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系统管理、票据管理、单位管理、预算管理、国库支付、批量支付、额度恢复、财政端额度管理、指标年结、表格上传、数据监控、费用计算、支付业务、代理清算、代理行额度管理等20多个子系统共100多个功能模块组成,能够实现财政资金收付管理应用为一体,能够满足"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的电子化管理,是操作方便,实用和易用,适合各地区市、县财政部门使用的财政国库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16.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核心内容就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由过去的集中支付制度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本文旨在探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理论与实践及实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库集中支付是指将所有的政策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并规定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是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到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账户的全过程的监控制度.作为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的执行者,经过一年的学习、实践与探索,强化了对这一新制度的了解,并摸索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对该制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以期对将要采取这一模式的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其实质就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的帐户,同时所有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以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支出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零余额账户实施过程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财政制度正进行重大改革,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推行政府采购, 其中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改革的重点.由此产生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建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预算会计只是政府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于制定政策和监督预算实施而言则至关紧要。预算会计体系改革在客观上要求国库自建立和实施“单一账户、集中收付”的国库改革体系后,现金余额由分散管理转向集中化管理。转向这一方向和改革突出了核心部门实时获取“机构层交易”信息的重要性,为此必须确保对交易信息的集中化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