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海口市居民的环境价值观和可持续消费行为,以内隐联想测验法、自陈问卷法的方法,对内隐环境价值观、外显环境价值观进行了检验与比较,进而研究内隐、外显环境价值观与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性别、教育程度在三者上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居民存在着显著的内隐环境价值观与外显环境价值观.海口市居民内隐与外显环境价值观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海口市居民可持续消费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但不存在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海口市居民内隐与外显环境价值观不显著相关,海口市居民可持续消费行为与外显环境价值观显著相关,与内隐环境价值观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个体攻击的发生发展机制一直是攻击的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基础问题,但以往研究较多关注个体的外显攻击.对内隐攻击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本研究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的发生特点,包括攻击的性别差异及类型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的关系.以1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任务分离范式中的偏好测验测评被试的内隐攻击,采用自我报告的攻击问卷测评被试的外显攻击.1)在外显攻击上,男性身体攻击显著高于女性,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个体言语攻击显著高于身体攻击、关系攻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内隐攻击任务上,相对于攻击词,被试更加偏好中性词.3)内隐攻击的性别差异与类型差异均不显著.4)大学生的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结论: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存在性别差异与类型差异,两类攻击间无显著相关,支持内隐一外显结构分离论.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梦”的探索到西方哲学家对“灵魂”的认识,从精神分析学派最初的个体无意识到现代心理学的内隐认知,无意识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初步系统研究及实证研究的历程。未来,认知心理学将注重对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的协同机制与转换机制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将注重对内隐认知的脑生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梦"的探索到西方哲学家对"灵魂"的认识,从精神分析学派最初的个体无意识到现代心理学的内隐认知,无意识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初步系统研究及实证研究的历程.未来,认知心理学将注重对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的协同机制与转换机制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将注重对内隐认知的脑生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诱发正负情绪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通过诱发不同情绪深入探讨情绪作为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诱发情绪既影响外显记亿又影响内隐记亿。②在诱发情绪状态下采用任务分离法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出现实验性分离。③通过诱发情绪证实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是存在相当差异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及其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方法:运用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对筛选出来的网络成瘾和对照组的非成瘾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网络成瘾和非成瘾大学生都存在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二者在外显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内隐自尊不存在显著差异;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存在低相关;外显自尊与现实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的相关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内隐自尊与网络社会支持中友伴支持的相关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主观支持对外显自尊有一定预测作用,友伴支持对内隐自尊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余宏 《科技信息》2013,(23):319-319
内隐/外显认知是当今心学家最热门的研究焦点之一,它在整个认知系统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内隐和外显理论进行学习,以及将这两种理论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尽量让学习者去体会英语和感知英语,并把它应用到实际中去自动发挥作用,两种学习方式相互配合,从而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达到英语学习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付杰 《科技信息》2014,(6):173-174
为探讨运动技能迁移在内隐和外显学习方式中的作用以及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技能迁移会加速内隐学习向外显学习的转变;运用迁移理论进行教学,采用内隐学习的方式会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最好采用外显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分离的前因后果驱动机制,本文对社会支持,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分离,心理健康三者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采用实验法对12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评价性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差值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互为部分中介效应。2.社会支持是情感性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差值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社会支持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
使用人工语法范式,采用眼动技术对内隐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用材料的相似性与规则性,考察关于规则的内隐知识与对刺激的记忆这2个要素对分类判断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分类判断过程的主要因素是记忆要素;在人工语法范式下,眼动分析可以研究内隐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11.
对210名高中生实施了内隐自尊测验,以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攻击问卷调查,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探讨自尊与攻击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显自尊与攻击呈显著的负相关;内隐自尊与攻击的相关不显著;内隐自尊对外显自尊与攻击的敌意维度之间关系起调节作用;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标准分数差值与攻击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爽  杨智琛 《科技信息》2010,(28):42-42,44
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是学生在技能获得中的两种学习方法,他们相互协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内隐学习在体育专业排球选修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的排球技能有明显提高,内隐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尽快了解每个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对所学的技术动作有较深的理解和体会,并能及时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13.
内隐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外显学习,它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是有机体与环境接触时,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内隐序列学习是内隐学习研究的主要范式之一。目前关于序列学习的脑机制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利用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RP)对序列学习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运用ERP的技术手段,通过操纵分心刺激的数量来考察注意资源数量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结果从电生理层面支持了Shanks和Channo(2002)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内隐和外显的角度探索态度对行为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外显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外显上偏好健康食品和非健康食品的被试在内隐反应上,也对健康食品和非健康食品的态度更为积极,而且达到了显著水平。外显态度和行为之间的相关达到了显著的水平,而内隐态度与行为没有表现出有显著的相关。结论:外显态度对大学生饮食行为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内隐态度对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且有限。  相似文献   

15.
王瞻琪 《科技信息》2012,(6):189-189
本文在引入心理学概念内隐记忆的基础上,分析其与外显记忆的区别,简要介绍就内隐记忆演化而来的内隐学习理论,并结合对外汉语汉字的教学案例,分析内隐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童波  金一波  席贻莹 《科技信息》2013,(16):168-168
在传统的情绪研究及理论中,研究者基本上围绕着情绪的意识层面进行探讨。自从上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崛起,70年代,认知无意识概念的提出,情绪的无意识成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并且已得到一些研究成果。作者在对内隐情绪相关实证研究梳理并思考的基础上,指出今后内隐情绪研究的方向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内隐情绪是如何影响行为的,与外显情绪有何不同;另外,我们应该对具体的不同的内隐情绪进行分类,以发现对行为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内隐/外显认知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在整个认知系统中具有中心地位.本文简要介绍了内隐/外显认知研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意义.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尽可能让学习者去体验和感悟英语.从而使其内隐认知机制在英语语法习得中自动发挥作用,让内隐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此外,内隐学习还要与外显学习紧密结合,只有两种学习方式相互配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选取潮汕和广佛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运用自由联想测验研究外显地域刻板印象,结果表明两地都倾向于用积极词汇描述本群体而用消极词汇描述外群体,且用相对固定的描述性词语。采用反应与不反应联结测验(GNAT)对内隐地域刻板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潮汕‐广佛两地大学生对对方群体内隐刻板印象不明显,但两地被试均对“潮汕人”有显著的辨别力,而对“广佛人”辨别力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考察大学生群体中是否存在内隐自尊效应,进而探讨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隐自尊效应显著,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互独立;追求成功动机及成就动机总分与外显自尊显著正相关,避免失败动机与外显自尊显著负相关;追求成功动机、避免失败动机及成就动机总分与内隐自尊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微 《科技信息》2011,(35):80-80
内隐/外显认知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它在整个认知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内隐和外显学习理论的方面对其进行探讨,以及将两者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习者去体验和感悟英语,从而使其内隐认知机制在英语学习中自动发挥作用,另外,内隐学习还要与外显学习紧密结合,只有两种学习方式相互配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