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一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开发,该项目在于突破低成本高性能化的全生物降解型淀粉基复合材料薄膜制备的关键技术,如淀粉材料的热塑性的稳定化技术、疏水改性技术、熔融共混复合技术、制膜加工技术等以及所研制的全降解型淀粉基复合材料及薄膜制品的疏水.  相似文献   

2.
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在经历了行业发展初始阶段的阵痛后发展迅猛,生产企业已开始从生产阶段、初步销售阶段、应用推广阶段进入到盈利阶段。近日,鑫富药业年产3000吨的全生物降解新材料(PBS)集成工艺及成套生产线项目完成生产,增加下游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进入试生产阶段。PBS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丰富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生产厂家的选择,促进整个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杨彪,副教授,博士。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功能聚合物材料以及聚合物改性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新型食品包装材料、生物降解材料及微纳米复合材料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完成"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项目(全生物降解活性保鲜包装材料)、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新型高性能双极膜的制备),参加并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中,南京林业大学余世袁教授主持的“农林废弃物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木糖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由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借助微生物技术,可将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完全资源化利用,生产出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材料(PHA)、可回用农田的“肥沃”有机土和多功能微生物菌肥,达到“零排放”。  相似文献   

6.
采用全新一代的非金属催化剂,通过加入第三单体邻苯二甲酸酐及第四单体环氧环己烷进行共聚,创制了新型的无定形聚酯?聚碳酸酯结构的二氧化碳共聚物。该共聚物具有机械性能好、玻璃化转变温度高、阻水阻氧、全生物降解、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无三废、投资极小、原料成本超低等突出优点,应用场景丰富。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原油的生物降解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原油的生物降解现象具有较强的规律性,白垩系吐谷鲁群原油既表现了轻微-中等的生物降解(饱和烃分布不完整)特征,又表现了严重的生物降解(存在25-降藿烷)特征;侏罗系西山窑组X1段原油同时表现了无生物降解(饱和烃分布完整)和严重生物降解的特征,而X4段原油无任何生物降解.轻微-中等生物降解原油的凝固点和含蜡量明显降低而密度有所增大.严重生物降解原油的生物标记物分布特征表明,Ts,C29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具有较强的抗生物降解能力,C27规则甾烷抗生物降解的能力强于C28规则甾烷.根据原油的生物降解特征,推测白垩系和侏罗系油藏都是异地油藏破坏后再运移聚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8月8日,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兵团赛区)暨"火炬杯"第二届兵团创新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石河子科技馆落下帷幕。来自六师五家渠市的新疆新朗迪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万亩管家大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与推广项目,以620分的全场最高分,获成长企业组一等奖;来自八师石河子市的北京鹿鸣创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无毒无塑全生物降解食品容器项  相似文献   

9.
通过向土壤样品溶液中添加海藻酸钙并辅以超声,提高多种雌激素(E1,E2,E3,EE2和BPA)的生物降解效率,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及响应曲面优化方法确定最优降解条件,并通过生物降解性能关系(QSBR)分析雌激素理化性质对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钙增强生物降解体系中,5种雌激素同时降解的最优条件为超声3min,海藻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菌液添加量6mL;优化降解3d后,E1的降解率约为100%;7d后E3,BPA,EE2和E2的降解率分别约为52.65%,96%,96.90%和100%;雌激素的极性表面积(PSA)、辛醇-水分配系数(lg Kow)和表面张力为影响雌激素生物降解的主要参数;极性表面积和辛醇-水分配系数的交互作用、辛醇-水分配系数和表面张力的交互作用对雌激素的降解均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菲厌氧降解对细菌和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RFLP技术研究了受垃圾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沉积物中细菌和古细菌群落在菲厌氧降解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变化很大,物种丰度及Shannon-Weiner指数分别由15和2.39增加到23和2.88;古细菌群落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变化较小,物种丰度及Shannon-Weiner指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降解塑料标准化及其生物降解性能测试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降解塑料的定义、降解塑料标准化发展概况及塑料生物降解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分类、综合与比较,指出了原有标准化工作的不完善和标准生物降解测试方法的局限性.针对全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无法完全占据市场空间以及多元降解机理塑料在一个相当长时期里仍有很大发展余地的现状,认为有必要建立多元降解机理塑料的专门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有机物在土壤水环境中生物降解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机物苯、甲苯和萘为实验对象,研究有机物在土壤水环境中生物降解的规律,实验内容包括:吸附过程与吸附平衡实验、有机物在水相中生物降解实验以及在土壤水环境中生物降解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三种物质的吸附能力为:苯〈甲苯〈萘;吸附等温线均表示为线性等温线;有机物在水相中的生物降解速度为:甲苯〉萘〉苯,有机物在土壤水环境中生物降解速度为:苯〉甲苯〉萘;有机物在土壤水环境中总的生物降解速度是其在土壤颗粒内部吸附/解吸速度与在外部水溶液中生物降解速度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聚乳酸(PLA)和聚碳酸丁二醇酯(PBC)为基体材料,利用茶多酚(TP)对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通过静电纺丝机制备出PBC/PLA/TP全生物降解薄膜,采用傅立叶红外分析(FTIR)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研究了TP对共混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幵对薄膜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BC/PLA/TP全生物降解薄膜相容性好,且随着TP含量的增加,其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变质玉米、油脚等工农业废弃物,通过膨化技术制备新型缓释肥料.实验结果表明:纯尿素在土壤中经过20 h溶解85%,而含尿素81.5%(40.9%)的生物降解型膨化缓释肥料经过相同时间释放1.3%(0.8%),释放速率仅为纯尿素的1/65.38(1/106.25).  相似文献   

15.
氟苯酚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OxiTopBOD测试仪测定微生物耗氧量的方法,对邻氟苯酚、间氟苯酚和对氟苯酚三种污染物好氧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邻氟苯酚、间氟苯酚和对氟苯酚的生物氧化率分别是25.30%,35.28%和36.60%,其好氧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0.0093,0.0133和0.0145L·(g·h)-1,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的顺序为对氟苯酚>间氟苯酚>邻氟苯酚.  相似文献   

16.
研制和开发可降解农膜是解决白色污染最有效的途径。为研究生物降解农膜的田间降解行为,本文系统考察了在自然条件下全生物降解农膜(PLA-PEG共聚物)在新疆石河子地区棉田的降解性能,利用红外光谱、X线衍射、分子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热重等分析对农膜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分析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铺膜时间的增长,农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分子量呈下降趋势;4个月以后,分子量由5.43×10~4降低到了2.5×10~4;农膜的机械性能几乎完全丧失,在不同的方向上拉伸强度分别由24.70、27.49和31.93 MPa降低到了3.17、7.52和3.76 MPa。在正常自然气候条件下4个月内,农膜在田间能基本保持较好性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试验,对不同菌株、处理时间、喷菌量、处理方式和施药量等植物体表溴氰菊酯的生物降解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湿条件下,通过接种降解菌进行植物体表残留溴氰菊酯的生物降解,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并指出开展植物体表残留农药的降解,较土壤农药污染的生物修复更易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不同降解渗水地膜对马铃薯的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宜甘肃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渗水膜.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渗水膜、普通渗水膜、普通黑膜、降解膜、露地的折合产量为2 627.1 kg/hm-2、2 572.7 kg/hm-2、2 510.3 kg/hm-2、2 417.4 kg/hm-2、2 155.6 kg/hm-2;全生物降解渗水膜与普通渗水膜均较对照组普通黑膜增产116.7 kg/hm-2、62.3 kg/hm-2,增幅分别为5%、2%.全生物降解渗水膜与普通渗水膜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8.6 kg/mm·hm-2、8.3 kg/mm·hm-2,均高于对照普通黑膜.且单株薯数、单株薯重、大中薯率也高,适宜在庄浪县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六六六在海河沉积物中的自然生物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天然水体沉积物中六六六(HCHs)的自然生物降解行为,采集海河沉积物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 明:HCHs在海河表层沉积物及水/沉积物界面层中的生物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α-HCH、β-HCH、γ-HCH和δ-HCH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45×10-2~6.02×10-2d-1、9.8×10-3~3.39×10-2 d-1、2.00×10-2~8.58×10-2 d-1和1.42×10-2~5.40×10-2d-1;4种HCH异构体的降解顺序为γ-HCH>α-HCH>δ-HCH>β-HCH;厌氧条件下HCHs的降解速率高于好氧条件,温度升高降解速率增大;水/沉积物界面层中HCHs的生物降解速率,除好氧条件Tα-HCH和γ-HCH外,均高于表层沉积物.  相似文献   

20.
烃基黄药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评价体系,采用BOD5/CODCr法、静置烧瓶试验法和OECD-301B(ISO 9439)标准对烃基黄药的生物降解性进行评价,考察分子结构对生物降解度的影响,探讨烃基黄药的生物降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乙基、正丁基、正戊基、异丙基、异丁基黄药的BOD5与CODCr质量浓度之比即ρ(BOD5)/ρ(CODCr)均小于0.25,第28 d生物降解度分别为39.54%,36.88%,34.09%,29.17%和26.79%,生物降解指数分别为101.020 0,99.019 9,88.717 5,79.125 6和71.897 5,上述几种黄药对微生物的抑制时间分别为12,13,15,17和18 d.这3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上述几种黄药基本上是难生物降解的,其生物降解能力由大至小依次为:乙基黄药、正丁基黄药、正戊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和异丁基黄药;相对于碳链长度,分支度对黄药的生物降解性的影响更加显著,CS2,ROCSSH和单硫代碳酸盐是黄药生物降解的主要产物,同时,有少量油状液滴双黄药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