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当前,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与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紧迫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但未见研究专门探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与现实瓶颈破解,(1)基于现有研究与现实实践,提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辨析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突破性创新及颠覆性创新的异同,理清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特征;(2)基于“企业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构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因素模型;(3)基于参与主体的视角,归纳并总结了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体、以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体、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主体、以领军企业为主体的四大类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组织模式。本研究拓展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相关研究,并为中国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突破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趋严峻且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形势,高效促进创新联合体主体融通创新进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至关重要。借鉴量子博弈思想从知识流动的畅通度和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度两个角度研究创新联合体主体融通创新的激励机制。构建创新联合体主体融通创新的二元连续策略集博弈模型,对比研究不同情形下畅通度和融合度对创新联合体主体融通创新的影响,得到利于创新联合体主体融通创新的最佳融通状态,并据此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出“融通合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搭便车”行为的发生,降低了融通创新的风险,激励创新联合体主体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识别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文献,并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对关键文献的重要观点进行逻辑自洽的凝练梳理,推动形成该领域研究的共同知识基础,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英文文献覆盖了关键技术的识别方法、关键使能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关键技术与创新合作网络等问题,但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理论研究并没有成为英文文献的关注焦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是中国情境下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学者结合实践提出了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考。中文关键文献分析显示,现有研究已经覆盖了关键核心技术文献综述、理论框架构建、对策建议等诸多重要领域,主要聚焦于关键核心技术内涵特征、突破机理的研究,后者包括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的特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分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瓶颈挑战、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路径等研究。创新生态系统的思维方式、分类施策的制度框架、融通创新的研究范式、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效协同的政策取向等达成共识。中文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分布反映出宏观总体战略和中观...  相似文献   

4.
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从根本上决定新型工业化进程。我国亟须扭转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从技术安全的国家战略视角,分析工业互联网先进基础技术、关键战略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3类关键核心技术特征,剖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创新逻辑,分类提出创新策略与路径。针对先进基础技术,选择使命驱动的“点将配兵”与价值驱动的“揭榜挂帅”相结合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引的补短强基路径;针对关键战略技术,选择应用驱动的多方联合协同与技术需求耦合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相结合的融合突破路径;针对前沿引领技术,选择场景驱动的应用创新优势构建与自由探索的创新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抢先卡位路径。研究结论对于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融通创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科技》2020,(2):1-9
融通创新是大中小企业通过与外部创新网络中不同主体(产业伙伴、知识伙伴、政府机构、创新中介机构等)进行资源融合互补、知识协同共享、共创价值实现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文章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并探索融通创新的特征内涵和商业实践,最后从创新生态体系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创新文化等三方面提出了实现融通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体系存在重技术开发轻技术保护管理的问题,并通过在国家安全视角下构建国家关键核心科技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提出通过设立国家管理机构、完善相关保护法规、企业组建关键核心技术评估系统等措施和路径,维护和完善国家安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对创新系统范式划时代的突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创新型国家的实践表明创新生态系统是其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方向。《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生态系统性"的缺失。据此,我国应按照创新生态系统范式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主要的构建思路应体现为营造有力的创新环境、加强创新主体的联盟和合作以及构筑开放式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对于创新联合体在组建及运行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机制研究不足,尤其缺乏将其置于“双循坏”背景下作为搭建完整创新生态体系中重要一环的建设路径研究。组建创新联合体,有助于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破传统科研组织范式,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案例,分析其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的实施机制与运行模式,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创新联合体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市场牵引的企业技术需求凝炼机制、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供给体系、强化成果产业化中端服务保障机制和打造基于国内国际双循坏的全球协同创新生态,为新时代更好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模式借鉴和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在加速演进,我国在迎接新一轮科技创新深入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的同时,也遭遇核心技术“卡脖子”给予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对掌控关键核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创造性地提出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以“揭榜挂帅”机制激活全社会创新活力,是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新制度安排。在实践层面,全国各地纷纷努力在各科学技术领域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制度,形成自己的经验,渐渐形成中央引领、全国效仿的格局。在理论层面,现有研究一方面从关键核心技术或“卡脖子”技术视角出发,分析它们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另一方面从“揭榜挂帅”制度视角出发,探索“揭榜挂帅”制度的适用性以及榜单应该聚焦的方向问题。然而,对于“揭榜挂帅”在实践中的实施条件、运行机制、过程治理以及最终目的等关键要点,学界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无法切实指导各地的“揭榜挂帅”实践,无法有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找到关键症结所在。鉴于此,运用文...  相似文献   

10.
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是顺应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必然选择.企业创新联合体组建的目的一是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二是要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要支撑新型举国体制,提高整体创新效率.南京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优化完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方式、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20,(4):58-67
创新生态系统培育的核心和关键是创新技术成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专利技术是尤为关键的核心创新成果。通过总结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2009—2018年专利统计数据进行查阅,分析了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有效性、成果转化、申请主体分布以及各地专利管理政策。据此认为,应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对现有专利管理方式方法进行转型,分别从政府管理部门、技术服务中介、产学研主体机构、发明生产要素以及专利评估体系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国家核力量建设和核能健康发展,亟待天然铀勘查采冶技术升级换代。以当前天然铀勘查采冶技术水平评估结果为依据,确立赶超技术对标体系,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中国第四代天然铀勘查采冶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三步走”的战略思路为引领,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弱项,绘制第四代技术体系型谱图,出台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培育高层次、多梯次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等系列措施。通过贯彻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际首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果产出数量逐年攀升,显著增强了中国天然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技术封锁与遏制,揭示了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立自强能力不足的困境。国内发展需求和国外竞争局势都要求构建新型的科技举国体制服务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本研究对新型科技举国体制的概念进行了探讨,然后梳理国外科技举国体制的模式及其演变。在总结国外科技举国体制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新型科技举国体制模式,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具有多主体知识联盟共同开发和制造,设计高密集性、产品复杂性、生产不确定性的特点。知识管理系统有利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的共享、利用和扩散。在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过程导向的知识链与创新流相结合,以实现知识战略为目标,技术、文化、组织体系为支撑的知识管理系统。明确知识管理战略、把知识管理融入创新流程、创建知识共享文化和激励机制、运行并不断改进系统等策略有利于KMS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平台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组织方式,促进了产业内外创新主体间的协同。本研究从开放的视角下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创新系统理论模型,并以智能终端产业为例展开分析,试图展现“互联网+传统产业”创新活动的特征:互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上的应用经历了技术识别、技术研发和技术扩散3个阶段;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之后,其组织方式将由线性的上下游关系转变为以云平台为核心的网络关系;“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互联网+传统产业”不仅仅是产品联网,更需要将整个产业体系融入互联网中。  相似文献   

16.
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好在线技术交易平台是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总结了在线技术交易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和创新服务模式,重点挖掘平台运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与线上线下融通平台发展,智能化供需匹配与交易推荐服务模式创新,制度创新促平台型生态系统建设等视角,提出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学视角来看,多种创新主体以及外界的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政府、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科技中介等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和定位不尽相同,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各有差异,因此明确创新主体角色及其功能定位,是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的首要任务。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方面要逐步完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创建合作与共赢的文化氛围,使主体之间形成相互认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动企业从创新主体转变为创新主导,对于我国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持续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全球高端资源的汇聚能力至关重要.我国企业的创新主导能力还相对不足,需要尽快从理论指引、顶层设计、能力提升、生态建设、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大推动力度.本研究在对比分析航天科技、中车、华为、海尔、西门子、谷歌等创新型企业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情境下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建设和进一步加强创新理论范式研究,是实现我国以企业为主的创新发展的实践诉求和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20,(1):80-86
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本文在系统阐述数字创新理论和规律、数字创新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和作用机制,提出"促进原生数字化创新模式的涌现与完善"和"对既有产品与生产流程的数字化改造以及数字化思维催生产业发展新方向"的两条基本演进路径。同时,围绕产业发展智能化、高端化,定制化、敏捷化,品牌化、国际化以及生态化和体系现代化的升级四个层次,具体分析数字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最后,本文就数字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从"树立产品质量驱动理念、以重大应用场景拉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核心企业主导生态体系构建、包容性制度环境保障以及领军跨领域人才培养"等维度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再走传统产业发展的道路,当前迫切需要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实现从基于企业技术需求到基于产业技术需求、从点对点分散式合作到网络集成式合作、从知识技术的单向转移到双向互动、从契约式合作到一体化合作是新时期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日本VLSI产业技术联盟的经验表明,构建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必须科学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力、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新兴产业网络以及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市场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