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从颠覆性技术的提出到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颠覆性创新的本质到开辟式创新与效率型创新等理论的拓展,对克里斯坦森教授的颠覆性创新理论的演进发展脉络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总结和梳理,并结合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面临的挑战,给出了发展我国颠覆性技术、实施颠覆性创新的启示与建议。知名管理学大师克里斯坦森是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创始人,颠覆性创新理论对在位企业如何回应新进入者竞争行为、行业新军如何颠覆老牌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对发展中国家及后发企业赶超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现路径,对实施和发展颠覆性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颠覆性创新理论最早由Christensen提出,是指一项技术以意料之外的发展模式或路径对传统的主流技术造成影响或完全颠覆的过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的兴起,以前瞻性突破性和风险性等为特征的颠覆性技术正不断涌现,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深刻影响,如何把握和推进颠覆性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仍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美国国防创新试验小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与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紧迫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但未见研究专门探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与现实瓶颈破解,(1)基于现有研究与现实实践,提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辨析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突破性创新及颠覆性创新的异同,理清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特征;(2)基于“企业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构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因素模型;(3)基于参与主体的视角,归纳并总结了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体、以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体、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主体、以领军企业为主体的四大类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组织模式。本研究拓展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相关研究,并为中国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突破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颠覆性创新理论的研究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颠覆性创新与新常态下社会主流创新需求间的契合点,证明颠覆性创新已成为推动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并在总结大企业现有封闭式创新模式和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优劣势后发现,现有模式并不符合颠覆性创新的社会需求,进而提出大企业的创新路径,即搭建外部创新平台,最后从提升大企业内部创新承载力和外部创新环境支撑两方面对大企业搭建外部创新平台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同时伴随着技术的演进与市场的扩散。当前,学术界对颠覆性技术创新演化模式的探讨主要是基于技术、市场、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缺乏对技术来源的深入分析。由于颠覆性技术来源的多样性、初始目标市场的差异性,因而不遵循统一的演化路径。从技术创新的来源出发,将颠覆性技术分为创新突破型、集成重组型和跨界应用型3种类型,通过3类颠覆性技术和初始目标市场的不同组合,总结了多种颠覆性技术演化模式,以期为颠覆性技术的分类识别、颠覆性技术培育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颠覆性创新     
正"颠覆性创新"呈现了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关于该理念细致入微的研究,是读者全面和精准理解克里斯坦森思想的代表性作品。从颠覆性创新带来的威胁,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再到对于颠覆性创新的反思等,克里斯坦森通过引人入胜的解析,回答了"颠覆性创新"方方面面的问题。颠覆事实上是可创造、可预测、可化解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做对的事。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技术的定义:"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工艺是形成成品的方法和过程,服务是一种活动,可见技术是非物质的,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可以传递,却不产生实效。本文采用基础理论推导、典型案例剖析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挖掘颠覆性技术内涵,总结其概念、作用机理及判别标准,对颠覆性技术产生领域进行了解读,并指出了颠覆性技术在实现颠覆各阶段的实施主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且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拓展和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紧迫。文章对我国BPO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就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布局分散、市场不规范、法律不健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要培养和吸引专业人才,注重布局、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拓展市场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创新科技》2020,(5):28-37
颠覆性创新是我国后发企业实现跨越式追赶的重要路径,既有文献对于其驱动因素讨论的不充分限制了其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从颠覆性创新的驱动力视角出发,探究设计与颠覆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认为:基于"意义"维度,颠覆性创新可以划分为原有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和新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不同类型的设计对颠覆性创新驱动机理不同,具体而言,产品功能设计通过功能—成本联动创新满足了低端和边缘市场消费者被过度服务和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原有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而产品语义设计则通过技术—社会文化要素联动创新为消费者提供象征性和情感性价值,满足他们情感和社会文化需求,从而实现新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  相似文献   

10.
颠覆性技术创新,具体的过程可以细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在这四个阶段之中,会面对两次"危机":第一次的危机,主要表现形式是从"技术产品"开始,慢慢过渡到"市场选择",最后面临"市场建立";第二次的"危机"是颠覆性技术创新逐步地进入市场后,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实现产业化、社会化之间的"市场扩大"阶段.在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中,演化的模式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大致是技术向市场的过渡,最后是市场的扩大化.在技术小生境中,对颠覆性技术创新进行一定程度的塑造,在此基础上对颠覆性新型的技术进行合理的培养,并且进一步地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小生境的转变.在市场之中,加强一系列的经济主体的联系和学习,来建造以及优化保护的空间,使得市场小生境进一步的发展,实现范式小生境.从而改变原来的技术层面以及构建颠覆性新型技术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新型技术的社会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11.
原始创新是科技创新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类创新范式。现有原始创新定义尚未达成共识,存在概念分散、边界模糊的问题。原始创新概念清晰度有待提升,概念边界须进一步明确。在溯源已有关于原始创新释义与特征的文献的基础上,辨析了与原始创新概念接近的相关创新范式。基于分类视角,从“科学—技术—工程”分类和创新成果所覆盖创新环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原始创新概念框架,为原始创新后续研究及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产生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为切入点,盘点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研究范式、评价和治理。综合而言,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实现了多点突破。提出今后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研究的时代语境有待拓展;研究地域范围与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丰富与调整;扩充要素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科研的形式正在科学领域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两个层面:在理论层面,公众参与科研扩大了科学理论的应用范围、拓展了科学理论的传播途径、丰富了科学理论的创新形式;在方法层面,公众参与科研拓宽了科学方法的实践路径、减少了科学方法的操作成本以及普及了科学方法的研究规范。这些影响进而引发了科学研究的对象、层次、类型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敏捷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策略,但目前缺乏成熟的开发与过程管理模型来指导企业实践。在发明过程解决理论(C-TRIZ)研究与多年在企业开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实践应用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制造业T-型敏捷新产品开发的概念;之后从技术实现的视角构建了T-型敏捷新产品开发系统、创新初始机遇识别与T-型敏捷新产品开发过程模型;又从管理的视角构建了T-型敏捷新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模型。这两类模型不仅为制造业引入TRIZ提供了新模式,也为制造业敏捷新产品开发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高新区作为高技术产业和战略产业集聚区,是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空间;而政产学协同创新则是实现高技术产业技术突破的重要途径。以浙江38个高新区作为样本案例,从组态视角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探究高新区政产学协同创新路径,在解析高新区实现创新绩效的要素结构、行为过程和政产学三方对高新区协同创新的影响特征基础上,理论构建前因条件及其引发的结果事件;通过组态分析,甄别高新区政产学协同创新路径的前置组态要件,提炼归纳为政产学同频共振型、企业创新主导型、产学适配型和偏重单要素推动型四种基本构型;其中政产学同频共振型、企业创新主导型两种类型为覆盖率高、创新绩效较显著的理想路径。鉴于此,政府、高校和企业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寻求契合当地高新区发展所需的协同创新适配路径,以“殊途同归”的理念科学指导高新区健康发展,并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富有成效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边界问题是影响邻国关系的重要因素,由此引发的争端与冲突已成为国际政治冲突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不同类型边界的形成和划分,分析了边界划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针对我国存在的边界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东南沿海地区1960—2019年台风路径数据,结合台风风场参数模型对不同类别的路径进行了风速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现期风速估计,分析了不同类别台风路径的危险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登陆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路径主要有西北直行类台风(西北行台风、远西北行台风)和东北转向型台风,其中西北直行类台风数量最多且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东北转向型台风约占1/3,近20年呈上升的趋势;(2)不同路径台风的影响范围具有明显差异,东北转向类台风的影响范围明显大于西北直行类台风的影响范围;(3)远西北行台风极值风速最高,西北行台风极值风速最低,即远西北行台风危险性最大,并由东向西呈阶梯状递减.  相似文献   

18.
椭圆-椭圆静动态不适合边界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计算二维几何图形是否干涉的不适合多边形(NFP)算法,针对的是多边形,尚未涉及椭圆一椭圆不干涉计算问题.因此,基于NFP法概念,提出椭圆-椭圆之间的不干涉算法,称之为不适合边界算法;进而给出了既相对平动又相对转动的椭圆-椭圆间任一时刻的动态不干涉边界算法.该法可应用于求解Packing问题、机器人路径规划、虚拟装配、医疗内外科手术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覆岩失稳破坏的时变边界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时变边界力学理论讨论了煤矿覆岩失稳破坏过程。介绍了采矿工程中时变边界问题的特点:给出了采矿工程中时变边界的几何描述。利用RFPA计算了俄霍布拉克矿覆岩破坏过程中边界变化情况;归纳出采煤过程中覆岩移动和破坏的一些规律。研究表明:煤的开采造成覆岩的承载能力连续下降和自由边界的不断变化;覆岩自由边界的变化不完全由施工工艺决定,承载能力的持续下降是覆岩移动与破坏的主要因素。在目前有限元程序不能处理单元中材料消失和减少问题的条件下,通过单元性质弱化的方法来处理单元的破坏问题是一种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20.
基于PHF(permeability-based hydraulic fracture)模型,采用水平集方法(level set method,LSM)描述材料边界分布,并用多尺度方法MT模型,对材料有效参数进行均匀化,建立适用于考虑非均质岩石材料细观界面特征分布与水力裂缝动态发展过程的PHF-LSM-MT数值计算模型.该模型解决了已有PHF-LSM模型无法精确描述积分点作用范围内细观尺度材料分布特征的问题.通过比较包裹体几何分布和体积分数影响下的有效弹性参数,验证了采用MT模型均匀化细观特征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非均质岩石水力裂缝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得到了考虑细观界面特征情况下的裂缝发展过程,探讨了等效开裂区域影响范围内关键位置的水压力变化特征和应力路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