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要做事业人 众所周知,我们从事直销行业的根本出发点是修建财富流通的管道,从而在真正实现财务自由的基础上,天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赚到一些眼前的钱,我们大可不必非要从事直销行业,完全可以籍由其它的渠道去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大体可以把从事直销行业的人分为两类:生意人和事业人。  相似文献   

2.
直销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5,(2):76-77
问:直销法规为何迟迟没有出台?它们究竟什么时候能出台?问:只要有经济实力、品牌实力的公司都能挺进直销业,从事多层次直销吗?比如也在生产药品和保健品的海尔集团。问:双轨制是否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直销制度?为何传言中的直销法规中没有涉及直销制度方面的文字内容?问:推介我从事直销的朋友说,每个人在直销行业里都可以成功,然而我几个月来一直找不到成功的方向和感觉,我觉得他的话有误导之嫌,请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事直销?是不是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问:在当前许多直销公司里,不乏“专家”、“教授”,有的人还自称是“直销科学家”,让人难辨真伪,请问这些人的名衔是自诩自封的还是国家认可的?如何整肃直销界的学术“伪”风?  相似文献   

3.
正出生在辽宁鞍山一个普通家庭的王铵成,在年幼时牢记着"知识改变命运"的至理名言,发奋读书。他曾获得过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还到清华大学攻读过一年总裁班,之后便一直从事传统销售生意。王铵成表示,虽然母亲一直都在用直销公司的产品,但自己在早期并没有想过要从事直销,只是偶尔会关注一下直销产品。当时他感觉直销公司所具备的优良文化理念是很多传统企业望尘莫及的,但他依旧觉得自己放不下身段,还  相似文献   

4.
5月底,直销学术界、直销界的朋友们都收到一封告别信,信件来自从事直销学术研究十几年的陈得发教授。陈教授于2007年年初从台湾中山大学退休,受北京大学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教授之邀来到大陆,任职北京大学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信中表明他将于6月1 2日左右离开大陆,回台湾去寻找教书研究的工作,原因是大陆政府目前不能出面协助成立"直销教育基金会",以推动直销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的工作;也没有一家高等院校愿意接收他继续从事大陆直销学术研究工作。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离开。信中还流露出他对大陆直销学术研究的不舍:"将来有适当机会的话,再来为大陆的直销学术研究贡献一点心力。"一直以来,大陆就没有几个从事直销学术理论研究的机构。在高校,仅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有学术研究机构,但都很少组织直销学术活动,只有北京大学搞过几次研讨会。可见,以陈得发教授为代表的直销学术研究,在大陆屡遭碰壁,多个大学最终放弃了直销学术的研究项目,直销学术研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与直销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并且发展势头良好走向了反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来解决?本刊有幸邀请到陈得发教授谈谈他这几年的感受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从西部直销条例颁布以来,申请和获取国家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批准颁发的直销企业牌照一直是业界的热门话题。今年2月22日,雅芳公司获得了第一张直销企业牌照。目前,25家直销公司为了争夺第二批直销牌照,使出了浑身解数,到处活动,个个志在必得。可是遗憾的是僧多粥少,只有大约不到十家公司可以如愿以偿。那么,数以千计的公司将与直销牌照暂时无缘。这给意欲从事直销的人们提出了一个难以判断的选择题:没有拿到直销牌照的公司可以做吗?  相似文献   

6.
“你是从事什么直销公司。”在直销人俱乐部上万的会员中,有95%的人都是直销人。记者这样问朱军生,也合情合理。“我不是一个直销人,只是一个传统行业里的技术工作者。”他的声音里夹杂着一种对个人能力的强烈自信,而这种自信在瞬间也感化了记者。  相似文献   

7.
站在辽阔的珠江边上,望着前方潮起潮落的海水和连绵不绝的波涛声,何云龙的心头突然涌现出一种危机感。作为珠海科恩公司的董事长,他深深地了解企业目前正面临的处境。虽然很多人告诉他,直销是很先进的营销模式,但直销真的能解决公司所遭遇的危机吗?  相似文献   

8.
事件     
27家申牌企业网上“宣誓” 从7月6日开始,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陆续发布了27家内外资准直销企业的声明,承诺获得直销牌照后,公司将严格遵守《直销管理条例》要求从事直销运作,并对不从事传销、公开直销员计酬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承诺。此次在官方网站上的集体披露被认为是发放第二批直销牌照的先兆。而相关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声明是按商务部要求操作的,并不意味着公布了信息就一定能拿到直销睥螅。  相似文献   

9.
从1990年美国雅芳公司进入中国以来,中国直销行业已经进入第19个年头,并经历了自由发展阶段、限制发展阶段、全面禁止阶段和立法后的开放阶段。在这长达19年的时间中,行业从开到放、再到关、再到放,可以说,中国直销行业的发展经历了许多的波折,特别是某些非法传销企业一度给中国直销市场造成的混乱局面,致使中国直销行业长期以来的整体形象不佳。  相似文献   

10.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陈老板的直销企业遇到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仔细分析案例可以发现,尽管做了十几年的企业,但陈老板具有早期中国老板的通病一一不重视人力资源,在制定战略时不考虑人力资源战略,没有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这种对人力资源的不了解、不重视直接导致他在做直销企业时的人力资源配置错误,使企业在初创时走了很多弯路,并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1.
邹盛元是不幸的,因为家庭的贫困,他险些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是几个哥哥的牺牲才成就了他的大学梦;邹盛元又是幸运的,他刚到深圳的第二天,在很多人还不知直销为何物时,他就接触到了直销、接触到了完美,并在直销领域一路走远,直至今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应邀参加某保险公司的创业说明会。会上遇到几张熟悉的面孔,都是以前从事直销现在又转行从事保险的朋友。原来这几位朋友已经在直销和保险两行业之间流动了好几个回合了。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从去年年底直销法规实施以来,直销行业陷入低潮,一部分直销人从直销行业分流出去之后的去向问题。而今看到不少的直销朋友进入到保险行业,与前两年不少的保险行业人员涌入直销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直销与保险这两个行业间的从业人员相互间频繁流动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直销已经走过了近20个风雨春秋,我从事直销业的研究也近20年。在我从事直销研究的时间里,我经常受到冷嘲热讽,走到很多地方都是不受欢迎的人,因为我是为直销行业摇旗呐喊的人。只有在直销人的圈子里,我才能得到宝贵的理解和一丝温暖。  相似文献   

14.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面对陈湛这样—个性情中人,突然很想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他送别。他说他又要走了,而且在中国直销真正开放前不再回来。从安利到天狮再到美罗国际,从海外到国内、从国内到海外,陈湛的直销之路就一直这样曲折前进着,这样的经历也几乎让他变成了一个标准的海外直销人。回来两年多,他已经有些看不懂中国直销业了,他觉得中国直销业的糟糕情况已经完全超过了他的想象,他甚至认为中国的直销已经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因此,陈湛再次选择了从国内到海外,不仅是出去“取经”,而且要“修庙赚钱养和尚”,他试图找出一条中国直销企业可以遵循的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直销是一个充满了魔力的词语,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都在塑造一个可以一夜暴富的良机。但事实上,直销并不是一个通衢大道,相反却布满了荆棘,直销人只有经过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困顿后才有可能实现“超级自由”的梦想,从而纵横捭阖,笑傲直销。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江苏南京黄先生:我做直销多年,但其中离开过一段时间,那是因为我在做直销的过程中遇到瓶颈,通过对自己的分析以后,发现自己也并不具备做直销的优势条件,所以得出一个结论:直销的产品可以用,直销的朋友值得交,但是直销我做不了。后来之所以我又会回来从事直销这个行业,是因为我接触到一套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帮助我解决了经营直销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直销的兴起,还有很多产业都盯上了这一高速成长的市场,很多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业的直销配套企业应运而生。今天,广东方达集团董事长助理袁顺利先生将告诉我们,大家并不一定非要向直销这一块独木桥上挤,掘金直销配套服务行业也可以有大前途。”  相似文献   

18.
关于直销概念以及特征的解读有很多版本,给人莫衷一是的感觉。本文作者浸淫直销行业多年,对直销做过深入浅出的研究和思考,从个人认识角度提出了直销的三大本质特征,以飨读者,或供商榷。  相似文献   

19.
太阳神直销事业部总经理张鸣先:直销企业必须融入主流社会直销行业如何才能让政府更放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太阳神也有一个打算,就是在直销队伍中建立党支部。一方面,全国各地直销团队的党支部相互沟通协作,可以方便解决很多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他们和当地的各级党  相似文献   

20.
想从事直销行业又或正在从事直销事业的您,在考察与选择直销公司的时候,是否检查过自己真的符合了从事这个行业中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了么?正所谓“适合才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