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科学精神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关联,创新型人才的成功培养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注入,科学精神也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为其提供传承场域。发达国家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效性强于我国,关键就在于发达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始终坚守科学精神。鉴于此,我国务必要在科学精神视角下努力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学做法,从价值取向、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模式、培养的平台和方式等层面全力进行科学解构和重构,建构起科学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将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纳入科学化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认识创新型人才内涵及主体特质的基础上,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审视环境设计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性,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设计与创新实践中将创新型人才主体特质与培养环境改造相结合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靠"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养体系"实施。针对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本科教学的实际,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竞赛、指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探索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对高等教育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改革创新培养的模式、途径和方法,建立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确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流程,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发展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渝 《科学管理研究》2013,31(1):97-100
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正确实现,从创新型人才的内涵特征、培养效果影响因素、培养模式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激励方式、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外先进经验等多个角度对提升我国创新型人才研究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最后提出全文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GIS创新型人才培养,是GIS学术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GIS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GIS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只有针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特点,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十分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无疑这是培养GIS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培养GIS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模式思路狭窄、教学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等。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衡量高校办学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及培养制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要素,这些要素的合理和健全有效地保障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在地方本科高校职教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地方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哲学的反思和批判,是对创新人才培养回归教育目的和本质的理性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养体系束实施。构建这两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应当采取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背景下,提倡自主创新,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置,应用实践和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合理,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从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实验室和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将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黄靖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2):89-90,71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创意人才显得非常匮乏,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意人才,而培养创意人才成为国家的首要任务。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自然就肩负起培养创意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院校要积极探索符合我国产业特色的创意人才培养路径,构建我国创意人才培养高地,提升我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造型体育人才是高等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争奇的制高点。文章运用《创造学》的基本原理,首先阐述了创造型体育人才应具备的6大素质结构,最后提出了创造型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集聚人才的摇篮,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发展计划对高校发展极为重要。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建设。只有坚持不懈地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发展计划和“人才强校”战略,完善学校内部学术与人才管理机制,提高教师和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才能最终实现人才兴校、人才强校。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由人才主导的产业,在产业的链条上,人才永远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当前我国的创意人才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创意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这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产业的人才结构特点,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做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工作,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尹晓琦 《科技信息》2009,(33):157-158
现代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使得高校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两方面讨论了培养工科专业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和要求,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给出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创新的内涵出发,分析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从哲学角度探讨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为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成长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针对目前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局限性,提出高校在构建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时,要在实施创新教育、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创新基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等方面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而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体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实践的总结,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培育条件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文化看创新人才的基本人文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讨论培养人才的文章很多 ,但对其基本人文素质是什么 ,却众说纷纭。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审视 ,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有思维的开放性、心理的包容性、意志的坚定性、能力的综合性等四个方面。了解和把握了这些素质的特征 ,对于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无疑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Creative talent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vitality of a city. It is obvious that highly developed creative cities tend to have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geographically. The article analyzed its effects on six aspects: information sharing,collective learning, talents' learning growing, knowledge spillover,innovation and scale in Shanghai for last 10 years by using the entropy method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effect index system with15 indices. It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not only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but also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effects of creative talents' agglomeration in Shanghai. The article would be a contribution for enhancing the agglomer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in cities,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 and enhancing urban vitality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