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悟"和"自悟"思维形式,是"悟性思维形式"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不同表现形态。人类原始先民们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他悟"思维形式,是对"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内容"更有效"的把握情形;它通过"物象"或"物象群"或者"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及其记忆,即"悟象"的多种"意象"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他悟"思维形式主要体现信息接受主体的一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意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中的领会、理解状态。  相似文献   

2.
领悟思维形式是在"感悟思维形式"基础上的跃迁。领悟思维形式,是人类原始先民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对"感悟思维"形式进行初级熔炼综合和初级凝炼整合的方式,即"悟象"的多种表象("物象"或"物象群"或"表象群"或者"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和记忆,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信息接受的一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的领会状态。它与"感悟思维形式"一样也是朦胧地表达出人类祖先思维历史发展的雏形状态。  相似文献   

3.
感悟思维形式是在“本悟思维形式”和“体悟思维形式”基础上的升华。感悟思维形式就是原始先民在劳动生活中,利用“物活感”“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原始法术”“巫术”“神话”“传说”“禁忌”等创造或传承下来的多种形式和记忆,对多种表象(“物象”或“物象群”或“表象群”)的初级熔炼综合和初级熔冶整合的方式即“悟象”形式进行的联想或想象或幻想,从而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思维与外界的“异质同构”状态。它是朦胧地表达出人类祖先思维产生、发展线索的雏型。  相似文献   

4.
意象造型的"意象"是画家主观的审美意念与客观的事物形象的统一体,是主体的"意"和客体的"象"的复合物.意象造型",就是画家不满足于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自然描绘上,而把所表现的自然物象的形经过画家主观审美加工提炼而变为意识中的形,即以意造型.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7,(5):87-91
不具有性别区分的自然物象在古代典籍中往往有雌雄的区分。"雌雄"本是指称鸟类,后来扩展指所有的动物,最后演进到非生命的自然物象的区分。探究雌雄区别的原因,有形状大小、色彩明暗、单双奇偶、声音差异、高下差别等。雌风雄风、雌金雄金等词汇在众多汉语词汇中独具一格。自然物象神化过程中也有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四神。这些雌雄的区别是中国传统的取象思维和类比推导思维的集中反映。在"雌雄""牝牡"等词的命名与自然物象的取象关系上,"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限制而"取象"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诗至今已近乎100年。其所赋予的中国现代诗的含义基本是共同的:形式是自由的;内涵是开放的;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意象,从何而来,这是诗歌的灵魂,是一个至今都没有加以深入探讨的大是大非问题。对"象"的"想",就是一个诗歌创作或释读的过程,就是象思维的观象、取象、立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象多意"是个别意象内部独特的一种偏义现象.所谓"一象多意" ,是指同一种"景意象"或"事意象",能用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意思想.本文以"流水意象"与"入梦意象"进行例析,除了印证"一象"能够蕴含"多意"的文学现象外,更归纳出"流水意象"与"入梦意象"典型且多元的"一象多意"意象系统.  相似文献   

8.
庄子美学的本质是人生美学,是建立在庄子哲学基础"道"之上的一种指向人生对个体生命进行终极关怀的美学.因此,"道"是其人生美学的基础和核心.以"道"的人生审美精神为轴心,研究、剖析了达"道"者形象的美学象喻.这些形象群诠释着庄子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蕴涵着庄子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审美感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庄子将自己对审美境界的体认与追求融入到形象体"道"的心灵状态的描绘中.  相似文献   

9.
在诗歌中,意象是诗人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是诗人的意识与外界物象水乳交融般的结合。在这里"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象"是指客观的外界物象,这两者水乳般的交融就是意象。意象营造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在诗词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包涵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汉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范畴,王充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王弼探讨了意象的创造过程,将其看做是意和象的统一。“立象”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自然涉及艺术思维。“立象”的过程是比兴思维的过程,无论是选择物象还是心理创造都离不开比兴思维。在比兴思维的调和下,意象才能真正地发挥审美作用。“兴象”从基元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意象,但它不是普通的意象,而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具有刚健壮大情思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就是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11.
黎杨全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70-72,54
"老鹰抓鸡"、"蛇"是屠格涅夫爱情作品中的两个重要意象,它们成为屠格涅夫对爱情悲观主义看法的隐喻与形象化注解,而这又与他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整个悲观主义体认紧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汉代诗歌中存在着一些典型的人物意象。主要是"女性"意象和"仙人"意象。这两种意象在汉代诗歌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汉诗中的"女性"意象和"仙人"意象,来找出隐藏在意象背后的社会问题,探求汉代社会的悲苦现实。以及这种悲苦现实所导致的后果:女性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士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能依靠对仙人的向往来体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3.
"4P""4C""4S"营销理论实际是一种态度或一种企业思维方式,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本文通过对4P、4C、4S的分析从而帮助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把"4P""4C""4S"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思维的起点和最初的思维一样,只能从活动—行为中来,同时活动—行为也是思维的内容和形式。"悟性认识"层阶的思维"形式",最主要、最核心的是劳动活动—劳动行为思维。劳动活动—劳动行为的内在结构决定劳动—行为思维形式。如果没有劳动活动—劳动行为等,人们就不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也不会有各种各样的经验,人的理性认识就无从谈起。本文拟就"悟性认识"层阶多种多样思维"形式"中的"体悟"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解读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玄妙的描述,我们可以受到启发:在写作中创造"雄浑"的境界,作者应该培养雄健浑厚的精神、恢弘豪壮的气度和激昂狂放的情感,选择"大而强"的物象,在构思中神与物游,进入创作主体与创作对象物我同构的心物和谐状态,创造"至大至刚"的意象或意境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血"意象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意蕴.透过它表现的内涵特点和象征层面,既可了解其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美学指向,又能领悟中国文化重体验、尚感悟、趋向反省内求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7.
现代小说意象的研究是小说文本叙事分析的重要途径。意象处在点染人物、贯通情节以及蕴含世俗哲学的功能层面。意象经过作者的选择和组合,达到象与意互相蕴涵和融合的状态,然而由于组成意象的物象来源不同,它们所包含的意蕴、味道和幻想形式也千差万别。《杂色》的叙事意象是值得研究的。借助于比较、联想的主动参预,会体悟到小说文本许多未被阐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超越"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学界普遍将其定义为基督教的"上帝"。而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超越"则表现为"转向",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在本体论层面上,它强调的是追求事物背后所得以存在的最终依据,即"理念";在方法论层面上,它强调破除原有的思想界限,以批判性思维建构理论。柏拉图所提出的"转向"理论是西方哲学话语下的"超越"的一种特殊呈现方式,他的理念论及其对"理念世界"的建构,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使西方哲学开始从宇宙论向本体论转型。  相似文献   

19.
在清初特定时代语境中,遗民曲家们为了传达其复杂而幽微的文化心态,往往在戏曲创作中采用虚拟"故国"意象、寓言和女性关照等书写策略。"故国"意象是政治伦理在清初遗民曲家心中的自觉内化,寓言旨在张扬他们作为遗民的个性价值,而女性关照则凸显他们"赏才"和"伤才"相交织的复杂、矛盾心态。这是清初特定时代思潮在遗民戏曲中的多层面折射,从而使其戏曲创作展现出不同于元明戏曲的独特文学风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浙东渔歌是浙江东部海岛或沿海地区渔民在海上捕鱼作业或休渔晒网时自编自唱的民间歌谣。渔歌中的"海"、"船"、"鱼"等典型意象或物象,呈现出浓厚的海洋文化色彩,是浙东渔歌的一大特征;浙东渔歌按内容可分为劳动渔歌、风土渔歌和生活渔歌等,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浙东渔歌给人留下宏阔的审美感受,蕴含刚毅的人文精神,具有丰厚的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