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字结构”,不论文言、白话,使用都很广,也无论古代、现代,争论都很大。现在,论者们常常喜欢把“所字结构”和“的字结构”相提并论。这,固然与两个“结构”并存的语言现象有关,但也与两个“结构”。相似的词类属性和语法功能分不开。而况语法的比较分析,不独有利于认识现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而且有助于探讨古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甚至于沟通古今汉语研究的道路,是值得重视并倡导的好方法。笔者愿就“所字结构”和“的字结构”的关系,谈谈现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以就教于同好和专家们。  相似文献   

2.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大课题,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党和政府及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站在安全监管监察的角度,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日臻完善的新形势下,“落实”两个字显得至关重要,它决定我们工作的得失,决定成败。下面,我着重就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思考,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朋友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在新形势下,做好科普宣传报道,是科学技术普及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它是一门科学,弘扬社会主义正气,推进社会进步。怎样开创科普宣传报道?我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在“热”字上作奉献,在“借”字上下功夫,在“传”字上做文章,在“深”字上树典型,在“点”字上建网络。 一、在“热”字上作奉献 贯穿“热”字这条红线,是做好科普宣传报道的前提。所谓“热”就是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我是八小时以外科普耕耘者,十多年来,报刊、电台、电视台先后发表、转载我撰写从科普宣传报道角度的两个文明文章2600多篇,其中省以上采用占85%,  相似文献   

4.
读者们看了这个题目,请不要误会,以为作者是在搞文字游戏,或者做什么“宝塔诗”之类。不,不是这样。作者是想对这三个名词作一些简单的说明,以便帮助读者们对即将成为独立国的马来亚有所了解。马来,马来亚,马来亚人,这三组字虽然彼此只差一两个字,却是三个含义不同(固然相互之间有关连)的名词。也正因为彼此只有一两个字之差,它们很容易叫人混淆不清。用外文来说,这三个名词彼此也只差一个或两个字母,所以也往往使人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析字——修辞格源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不同流派对析字辞格的分类 一、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认为析字可分三类:(一)化形;(二)谐音;(三)衍义。 (一)化形析字。变化字形的析字可分作三式:(甲)是离合字形的,可以称为离合;(乙)是增损字形的,可以称为增损;(丙)是单单假借字形的,可以称为借形。三式之中,以离合一式为最常见。 (甲)离合 ①冯玉祥常说,“我去画我的丘八画,去作我的丘八诗。”(薛笃弼来信) 这种离合字形的措辞,都是把一个字的字形拆开来用,如“兵”字拆开是“丘”“八”两个字,所以就借“丘八”两个字来代一个“兵”字。旧诗中的离合体。还有酒令、童谣之类,有的用这一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要实现社会经济安全平稳发展,安全监管任重道远。笔者在安全监管工作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认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首先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一大早在校门口,一个陌生的家长碰见了我,激动地对我说:“崔老师,我家王佳欣(化名)昨天回去会写两个字了,我真是太高兴了……”说到这,没想到这个三十岁刚出头的大男人,居然在这大庭广众之下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8.
这是让我记忆犹新的一节课—— 在教学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册)时,当学生默读完课题和要求后,我提出建议:(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找出这几组词的一个共同点。学生读后,我检查读的情况。刚问第二个问题,学生们就积极举手发言。回答其共同点是反义词。  相似文献   

9.
一审美活动的展开,固然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的对象和一定审美条件的主体,但是这主客体之间的引力决不是均衡的、齐量的。人们在具体的审美过程中,不但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而且,主体的审美意向也不是始终专一的,他时而象个醉汉,深深地沉浸在无法排解的感情世界里,时而又以清醒的头脑,悠然从容地品尝、咀嚼着从对象中所获得的审美甘露。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家们非常重视审美过程中的这一特点,并用“入”与“出”这两个字来解释这种审美意向的流动过程,从而形成了我国美学传统独树一帜的审美“出入”论。  相似文献   

10.
父亲学的是电气专业,供职于火力发电企业,我研究的是法学理论,两个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父亲在单位的工作叫“安全监察”,父亲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也许是专业的分野,我对企业的安全监察始终没有理性的认识,但我知道,这么多年来,“安全”一直是父亲工作的重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事 新言     
“在 英 国 的 街 头 , 至 少 有 100名 本·拉 登 培 训 的 恐 怖 分 子 , 这 个 数 字 也 许 逼近 200。 基 地 组 织 非 常 狡 诈 ,我 们 没 有 精确 的 统 计 。 ” —伦敦前警察厅厅长约翰·史蒂 — —文 斯 语 出 惊 人 。 “‘对 不 起 ’这 个 词 说 起 来 非 常 容 易  相似文献   

12.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失事和苏联切尔诺贝利四号核电厂爆炸,发生严重火灾,这两大事件鲜明地提出了将先进技术应用于新的领域将会遇到的问题。虽然本文只涉及苏联核电厂爆炸引起的问题,但文中很多观点也适用于“挑战者”号灾难事件。在讨论本文将提出的要点之前,我们应提出并回答两个普遍关心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会碰到核电厂的安全问题吗?”我相信回答是十分肯定的,因为我确信在某个时候核电必将是中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问题是“核能可达到可接受的安全程度吗?”同样,我确信回答也是肯定的,但是还必须作相当的工作,才能达到我所谓“可接受”的程度。当然,何谓“可接受的”,其含义是需要予以阐明的。若全面展开关于“可接受的安全程度”的讨论,势必会偏离本  相似文献   

13.
细心的“冬瓜”们可能早就注意到了,今年有大半年的《世 界博览》上面都刊载的都是我归国后在记忆中重返巴西的经验 碎片,是一种“准虚拟”的“巴西过去进行时”。2005年就要 过去了,我不能老拿“巴西”二字的残羹剩炙来奉献给我亲爱 的“冬瓜”们,正如黄舒峻在《改变1995》中所唱“时间不停 地走远,世界不停地改变……”,我和“冬瓜”们之间所分享 的快乐和秘密就不能只停留在巴西上面。这一期算是我的巴西 传奇的“关张大吉”,不是关于我在巴西的“过去进行时”,而 是为大家呈上我的北京遭遇到的“巴西一般现在时”,也就是 说,我要告诉大家一些在我的“后巴西龟(归)时代”,在离 巴西最为遥远的中国,我所经历的,想到的关于巴西的一些东 西。从今以后,“巴西”彻底属于我们的过去,如果《世界博 览》让我继续“说书”,我定会为“冬瓜”们奉上别样口味。  相似文献   

14.
<正>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与“做”的用法问题早在50年代就有过不同意见的争论。有人主张区别使用这两个字。可是又有人主张遇到没有把握从用法上区别的时候,宁可写“作”,不写“做”。理由是,把该写“做”的写成“作”只不过人家说这样写法有点“古气”。因为:“作”与“做”本来是一个字,最初只有“作”字,是个人声字。后来在说话中变成去声字,可是读书音还是人声,就有人造出个“做”字来代替说话的去声字音。这是当时“文白异读”  相似文献   

15.
读者观点     
“老板”VS”经理人”,文章标题用的是“博弈”两个字,其实换一种说法只有一个字——”玩”,我更喜欢用”东家”比作“老板”,用”管家”比作”经理人”。  相似文献   

16.
两个词儿的意义我们第一次在缅甸文化部部长吴漆东家里做客的时候,主人说:“你们是我们的胞波。你们和我们应该往来得象瑞苗一样。”从那天起,“胞波”和“瑞苗”这两个词儿便常常在我们口里讲着。说起“胞波”,近几年来我国人民对这个缅甸字已经是很熟悉的了,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在这里把字义介绍一下。缅语的“胞”,正好和我国汉文的“胞”字同音同义;“波”的字义是“伴”。“胞”和“波”接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儿,它的意义就是“同胞”。缅甸人民称呼中国人民为“胞波”,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已经很难查考了;可是,这个称呼的群众性和习惯性使得“胞波”在它的原来的字  相似文献   

17.
耿军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102-103,109
中古“船”“禅”二母字多有混淆,难以分辨。本文把《广韵》中所有“船““禅”二母字加以统计和分析,使我们对这两个声母的字在今天的读音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自打上期的《咨询》专刊提出了”中国管理产业联盟”的概念之后,总有一些朋友在问我——“管理产业联盟”的提法不错,但这个概念如何落地呢?我想,“落地”是大家的目标,而人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这两个字,也就是说,如何把我们共同认同的愿景,通过什么样的一种运作方式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潘艳 《奇闻怪事》2007,(5):16-16
在教学“已”时我估计学生会与“己”混淆,就做了反复强调。可是在作业中仍有许多同学把“己”写成了“已”,把“已”写成了“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这两字区分开来呢?我暗自思索。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安全生产首次提出的“三全管理”,引起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的热烈讨论,他们各抒己见,从各个方面热议如何在当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切实保障安全发展,加强“三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