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优质护理病房护士综合素质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及2011年3月到2011年8月期间两种不同床位包干护理模式下的护士及患者做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表和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就护士业务能力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法护理模式护理质量(P=0.478)与病人对包床责任护士服务的满意度(P=0.979)与旧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法包床护理病人满意度高于旧法(P=0.022),新法包床护士护理技术操作(P=0.042)及理论考核成绩(P<0.001)均优于旧法。结论:新法床位包干、小组负责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我院设立神经内科为整体护理疗区,在整体护理中我科采用小组连续负责制护理方式,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提高了我科护士从理论到实践,正确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还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护理信息一览表在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通过设计住院患者护理信息一览表,使责任护士全面掌握所管病人的基本信息、治疗护理、病情评估、专科护理、用药护理、检验检查阳性结果等,通过不断完善护理信息,有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结果:两组统计资料显示,实施住院患者护理信息一览表后,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结论:住院患者护理信息一览表的使用,责任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保证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有效性,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强化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患者、医生的满意度,有力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方法针对当今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的各项规范化护理服务。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8%,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100%,技术操作体现人文精神≥98%,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100%,出院患者健康指导率100%。结论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激发了护士为患者服务的工作热情,从而有效地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责任制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5年9月,对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施责任制护理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实施责任制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责任制护理的实施,使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为主动、有效、准确地进行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增加了护士在患者身边的时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单病种手术路径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234例单病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7例。对照组根据传统模式按医嘱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具体由病区护士实施健康教育,而实验组则严格按指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健康教育达标率、遵医行为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规范护理行为,利于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利于单病种路径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组制融合分床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方法:通过调整某院产科病区护士的岗位职责,在分床责任制实施的同时,进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分层责任制管理,采用小组制融合分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开展临床工作,解决临床突出护理问题。将新的护理模式实施前与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及护士满意度等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组制融合分床式责任制护理模式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延续性,增加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缺陷,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高,提升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归属感,降低了护士工作压力,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理、科学的护理模式在产科病区中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优质护理。小组制融合分床式责任制护理模式首次在西南地区专科医院中实施。  相似文献   

8.
林立姮  林露 《海峡科学》2012,(8):126-127
目的:探讨妇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初期,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之后满意度.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初期,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分别为85.52%、76.32%、87.88%,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三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6.02%、94.75%、98.48%,通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深化责任制护理,促进医护合作协同发展,提升了护士学习能力和专业护理能力,并能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现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手术室护理服务程序,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方法:通过术前访视、加强手术安全核查、术中优质护理服务等措施,不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开展优质护理后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大幅提高,同时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病人、家属及手术医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方法:进行风险因素分析,采取强化风险意识及"专科知识、专科理论、专科技能"训练;护理岗位实行"护理岗位固定化、护理内容个体化、全程护理人性化"管理;抓好"重点时段、重点病人、重点观察";护理管理做到"职责到位、制度到位、监控到位"等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护理队伍风险意识明显增强,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差错事故大幅度降低;26个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房)顺利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验收检查,护理工作为医院赢得了声誉。结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是基础,建立有效风险管理机制是保障,重视细节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规范化疼痛护理方式在骨科术后患者镇痛方面的作用,以寻求最佳护理模式.方法:设立常规护理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对疼痛治疗方式、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的疼痛护理方式减轻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术后无痛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王莹莹 《科技信息》2012,(2):464-465
目的: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患者满意度。方法: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未开展的病区各抽取50人做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满意度情况。结果:优质组、普通组满意率分别为96%、7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组的满意率高于普通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因患子宫内膜癌疾病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二病区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结果:统计两组各25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示,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23%,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2.7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术后给予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心理、生理状况,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魏家萍 《甘肃科技》2013,29(2):133-134
通过加强细节管理,强化优质服务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入院环节、护理操作流程、病情观察、护患沟通、患者出院过程等方面的细节管理。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护理技术满意度有较大提高。护理管理细节的落实是进行优质护理的基础;减少了护患纠纷,保证了护理安全;提供人性化服务,提高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优质病房的舒适护理模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运用舒适护理前后的100例患者在输液环境、护士的技术操作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在输液的全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使病人的总体满意度由70.1%上升到95.3%.结论 舒适护理运用于优质病房静脉输液,提高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7月间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状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83.33%)患者,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出院四周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为75.59±4.27分,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为53.17±4.37分,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临床脑卒中患者康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满足病人多样化的需要,提高病人对病员服的满意度。方法:制作200套服装投入到医院使用,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和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对不同科室、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的150位医护人员、病人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医护人员、病人和病人家属对此服装都比较认同,反映较好。结论:此服装穿脱方便、便于医生护士操作、能够保护病人隐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住院病人的满意度,特别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人。  相似文献   

18.
任秀芹  薛桂芝 《科技信息》2012,(36):I0227-I0227
目的:总结护士对保留气管套管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的经验体会。方法:对全科保留气管套管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电话随访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延伸,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过程中,注重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分析整体护理影响医患、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加强本科室护士整体护理理念的培训,在工作期间科室护士自我总结,平日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沟通.结果整体护理中参与心理护理关怀,充分保障患儿的各项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使患者的满意度由81%上升至99%,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了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新的整体护理的理念.结论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陈兆红  孙玉花 《甘肃科技》2010,26(18):169-170
探讨基层手术室护士对围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从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进行阐述。心理护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手术室护士加强围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缓解手术病人的焦虑情绪,消除恐惧,提高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