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历史学、文献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探究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产生的渊源,勾勒出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内容与分类,阐明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交流由单向至双向,直至快速互动交流的特点,提出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交流先行先试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妈祖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具有的类别多样、分布广阔、禀赋独特、价值高等优势,为资源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缺乏科学的资源整合与整体规划、资源传承与保护不到位、相关理论研究缺乏、人才队伍梯队培养体系不完善、市场培育不足、产业化乏力等问题。为促进妈祖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应加强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构建保护与传承体系,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产业化进程,构建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文化圈。  相似文献   

3.
阐述对“妈祖文化体育圈”的认识和福建沿海城市构建“妈祖文化体育圈”的意义,提出“妈祖文化体育圈”构建与发展的基本框架:1)共建“妈祖文化体育圈”协调与研究组织;2)共建妈祖文化特色体育竞赛与全民健身联动市场;3)共建滨海体育旅游休闲园区;4)共建妈祖文化体育研究攻关基地;5)共建海峡两岸妈祖体育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等。  相似文献   

4.
简述妈祖信仰在澎湖的传播以及近年澎湖与大陆的妈祖文化交流。探讨澎湖在闽台文化、经贸文教等交流中的链接作用,提出澎湖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定位观点,而弘扬妈祖文化,将有利于这些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法,探寻妈祖信仰习俗中以身体活动为核心的妈祖体育文化形成的源流,分析妈祖祭典仪式、滨海体育、妈祖体育与现代体育融合的特点及作用,并就如何把握妈祖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建立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妈祖民俗与体育旅游相结合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旅游资源。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对妈祖民俗体育旅游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妈祖民俗体育旅游的市场、区位、文化、政策等优势,并提出了保护体育旅游文化资源、打造体育旅游精品和健全体育旅游队伍的发展策略,为妈祖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冰  肖熙然 《海峡科学》2012,(8):151-152,171
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莆田,是中华文化遗产之一,以弘扬妈祖精神为核心的妈祖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福建海西建设重要的文化资源.妈祖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该文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与实地调查等方法,提出依托妈祖文化品牌优势,突出海洋海岛资源特色,以滨海为主题拓展莆田体育旅游产业,以实现莆田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厦门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何绵山先生撰写的《闽台文化探略》一书。该书是《闽台区域文化》的姐妹篇,是继《闽台区域文化》将闽台作为一个共同区域来研究后,对福建的教会学校与女性、妈祖文化、书院教育、金石书画,以及台湾的佛教、美术、民俗活动、民俗博物馆、文化的多元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让读者在弄清闽台个性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其共性。全书19万字,定价16.00元。何绵山的《闽台文化探略》出版@宝英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共建两岸"共同家园"角度切入,对闽台客家民俗体育融合创新进行研究.分析了闽台客家民俗体育融合创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闽台客家民俗体育融合创新的基础,即同根同源血缘宗亲、闽台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相通性、共同家园对闽台客家民俗体育发展的诉求;并从理念、产品、渠道和模式四个角度提出闽台客家民俗体育融合创新的途径,旨在传承与发展闽台客家民俗体育的同时,进一步推进闽台经贸、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及SWOT分析法,以海峡西岸建设为背景,以闽台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外部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闽台民俗体育的发展探索出可行的发展路径奠定基础。研究表明闽台民俗体育文化是建设海峡两岸的桥梁和纽带之一,其内部优势是两岸特殊的文化共同体及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条件;内部劣势是商品经济的冲击及闽台客家民俗体育的文化层次不高;发展的机遇是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经济的高速大发展及闽台体育赛事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开展;发展所面临的威胁因子主要是部分台湾民众国家认同感的缺失及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及教材匮乏。  相似文献   

11.
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神缘相似、俗缘相同和文缘相通使得闽台关系源远流长、紧密相连。其中,两岸间以妈祖信仰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十分紧密的互动关系。资源丰富、交流活跃的闽台宗教文化旅游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其独特的特点,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当今海峡两岸政治的改善、经济的交流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泉州天后宫与闽台妈祖庙以及其他宫庙之间构建起密切的关系网络。通过获取蕴藏于庙际网络中的社会资本,泉州天后宫进一步巩固了它在闽台妈祖信仰圈中的中心位置。由于庙际网络是通过信众间的往来构建起来的,庙际网络在给宫庙带来社会资本回报的同时,也很自然地惠及两岸信众,由此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指出妈祖天上圣母之称,乾隆末年已在福建出现,稍后台湾亦见此称。嘉庆九年闽商将之传到锦州,道光时该称谓在福建已流布较广。关于敕封妈祖天上圣母诸说乃民间叙事,经不起学理上的深究。  相似文献   

14.
旅游的交往可促进妈祖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分析莆台两地30年来妈祖文化旅游交往六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莆台妈祖文化旅游交往的经验,提出今后妈祖文化旅游交往的若干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指出广东是最早传播妈祖信仰的地区之一。通过考察闽人入粤与妈祖信仰传入的关系,综述粤地各区妈祖宫庙的分布概况,分析妈祖信仰与南粤文化的融合,探讨其在粤地“被创造”的嬗变过程及特色。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离乡背井的福建人在移居地兴建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宫馆空间最初往往合二为一。闽人在宫馆中进行祀神、议事等社会生活,帮助其完成身份认同,塑造族群共同体,更顺利地适应环境,谋求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的空间关系呈现出从合一走向分离的趋势,其文化传承的空间意义愈加凸显。从再造原乡到文化传承,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不仅是地理的、物质的空间,也是社会文化的空间,既是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媒介、载体,又是凝聚“海丝”沿线全体闽人及至华人的纽带、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