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不同地区的13份牛角藓 Cratoneuron f ilicinum(Hedw .) Spruce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且重复性高的15对引物共扩增出162条清晰的条带,其中161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9.49%,说明牛角藓的遗传变异丰富.运用PopGen-32软件分析发现,平均等位基因数 Na=1.9938,有效等位基因数 Ne=1.62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H=0.3606,Shannon's信息指数 I=0.5366,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736,说明牛角藓的遗传变异主要在居群之间.通过NTSYS2.1软件对14份样本的亲缘关系用U PG-M A方法进行聚类,样本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棉花种质资源多样性的ISSR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48份棉花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0个ISSR引物扩增出的112条带中,多态性条带占101条,为总条带的90.18%.每个引物均可扩增4~2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10.10个,引物平均多样性信息指数(PIC)和多态性谱带百分率(PPB)分别为0.76和87.88%.利用NT-SYSpc 2.1统计分析软件中的UPMGA法对48份棉花种质资源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为0.66水平上可将所有参试材料聚成两大类,且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基本吻合.ISSR标记揭示出这48份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西藏地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分析西藏野生石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野生石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13对SSR引物对3个自然群体共42份西藏地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材料DNA进行PCR扩增,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片段长度,使用GenAlEx和Arlequin等软件对SSR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对引物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平均3.385个,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农信息指数(I)、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量(PIC)分别为1.971、0.771、0.481和0.393。3个野生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香农信息指数(I)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867、0.646和0.421,林芝b(LZb)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其他2个群体。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高达88.43%,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16。种质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划分为3个亚群,结果与种质地理来源具有一定关联性。遗传结构分析显示西藏野生石榴有4个可能的基因库来源。【结论】13对SSR引物可用于西藏野生石榴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等研究。西藏野生石榴种质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林芝b(LZb)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遗传结构复杂,且含有最多的野生种质采样点,可予以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油茶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RAP标记对湖北省油茶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11对引物对48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清晰的扩增条带6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0条,占93.75%;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469~0.906之间,平均GS值为0.653;居群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H)、平均Shan...  相似文献   

5.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四川省成都市的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L.)3种不同花色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从100条引物筛选出5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67条清晰条带,其中62条条带具多态性.紫茉莉的等位多态性位点百分数(PPB)为92.54%,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25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354,Nei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562,Shannon指数(I)为0.2633.3种花色的遗传一致度在0.9054~0.9620之间,遗传距离在0.0388~0.0994之间,其中白色与黄色的遗传距离最小(0.0388),表现出最近的亲缘关系,黄色与紫色的遗传距离稍大(0.0994),亲缘关系稍远.紫茉莉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不同花色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1.279.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几年国内引进了很多的无花果新品种,但是仅依靠表型性状不能准确地区分相似品种,因此从DNA分子水平上进行无花果品种的分类和鉴定。【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0个无花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DNA指纹图谱构建。【结果】7对SSR引物在30个无花果品种中共扩增得到了24条清晰条带,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3.4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025 6、Shannon信息指数(I)为1.126 6,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化从0.682 8到0.892 5,平均为0.816 4。遗传相似系数在0.291 7~1.000 0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29 4,表明实验的品种间存在差异。在相似系数为0.59时将30个无花果品种分为4类。同时构建了30个无花果品种的SSR指纹图谱。【结论】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建立起来的无花果指纹图谱能够有效区分无花果相似品种,可以为无花果新品种的选育和品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来自川西北高原的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10条ISSR引物对25份材料共扩增出12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0.8%;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变化为9-17条,平均每条引物总扩增的带数为12条,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数变幅为3-16条,平均每条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为8.5条.(2)供试的25份垂穗披碱草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703-0.974,平均值为0.828,供试材料间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将供试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分明显分成3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秦惠珍  盘波  赵健  邹蓉  韦霄  唐凤鸾 《广西科学》2022,29(6):1134-1140
为探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的遗传多样性,为其野生资源保护和优良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白花兜兰8个野生种群的122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6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共扩增出3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0条,平均每条引物总扩增条带数为5.83条,多态性比率均值为87.70%。白花兜兰8个野生种群的等位基因数(Na)均值为1.783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481 7,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值为0.419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280 8,说明白花兜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水平;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值为0.124 7,种群内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个体间;基因流(Nm)为3.509 3>1,表明白花兜兰种群间交流频繁,从而限制了由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分化。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进行聚类分析,8个白花兜兰野生种群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环江木论兰花山(HML)和环江木论峒炼山(HMD)两个种群,第二大类包括荔波永康乡家别组(LYZ)、荔波黎明关干排组(LLG)、罗城怀群乡(LH)、宜州龙头乡独山屯(YLD)、宜州刘三姐乡岩田动湖(YLY)和荔波黎明关关吉洞(LLJ) 6个种群。白花兜兰野生资源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种群HML和种群HMD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其他种群,在进行遗传育种时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
利用形态特征与RAPD分析技术,分析了国内不同地区的24份普通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 var.communis Tsee et Lee.)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3个形态学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4%~69.9%,其中叶柄变异最大,子叶变异最小.24份普通白菜材料在形态学聚类的距离5处聚为4类.利用筛选出的15条RAPD引物从24份普通白菜材料中共扩增出11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3条,多态率73.4%,平均每条引物条带7.53条、多态性条带5.53条.RAPD数据聚类在相似系数0.77处,分为8类,与形态聚类间有重叠和细分.以形态聚类4个类别计算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标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为第Ⅳ大类第Ⅰ大类第Ⅲ大类第Ⅱ大类,第Ⅳ类的H和I分别为0.2395和0.3523.而不同地区则以江淮地区的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最高,分别为0.2076和0.3098.这些结果与普通白菜种质资源多样性特征以及地区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SCoT、EST-SSR标记技术在甘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适用性,采用SCoT、EST-SSR分子标记对甘草属8自然居群的4种1变种共计14个个体进行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检测。实验筛选出的18对SCoT通用引物共扩增出313条带,其中312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率(PPB)为99.6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位点品均期望杂合度(He)等遗传参数与EST-SSR标记无显著差异。多态性检测效率高的标记为SCoT,E=17.333,Ai=21.145,高于EST-SSR,E=6.909,Ai=8.719。SCoT与EST-SSR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趋势相似,均将14份材料划分为3组,与基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2种标记相比,EST-SSR(0.820)产生的平均相似系数范围大于SCoT(0.785),EST-SSR标记个体间遗传差异检测能力略高于SCoT。结果表明SCoT和EST-SSR两种标记均可揭示甘草属种间与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亲缘关系,是进行甘草属植物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种间基因渐渗等研究的有效分子标记。其中,SCoT标记多态性高,信息量大,更适于甘草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个体间遗传差异检测上EST-SSR标记效果更佳,更利于疑难种鉴定及亲本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ISSR标记构建了9份藜豆种质的指纹图谱,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35条引物中筛选出8条重复性好的多态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6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0条,多态性比例为78.1%。应用其中3条多态性ISSR引物(UBC889、UBC812、UBC825)的12条特异性条带,可以有效区分供试的9份藜豆种质资源。藜豆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70.97之间。利用UPGMA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为0.73处可将9个藜豆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其亲缘关系与种质地理来源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收集的239份紫薇属(Lagerstroemia)种质和1份黄薇属(Heimia)种质为材料,开展种质种间特征分析和紫薇种内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进一步优化紫薇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6对荧光引物鉴定样品基因型,利用GeneMarker软件进行基因型数据的读取;对239份紫薇属种质和1份黄薇属种质进行特征位点分析;并利用Popgene、Cervus、NTSYS和GenAlEx软件对227份紫薇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估算、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紫薇(L.indica)种内的特征位点信息最为丰富,其中15个引物所体现出的特征位点信息中,紫薇都有其独特的位点区别于其他6个种,而在福建紫薇(L.limii)、川黔紫薇(L.excelsa)和尾叶紫薇(L.caudata)中也有部分特异的特征位点是紫薇中没有的;16对紫薇SSR荧光引物共检测出1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有8.938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600,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值为1.459,观测杂合度(Ho)均...  相似文献   

13.
用RAPD标记对来自欧美地区及中国市场常见等的共计40份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变异及多样性研究.用18个能扩增出高度重复性条带的引物时40份材料总DNA进行PCR扩增,其结果如下:(1)共扩增出307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270条带(占87.95%)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0.387(S3)到0.499(S48),其平均值为0.478.(2)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9到0.93之间,平均为0.75,其中国外品种(P,75.24%)和引进品种(P,60.59℅)类群遗传多样性较高,表明供试多花黑麦草种质遗传变异较低.(3)根据结果进行聚类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利用RAPD标记基本上可将40份多花黑麦草材料按地理来源和品种类型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苗药红禾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3个红禾麻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2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4条,占总扩增条带数92.68%,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418 5和0.605 2;居群间基因多样性(Dst)和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分别为0.250 7和0.167 6;通过非加权成组配对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43个居群可聚为3组。结果表明,红禾麻种质具有较丰富的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结构为居群间遗传多样性高于居群内,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红禾麻的遗传变异幅度及其规律,为红禾麻的优良种源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对麻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麻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分布于我国7个省8个麻栎天然群体的15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筛选出的18对SSR引物,使用GenAIEx 6.51、MEGA 7.0.26和Structure 2.3.4等软件,采用AMOVA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Structure分析等方法,对麻栎群体及相应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遗传距离及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18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5.62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4.104个,Shannon指数(I)平均为1.338,观测杂合度(Ho)平均为0.895,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45,筛选出的18对麻栎SSR引物具有丰富的多态性。8个麻栎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222~1.587,遗传一致度为0.205~0.801,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252,基因流(Nm)平均为1.140,固定指数(F)均为负值且平均为-0.441。麻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分化小,且群体间存在杂合子剩余;其98%的变异来自群体内, 2%的变异来自群体间。UPGMA聚类分析、Structure分析均将8个群体分为2组,二者的个体组成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存在一定的交叉引种及基因渐渗现象。【结论】麻栎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差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并呈现出沿“西南—东北”方向地理变异规律。因此,对麻栎天然群体的保护应该采取原地保护和异地繁育保存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27个菜心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SSR技术对27个菜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条引物共检测到103个可重复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6.31%.平均多样性指数(1)为0.229,遗传相似系数(H)为0.144,观察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563和1.225,遗传距离(GD)的范围在0.029~0.344之间,表明菜心遗传多样性较低.经UPGMA聚类分析,将27个菜心品种分为六大类群.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几种野鸭和家鸭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技术分析我国几种野鸭和家鸭品种群体间及群体内的多样性.21对引物在群体间共扩增得到51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10条.多态性位点比率在60%~96.7%之间.运用简单匹配系数法计算了品种(系)间的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采用类间平均链锁法(Between-groups linkage method)构建了聚类图谱,并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群体间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图谱显示我国11个地方鸭品种(系)被划分为两大类,这与根据生产性能、经济性状划分的结果相一致.筛选12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对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检测.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了各群体的遗传参数(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杂合度以及有效等位基因数),结果表明:本实验所调查的鸭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在0.296至0.675之间,各品种(系)依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高低排列的次序与按群体平均杂合度排列的顺序基本一致,一些群体内的平均杂合度值较低,反映出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这很可能与群体近交程度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环境因子对岩生植物金发草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四川、云南、重庆、广西等地不同环境条件下22个金发草种群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4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39条清晰的条带,其中227条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94.98%,金发草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 i s的基因多样性(H)和Shannnon s信息指数(I)分别为1.9498±0.2188、1.4298±0.3204,0.2656±0.1592及0.4136±0.2088,揭示了金发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Ne i s遗传距离对22个种群进行UPGMA聚类,表明金发草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其水平地理距离和垂直地理距离有关。M antel检验表明金发草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水平地理距离和垂直地理距离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海拔升高,金发草的遗传多样性降低,推测可能是高海拔地区气温低、降水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发草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生境类型、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壤pH、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年均日照时数等环境因子对金发草的遗传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其影响均不显著,说明金发草种群对环境依赖性小,能分布在各种生境中,使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杉木育种群体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的育种群体中,维持合理的遗传多样性和清晰的遗传背景,是长周期、多世代遗传改良采用的核心策略之一。基于基因组分子标记,利用自主开发的52对杉木SSR引物,对国家级杉木种质资源库保存的遗传材料——杉木第1代遗传改良收集的93份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2对SSR引物在93份材料中共检测到254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范围为2~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8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32个,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43,平均Nei’s多样性指数为0.5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98,这5个评价遗传多样性水平的指标具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不同引物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察杂合度、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等均表明杉木育种群体中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4.88%、44.75%、34.20%、34.89%和33.59%。93份种质资源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693 3,变化范围为0.490 0~0.919 3; 遗传距离的平均值0.370 3,变化范围为0.086 3~0.713 4。当距离阀值为20时,可将杉木第1代育种群体中的93份种质资源划分为5大类; 当距离阀值为15时,第5大类的77份种质资源可细分为16个亚类。SSR分子标记聚类的结果可为种质资源的管理及提高育种效率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利用孔雀草种质资源、促进新品种选育,本研究利用SRAP技术对18份孔雀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24对SRAP引物检测到多态性条带数平均为117.39条,多态性条带比例平均为38.70%,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90,选用的SRAP分子标记可有效鉴别孔雀草种质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18份孔雀草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08以上,平均为0.793,表明供试材料有一定的遗传背景差异,但丰富度不高。UPGMA聚类分析表明,聚类结果与孔雀草的花色、株高、冠幅有一定的联系,可部分反映参试株系的遗传背景差异,在田间依据植株表型性状进行亲本选配时,花色、生长势、冠幅可作为区分孔雀草种质的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对孔雀草品种鉴定、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