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名词是科学技术交流与传播的载体,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不一致,给两岸专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造成了徊大障碍。在2009年7月12日刚刚闭幕的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民间合作编撰《中华大辞典》成为一个热门议题。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坚冰的破解,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和广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十余年间,由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开展的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  相似文献   

2.
记者:请您谈谈海峡两岸开展科技名词交流对照工作的重要意义。 路甬祥: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工作对于发展两岸科教、经贸、文化关系十分重要,是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方针的重要体现。两岸已分隔半个多世纪,这个时期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较为全面地叙述海峡两岸大气名词交流情况的基础上,比较了双方名词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双方在大气名词定名上产生的差异,进而提出,协商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则,是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和统一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较为全面地叙述海峡两岸大气名词交流情况的基础上,比较了双方名词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双方在大气名词定名上产生的差异,进而提出,协商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则,是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和统一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记者:请您谈谈海峡两岸开展科技名词交流对照工作的重要意义. 路甬祥: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工作对于发展两岸科教、经贸、文化关系十分重要,是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方针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2001年10月11~1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2001年中华信息科技论坛”。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香港电脑学会、澳门电脑学会、台湾资讯学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有关部门的领导、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到会作特邀报告。围绕着论坛的主题——加强两岸信息交流,促进四地科技合作,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探讨两岸四地的交流、合作,共同迎接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挑战。论坛的专题之一——信息标准的研讨(名词讨论)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信息科技名词(尤其是计算机科技名词)存在很大差异,对两岸的技术交流和商贸活动都造成一定的障碍,与会者都感到,缩小两岸四地的术语差距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会上,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应邀作了“浅谈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的讲话。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近年来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老词老办法、新词新办法”完成了3个学科的对照,工作已纳入官方认可的组织框架和轨道。全国科技名词委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张伟介绍了两岸计算机名词差异的现状。据统计,计算机基本词相同的约58%,不同的约42%。提出了缩小两岸计算机名词差异的构想。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立建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张普先生也应邀作了讲话。会上热烈地讨论,对目前IT业术语差异必须统一规范达到共识。术语的审定有着很浓的学术性,尤其今天IT业的蓬勃发展,涉及面广而深,标准术语不是个别专家能一锤定音,也不是以强制性标准而能推广。应考虑到各方面的人员参加,工作人员又是执行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把推荐术语推向社会,以期达到大家的共同心愿——两岸四地的术语规范统一。现在各部门都有统一规范的工作在进行着,建议应有一个官方统一的机构来统管这方面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两岸四地的信息科技名词统一。(卢慧筠)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5月23日,胸外科学名词编审讨论会议在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主任助理张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张玉森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办公室杨威主任、医学名词审定专项办公室商涛、林佳盈、北京胸科医院周世杰教授参加会议,会议由张晖主持。张晖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员会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科技名词的推广和培训工作。商涛介绍了医学名词审定的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错误等  相似文献   

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3年4月7日召开了2003年度第一次常委会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副主任和有关方面负责人江蓝生、于永湛、王景川、张先恩、章综、马阳、宣湘、李宇明、潘书祥、祖广安、李茂国、戈晨、郭志明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章综副主任主持。会议首先听取了潘书祥副主任“关于全国科技名词委2002年工作总结与2003年工作计划要点”的汇报。2002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在确保名词审定质量的前提下,加强管理,改进方法,缩短周期,提高效率,加快审定公布和出版进度,加强学术研究、交流和宣传推广工作,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在名词审定和公布方面,全国科技名词委2002年所完成审定工作的学科有:机械工程(3,仪器仪表,定义本)、地理信息系统、航空科技(定义本)、水产科技(定义本)、自然辩证法、土木工程等。基本完成名词审定任务的学科有:遗传学、免疫学、生态学、中医药学(定义本)等。其余学科分委员会也都按照计划进度完成了当年的任务。在编辑出版方面,2002年共编辑出版了10种名词书,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测绘学名词(第二版,定义本)、医学名词(7)、生物学名词合订本、电力名词、水产名词(定义本)、地理信息系统名词,以及两岸大气科学名词、两岸昆虫学名词和两岸航海名词的对照本。另外,机械(2,定义本)、机械(3,定义本)、土木工程、自然辩证法、航空学(定义本)、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等学科名词也都陆续进入出版流程。此外,还有一些学科分委员会正在开展审定工作,他们是海洋学名词(定义版)、地理学名词(定义版)、医学名词(8~11)、力学名词(定义版)、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名词(定义版)、细胞生物学名词(定义版)、航天名词(定义版)、语言学名词(定义版)、资源科学技术名词(定义版)、管理科学名词等。2002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积极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其中重点开展了两岸信息科技名词对照工作,共包括计算机、电子、通信3个分支领域。经过前期认真准备工作之后,8月份在成都召开了海峡两岸信息科技名词对照研讨会,大陆、台湾、香港及新加坡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该项工作得到科技部的立项支持,当年开始工作,当年取得积极成果。此外,大气科学、水产、测绘学、船舶工程、药学、化工、药品名称、动物学、天文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也分别以召开两岸专家会议以及其他形式开展名词对照和统一工作。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全国科技名词委于2002年组织中国科技名词代表团,对欧洲几家有代表性的术语学机构和组织进行了访问。代表团由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出版委主任郭传杰教授带队,成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科技名词委、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单位负责同志。访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和认识术语工作在政府、工业、商业与知识传播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术语工作给国家发展所带来的促进作用,了解现代术语学发展的趋势与欧洲术语工作现状和进展。通过访问,代表团感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术语规范工作更加重要,社会各界广泛需要高质量的术语工作,名词术语工作是社会公益性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它也需要基本建设,国家、政府的财政支持是搞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是术语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国际上成功的术语工作经验为今后中国术语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另外,全国科技名词委还积极开展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通过国际交往,增进了相互间的学习借鉴和了解,并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的术语工作以及所取得成就。在宣传推广规范名词方面,全国科技名词委通过多种媒体和渠道,宣传科技名词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和名词审定工作成果。例如,与中科院办公厅、中央电视台积极协调配合,共同策划电视宣传栏目;与金山软件公司合作推广规范名词等。此外,在《科技术语研究》期刊上发布天文学、心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新词近500条。对过去已发布试用的新词,进行了收集反馈意见的工作。2003年工作计划要点如下:1.科技名词审定工作(1)审定工作。2003年将继续开展10多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和修订、增补定义工作,其中重点支持资源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名词审定工作。2003年计划完成6~7个学科的审定任务,其中包括航天科技、免疫学(定义本)、遗传学(定义本)、生态学(定义本)、中医药学(定义本)、资源科学技术(定义本)、语言学(定义本)等学科。其余学科分委员会也将按照工作计划确保审定工作的质量和进度。(2)拓展学科领域,完善科技名词体系。2003年将成立通信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展审定工作,并开展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的筹组工作。在社会科学领域,继续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审定公布工作,争取在社科基金或社科院立项的基础上,开展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密切相关学科的可行性调研和有关研究工作。(3)出版工作。2003年计划出版8种左右名词书。其中包括机械(2、3,定义本)、航空科技(定义本)、自然辩证法、土木工程、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以及两岸船舶、两岸药学名词对照本。2003年还将进行已公布名词的数据整理工作,尽快出版已公布名词的电子版合订本。2.两岸名词对照和新词发布试用工作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将继续开展两岸名词对照工作,努力为促进“两岸三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更大贡献。2003年开展名词对照工作的学科有信息科技、测绘、动物、药品名称、船舶、地理信息系统、天文、药学、水产、化工等10个学科。2003年将继续开展科技新词的发布试用工作。新词工作要围绕政治、经济、科技发展中的重大事态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新词工作要突出“新、快”特色,及时收集、命名、发布。3.术语学研究和科技名词推广应用工作2003年拟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1)保持与国内外术语学界和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注意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努力促进和提高我国的术语学理论研究水平。(2)努力办好《科技术语研究》期刊,适时地调整栏目结构和内容,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进一步密切地贴近读者,使刊物更好地发挥宣传名词工作、总结审定经验、积累研究成果的作用。(3)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通过各种媒体传播方式,宣传科技名词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和名词审定工作成果,发布试用科技新词。(4)加强同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大中学校教材编写部门和出版单位的联系,探讨相互配合、共同推广规范名词的措施。(5)继续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工作。4.进一步发展完善术语数据库各项功能并努力实现网络化在2002年术语数据库工作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数据库的各项内容。为实现规范名词的宣传、推广、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创新工作准备技术条件。5.继续开展好科学文化建设工作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17年以来,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文化。2003年要继续做好科学文化建设工作,使得科学严谨、民主开放、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科学名词工作文化成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及其办事机构开拓进取和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常委会在听取工作汇报之后进行了认真审议,与会代表也就科技名词审定及各个方面的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路甬祥主任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名词委的工作定位、工作方式、工作重点和机构建设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他指出,科技名词工作是个基础性的公益事业,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国家长期、稳定的支持。随着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名词委的工作方式应当有所创新,应当把主要的工作力量用在组织与协调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我国经济与社会紧迫需要的领域之中,放在同国家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密切相关的学科上面。他强调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科技基础性工作,在当今全球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更为重要,科技名词工作不仅关系到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经济、国家安全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的发展。因而,这项工作必须要长期坚持,而且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会议充分肯定了全国科技名词委2002年开展的各项工作,原则通过了2003年工作计划。会议一致认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迎接全球化、知识化挑战的当今时代,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显得更加突出。在落实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中,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使科技名词工作在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 刘青)  相似文献   

9.
动态     
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召开本刊讯2007年9月28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馗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会上首先由李玉英副编审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及两岸大气科学本次对照工作任务。俞卫平编审介绍了会前的准备工作。按照会议代表的共同商定,2008年9月在台湾召开“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研讨会”,为开好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差异手册》是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的项目成果之一。海峡两岸使用着同样的语言,书写着同样的文字。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了两岸在科学技术领域对同一事物和概念的命名有着很大差异。为此,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在编订"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至2009年末,已出版17种"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2010年3月,根据《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两岸专家学者在北京达成共识,决定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其中科学技术名词部分由大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化工术语译名的个案研究,分析海峡两岸科技术语译名表述差异的现状及其原因,从语义学角度探讨化工术语翻译与规范的可行性策略与方法,提出协调、统一科技术语译名的设想与具体举措。建议强化海峡两岸译名统一的现实意义,以提升汉语语言民族凝聚力,凸显汉语语言张力,力争汉语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海洋工程产品若干重要的技术术语进行探讨,以确定其译名,并诠释其含义;同时,对已过时的术语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海洋工程产品若干重要的技术术语进行探讨,以确定其译名,并诠释其含义;同时,对已过时的术语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4.
几个石油工程科技名词的规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油天然气类科技期刊不规范使用科技名词的问题,对黏土、黏度、蹩钻等几个较易错用的石油工程科技名词的规范化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科技名词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为使更多的煤炭科技工作者能自觉运用规范的科技名词,特将矿山机械工程部分的规范名词和不规范名词作一对照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描述性术语在所有香氛术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描述性香氛术语的语义翻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通过对比单一语境下的同义术语和双语语境下的对等术语,总结了法汉描述性香氛术语的翻译中存在的三类语义对应情况,论证了在翻译过程中术语语义存在“不可译性”的事实,并从文化语言学语言观的角度、客体概念化的角度和术语标准化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语义差异存在的原因。了解术语语义的不可译之处以及不可译的原因,能够帮助译者有针对性地解决语义翻译的难题,从而保障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经过缩略法构词的土木工程行业术语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土木工程行业缩略语进行分类,归纳其主要的三种构词方法:缩合法、统括法、英文首字母法;其次从交流的简洁性、工人文化程度、技术和管理的革新及行业发展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土木工程行业缩略语产生的原因;再次从制度语言学视角探讨其演化路径及语域传播;最后采用社会信息学中的通信系统模型阐释了土木工程行业缩略语如何体现语言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防缩略术语不断涌现、猜证难度大、查询不便等突出问题,尝试综合运用计算术语学、术语知识工程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揭示国防领域不同语种的缩略术语构成机制和规律,构建多语种国防缩略术语查询系统,以期促进国防缩略术语使用处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石油企业不断拓展南美石油市场,石油工程类西班牙语对于国内石油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和国际化经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类专业词汇数量大、种类多,同时也具有明显的语言特点。文章从构词方面分析和归纳了这类词汇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0.
工程伦理从诞生之初就是以具体化、可接受的规范所构成,然而,这些规范的传统理论框架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越来越难以给予现实的工程实践以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工程伦理规范成为工具性手段而非价值性指引;未能给现实的工程伦理规范设定一致的价值标准;忽略运气对现代工程实践的影响。工程伦理规范必须克服传统理论框架解释的局限性并与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工程实践的复杂性联系在一起。克服工程伦理规范脆弱性的方式,即,生态整合工程与伦理;慎思工程活动中伦理行为的优先顺序,正视责任之于人自由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本质,启发人对真正"好的生活"的信仰与追求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