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9月1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对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四个科技工业园区之一。我们在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科技新城的同时,也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投资软环境。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漕河泾开发区前身为启动于80年代中期的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3年又被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闵行区浦江镇新建8.3平方公里的浦江高科技园,形成了"一区一园"发展框架,现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14.2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设立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1991年、1993年国务院分别批准设立了深圳、中山、广州、惠州、佛山、珠海等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分别批准设立了汕头、东莞、江门、肇庆等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2003年,又增加了佛山、阳江、河源、梅州、清远、揭阳等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了16个,成为全国高新区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长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是吉林省第一个开发区和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2009年,长春高新区制定并实施了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发展"六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生物疫苗、基因工程、现代中  相似文献   

5.
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深圳、中山、广州、惠州、佛山、珠海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我省先后批准设立了汕头、东莞、江门等10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自此,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16个,成为全国高新区最多的省份。我省高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环境等六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铸就了十五年发展的精彩脉动。  相似文献   

6.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设立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1991年、1993年国务院分别批准设立了深圳、中山、广州、惠州、佛山、珠海等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分别批准设立了汕头、东莞、江门、肇庆等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2003年,又增加了佛山、阳江、河源、梅州、清远、揭阳等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了16个,成为全国高新区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经济》1998,(5):4-6
1高新区发展历程198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适应江苏南京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沿海对外开放的形势,开始筹划在南京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于1988年9月1日破土动工。1991年3月6日,南京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8.
正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8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年励精图治,20年创业创新。如今的国家高新区,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核心集聚区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及城市建设中的新亮点,发展高新区已成为各地经济结构高级化进程中的普遍做法。目  相似文献   

9.
陆勇 《广东科技》2007,(6):19-20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业已取得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2006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665亿元,出口创汇46亿美元;区内特色产业加速聚集,目前,区内五大支柱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包装印刷、机电制造)产值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  相似文献   

10.
未来苏州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功能开发,保持特色、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创新体制、提高质量;全面提升开发区的未来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把开发区建设成为苏州实现“两个率先”的先行区,推行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试点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全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建设国际新兴科技城市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省外资讯     
《今日科技》2012,(9):33-34
河北 承德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近日,国务院批准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继石家庄、保定、唐山和燕郊国家级高新区之后,河北省第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6月,河北省政府批准承德市设立省级高新区。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承德高新区现有面积达206平方公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世界各国高新技术开发区蓬勃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形成了许多富有活力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外开放和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的推动,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国际经济关系格局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开发区的布局、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现状与问题80年代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了50多个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实行相应的优惠政策;国家科委还在苏锡常地区和珠江…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13,(5):58
正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6月,2011年4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6月4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滁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总体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形成了城南、城东、城北三大经济板块,聚集了以博西华、康佳、长电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经济》1998,11(6):11-16
一、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11997年1月之前的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8年4月建,1991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为165平方公里。该园区建区时间较早,发展基础较好;区...  相似文献   

15.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城市开发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和土地投入产出的特点,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选取了21个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方法分为3个层次,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以江苏省18个典型城市开发区调查数据为例,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分为五个等级:Ⅰ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苏州中新工业园区、无锡新区、江阴经济开发区;Ⅱ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市相城区;Ⅲ级区,主要包括太仓市经济开发区、太仓市港口开发区、无锡市宜兴县诸桥工业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宝应县安宜民营工业园;Ⅳ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市高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无锡市宜兴县环保科技工业园、如东经济开发区、赣榆经济开发区、宿迁经济开发区;Ⅴ级区,主要包括新沂经济开发区、东台城北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区域上,苏南地区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在上述的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湖北宜昌开发区于1988年9月成立,1992年5月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12月破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区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生物工程、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及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初步培育了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产业,形成了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工业园、新材料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轻工食品工业园及创业园等五个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7.
董凤 《广东科技》2011,20(21):94-96
二十载励精图治铺就科技创新路,二十载栉风沐雨谱写科技辉煌曲。2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国家高新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1992年11月9日,佛山高新区被批准成为8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84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如今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给开发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的开发区要想在新的形势下取得跨越式发展继而成为助推滨海新区腾飞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就必须依托良好基础,乘势而上,大力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相似文献   

19.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广州高新科技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最近,广州市科技局与华南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对区域界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问卷调查,实际回收188份有效问卷。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12,(7):F0003-F0003
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6月,1993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开发区。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国务院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招大引强,在大滁城战略强力牵引下,扩区升级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4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