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Internet用户借助无线传感网络(WSN)有效控制周围的物理世界已成为前沿热点问题.提出基于6LoWPAN技术的WSN接入(IPv4)Internet的方法,融合网络地址-协议转换技术,6LoWPAN网络边缘路由器集成了以太网路由,实现6LoWPAN与(IPv4)Internet之间的数据包转换.测试分析得出,本文方法改善了接收率和网络时延,并使两异构网之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了统一,促进网络的无缝融合;使异构网节点在业务层面上达到了直接的端到端交互,拓展业务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叙述了CAN总线测试仪的软硬件设计的总体方案,该方案以LPC2294为硬件平台,软件以TCP/IP协议和CAN协议为基础,构建了TCP/IP-CAN协议栈;并详细描述了TCP/IP协议和CAN协议转换的设计思路。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是实际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协议转换网关是工业以太网的核心,它把以太网和现场总线连接起来,实现了工业设备的网络化。在此,设计了TCP/IP-CAN协议转换的总体方案;介绍了μC/OS-II的移植;以TCP/IP和CAN协议为基础,构建了TCP/IP-CAN协议栈;详细描述了协议转换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协议转换网关是工业以太网的核心,它把以太网和现场总线连接起来,实现了工业设备的网络化.在此,设计了TCP/IP-CAN协议转换的总体方案;介绍了μC/OS-Ⅱ的移植;以TCP/IP和CAN协议为基础,构建了TCP/IP-CAN协议栈;详细描述了协议转换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在日益扩大。在局域网和因特互联网络依然为网络系统主要形式的今天,研究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与基于IP的网络进行互通并且找到实现方法成为了一种必然性。本文首先比较了ZigBee协议栈与TCP/IP协议栈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络互通实现方式的角度提出了一种WSN与以太网互联的算法,并结合TCP/IP的ARP机制提出ZigBee的ARP功能,得到一种基于理论算法上的实现方案。这种实用性的网络互联算法结构及实现方案,实现以太网系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控制和信息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大鹏 《科技信息》2009,(34):195-195,197
EI(Embedded Internett)是指把TCP/IP协议作为一种嵌入式应用,从而实现接入Internet功能的技术。本文的工作即在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上编写了嵌入式TCP/IP协议栈,实现了TCP/IP协议簇的基本协议ARP、IP、ICMP和TCP。最后,在Linux平台下,用一个模拟的网络环境对实现的各个协议的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在μC/OS-II操作系统上已经可以实现基本的TCP/IP协议,通过了网络通讯测试,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
分析几种基于TCP和IP协议的信息隐藏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隐蔽信道模型。在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秘密数据时,结合隐蔽信道模型,达到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对较高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TCP和IP协议字段的秘密数据传输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案正确、有效,对实际工程中的信息隐藏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6LoWPAN的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不能直接构建于IEEE802.15.4网络上,为了实现IPv6 over IEEE802.15.4,该文对6LoWPAN的核心技术即适配层帧格式、适配层分片和重组、Mesh支持、报头压缩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TinyOS的系统特点,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TinyOS 2.0的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阐述了该网络系统的设计方案,构建了测试环境,并对该系统的实现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正常,能够实现WSN与外部IPv6环境直接交换数据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TCP/IP的企业实时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企业网络建设现状和信息流的研究 ,探讨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 TCP/ IP协议访问实时控制信息的方法 ,实现了企业内部不同网络上的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 ,并给出了一个可行的实时信息共享模型 ,实现了企业管理数据和实时控制数据的共享。作为应用实例 ,文章同时还介绍了一个基于该模型的石化企业生产调度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于TCP/IP的网络单片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达雅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104-105
TCP/IP协议的运用保证了网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但是如何运用TCP/IP协议实现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成为了当今计算机应用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不管是数据的传输还是网络的通讯都离不开单片机,随着单片机的应用不断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单片机的应用对网络通信功能的实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基于TCP/IP的网络单片机应用有着重大意义.主要阐述了对单片机的初步了解、对TCP/IP协议的理解以及基于TCP/IP的网络单片机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忠民  谢霄 《应用科技》2011,38(3):50-54
针对CAN、RS-232接口的工业设备的远程监控问题,提出了以ARM为控制核心,采用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将来自CAN或RS-232接口的上传数据进行相应的协议解析,再添加TCP/IP、以太网协议封装,将数据转发到以太网上;将来自RJ45接口的以太网下发数据进行以太网、TCP/IP协议解析,再进行CAN或RS-232协议封装,将数据下发至相应的接口上.采用ARM芯片LPC2292、网卡芯片DM9000等设计和制作了协议转换系统的硬件电路,并开发了相关软件.其中RS-232、CAN的传输速率可调,USB支持常用的12 Mbps全速设备,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 Mbps/100 Mbps自适应,转换时间小于20 ms.基于ARM的协议转换系统实时性强,转换速度快,使用范围广,工作可靠,性能良好,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流行的网络协议的比较,讨论TCP/IP协议对异种计算机系统互连应用的优越性进而论述各种系统对TCP/IP协议的支持,以及在TCP/IP协议下,各种计算机系统进行网络互连能够提供的服务,通过实例具体说明了TCP/IP协议下的各种计算机系统的网络互连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TCP/IP协议的特点、异机种联网方法、IP协议、TCP协议的操作,协议数据单元的组成,接口原语,地址结构以及TCP/IP的高层软件。并结合铁路计算机网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台组网通信在特殊场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电台一般采用半双工方式通信,这种环境下TCP/IP的适用性及其性能值得研究。NS是网络模拟常用的工具,但它本身并不包含半双工链路模型。文中首先讨论在NS网络仿真软件中对半双工链路的建模,进而研究TCP/IP在半双工信道上的性能。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只要解决半双工信道的信息冲突问题,TCP/IP在半双工链路上运行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何永飞  姜建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20):5409-54105414
在分析了传统网络监控的协议阻断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协议阻断方法。针对TCP/IP协议的特性,将阻断方式分为TCP流阻断和UDP单包阻断。对TCP流协议采用RST或FIN包来阻断,对UDP单包协议采用ICMP端口不可达包来阻断。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利用了TCP/IP协议实现了低成本的8住单片机的以太网数据传输.以Atmegal6单片机和CP2200网络芯片为硬件平台,对TCP/IP协议簇进行精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智能家电网络数据传输的精简TCP/IP协议,实现了ARP、ICMP、IP、UDP协议模块.通过多项实验对数据传输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具有成本低、易使用、可移植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标准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从OSI网络体系参考模型出发,给出一个具有较好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设计模型.通过嵌入式仿真软件SkyEye验证了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可行性,并对协议栈的设计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设计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能够在嵌入式系统中正常工作,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管理工作的需求,开发设计一个面向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再就业培训管理系统。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服务器端采用J2EE标准及MVC框架技术进行集成开发,通过TCP/IP协议和ODBC接口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问的通讯以及对数据库的存取操作,能够有效地实现网络化管理及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片机的网络通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因特网上TCP/IP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在数据采集与控制领域中如何利用TCP/IP协议实现单片机网络通信有着深远的意义.提出了单片机与Internet络通信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借助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AS。将TCP/IP协议嵌入通用单片机中,通地RTL8019AS实现智能设备和仪表在Internet网络上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